洛阳金石文字博物馆
洛阳金石文字博物馆成立于2012年3月,是继中国文字博物馆后唯一一家由民营资本创建的文字类专题博物馆,由朱晓杰、朱晓辉两兄弟斥资兴建,位于洛阳市龙门大道1号(中国国花园内)。博物馆主要从事文字类文物的收藏、保护、研究、展示和交流,展馆内采用实物资料和图文解说等形式,布展内容大体按照汉字史的序次排列,主要以两汉、魏晋、隋唐、宋元、等成熟期文字为主。现有文字类文物及标本2000余件,涵盖了中华文明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历史地域,是研究中国古代翰墨文章、书法艺术的资料宝库。
发展历史
2012年10月,洛阳金石文字博物馆进行了数字化建设,该数字博物馆将可以在线体验洛阳金石文字博物馆的近百件各种展品,集中展示各门类古代文字标本及实物。
建筑布局
洛阳金石文字博物馆是唯一一家民营资本创建的文字类专题博物馆,藏品主要分为以下几类:汉晋刻文砖铭、北魏削文瓦铭、历代碑刻及金石学史料等。洛阳金石文字博物馆馆藏历代金石古籍一百余部,例如《说文解词》、《语石》、《金石粹编》、《寰宇访碑录》、《汉熹平石经残字集录》等,为了保护和传承珍贵的文化遗产,收藏金石学史料就成了洛阳金石文字博物馆的又一项重要任务。为了更好的保护先民们给我们遗留下来的带文字的文物,促进洛阳市文化事业的大发展,是创办洛阳金石文字博物馆的根本宗旨。
馆藏文物
东汉刻文砖铭
系以汉代素面废弃城砖为材质,以某种利器自右向左单刀刻成,这种刻法使砖文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笔墨韵味,形成了一种刚劲秀挺、质朴自然的金石味。与当时碑刻上的隶书不同,它没有蚕头燕尾的变化,也无明显的波用笔,更不具备像《熹平石经》、《礼器碑》、《曹全碑》等那种左右规矩、法度森严的风貌,这是一种既不同于汉代碑刻又不同于简帛书的隶书书体,是一种纯使用的、未加修饰的书法风貌,其唯一的书写意识就是从简,这也是形成这些砖铭天真质朴、自然洒脱的重要原因。
西晋刻文砖铭
西晋处于墓志发展的初级阶段,西晋上承曹魏余续禁止立碑,故形式尚不固定。西晋砖文的书法风格上承汉魏砖文遗风而又有新的发展。其书法尚不失汉魏砖豪放浑朴的气度,并在结体和和笔法上较汉魏砖变化更为丰富。此外,西晋砖文中的别字、异体字日益增多,这也是民间书法的一个特点,而在这一时期表现尤甚。但又因为民间书工文化不高,书法未经正规训练,而能“肆无忌惮”,随意出天趣。这是古砖文的最基本的特点,故更为金石家、书家所珍视。
北魏削文瓦铭
北魏时期是外来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的典范,经拓跋宏推行“汉化改制”后,在文化艺术上所表现的,完全是对汉文化的继承。这时期的文字体演变并没有出现大的突破,通常大家会以“斜划紧结”作为北魏书法的终极描述,但这仅适用于洛阳市时期的碑志书法,不适用于当时的民间书法。北魏削文瓦铭有两个显著特点,其一是属于民间的工匠书法,其二是先锲后烧。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瓦文,以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不同字体风格出现,其中有行笔极为流畅的,也有极为生拙的,造成这些区别的原因大概与刻写者的文化水平有关。同时可能有的工匠不会写字,需要他人代刻,所以很多不同内容的署名,类似出自一个人手笔。“先锲后烧”即是在未干的瓦坯上刻划文字后再烧制,由于瓦坯柔软,可以运笔自如,所以形成的文字较石刻墓砖等更接近书写者的真实水准。
历代碑刻
东汉最好的碑刻《熹平石经》在洛阳市,曹魏最好的碑刻《三体石经》在洛阳,西晋最好的碑刻《辟雍碑》在洛阳,北魏最好的造像题记《龙门二十品》在洛阳。唐朝的洛阳作为中国的文化中心,是文人墨客聚集之地,大量珍贵的碑刻文字也留在了洛阳,这些文字就是洛阳文化之都的灵魂。目前洛阳金石文字博物馆碑刻类藏品主要以北朝墓志、唐代墓志为主,这些墓志记载了古人形形色色的社会活动,为研究数个朝代的文治武功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是证史、纠史、补史的重要佐证,既可以视为一部石刻历史,又可以称得上古人档案馆,同时也是研究中国古代翰墨文章、书法艺术的资料宝库。
藏品数量
2019年度,洛阳金石文字博物馆藏品数量为(1,184件套)。
参观信息
开放时间
早9:00-18:00。
全年无休。
参考资料
关于公布2019年度全国博物馆名录的通知.国家文物局.2020-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