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
《浮云》(日语:浮云,直译为“漂浮的云”),是一部长篇小说,也常被称为第一部现代日本小说。小说通过一个正直而有学问的青年,被政府机构排挤、被情人鄙弃的命运,披露了明治时代官场的腐败和人情的淡薄,揭示出封建传统与西方近代文明的矛盾,塑造了日本文学史上第一个不满现实却无力反抗的“多余人”形象,被誉为日本近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开山之作。
故事情节
《浮云》分为三部分,分别在1887年6月至1889年8月间出版。第一部分介绍了文藏和信这两位在东京担任低级政府官员的朋友和同事。文藏因不明原因失去了工作,而信则因对主管顶嘴而被解雇。文藏回到了叔叔孫兵衛的家,自父亲去世后一直在那里长大。家里有他的阿姨阿政、孫兵衛和阿政的女儿小清。文藏一直爱着小清,但没有勇气告诉她自己的感受。当文藏被解雇后,阿政责备他的骄傲和不合群是这样做的原因,并指出以事业为导向的信是一个积极的榜样。第二部分中,信开始与阿政和小清更加亲近,而文藏则与他们的关系日益疏远。第三部分中,文藏受到阿政和小清的轻蔑对待,考虑搬出叔叔家,但却无法下定决心。他试图向小清解释自己,却被她愤怒地拒绝。小清对信的兴趣逐渐消失,并说服她的母亲给她付织毛衣的课程。文藏决定如果他再次无法让小清倾听,他将永远离开这个家。
创作背景
二叶亭四迷最初认为俄罗斯文学理论适用于日本当时的现状,于是以伊万·冈察洛夫的《断崖》为蓝本,创作了小说《浮云》,小说内容又以1886年的东京为背景。通过他的处女作《浮云》,四迷旨在融入日常口语和深入的人物刻画,以实现更大的现实主义,这是他与评论家坪内逍遥之间长时间讨论的结果,后者主张新的日本文学。坪内逍遥将他当时已经显赫的名字借给了这部小说,因为最初的出版商金古堂拒绝以四迷的名字印刷这部小说。然而,四迷很快被确认为这本书的真正作者;随着第二部分的出版,他被标榜为“合著者”。
作者简介
二叶亭四迷(1864—1909),大日本帝国作家,本名长谷川辰之助,父亲原是封建领主的家臣。他早年受过较好的汉学教育,后考入旧东京外国语学校学习俄语,原准备当个外交官,后来兴趣转移到了文学上,读了大量的俄罗斯文学作品。1886年退学,在坪内逍遥的支持下。发表了《小说总论》及小说《浮云》。但是,他的创作当时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他本人也对自己的创作才能发生了怀疑,《浮云》尚未完成,便搁笔不写了。1906年后,在自然主义文学兴盛之际,他又创作了两部颇有社会意义的小说《面影》和《平凡》。1908年,二叶亭四迷作为朝日新闻社的特派记者赴俄国的圣彼得堡,次年因病归国,死于船上。尽管《浮云》在评论家和读者中广受好评,但四迷对结果感到不满,他觉得自己落后于预期目标,作为作家失败了。他停止了多年的小说创作,转而在官方公报《官报》上工作。
人物介绍
内海文三
小说主人公内海文三是一个出身于农村,而又寄人篱下的小职员。他别无大志,是一个只希望在现实中能够安分守己地生活下去的小人物。他懦弱,但善良;他平凡,但有自己的独立意志和人格尊严。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赡养老母,和阿势结婚,组织一个幸福的小家庭。但是在当时的社会现实中,就连这个微小的愿望也无法实现。他学习好,小有才华,为人诚实,正直善良,但这些品质在社会和利益的压迫下毫无用处。他之所以被婶母瞧不起,被阿势冷淡,其原因在于他被解职,而被解职的原因则是因为正直,因为“清高”,可以说,他的幸福正撞在了这些“高贵品格”的岩石上。
阿政
内海文三的婶婶。出身女佣人,精明能干,家里还有女儿阿势和儿子阿勇。满脑子世俗气的婶婶阿政,自从文三进了某部当差后,有意将阿势许配给他。当文三被裁减革职后,阿政又把文三看成是累赘。
阿势
内海文三的的堂妹。阿势是骄纵任性的姑娘。7岁上小学,同时学清元的三弦琴。小学毕业又上私塾,学汉学、学英语。还从文三那儿接受了西洋思想,讲“社交公开”等,对母亲的陈旧思想很看不惯。阿势初时候似乎也有意与文三,但在文三被革职,本田升讨得阿政的欢心后,阿势暴露出浮华的本来面目,对文三冷淡起来。
本田升
文三的同事,本是一个来历不明的流浪汉。本田升是个典型的小官僚形象,他的特点是寡廉鲜耻,虚伪狡猾,他善于低三下四地逢迎拍马,也善施小恩小惠,因此他在这个社会中如鱼得水,既能升官,又讨得阿政的欢心。
作品鉴赏
《浮云》以日本的社会现实为背景,以高度典型化的手法,塑造了明治社会初期在强大的官僚国家机器压迫下稍有点正义感而又头脑清醒的善良的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反映了封闭专制的官僚制度对个性的压抑,批判和鞭挞了鼠目寸光的小市民意识和卑躬屈节向统治者摇尾乞怜的奴才走狗,第一次在日本文学中表现了“多余人的形象”。显然,该作品是在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影响下写成的,远远超出了当时日本文学所能达到的高度,这恐怕也是它在当时不为人们所理解的原因之一。
该作品深刻地揭示出社会对人的善良和美好一面的压抑。文三尽管有着知识分子的清高,对奴才的地位和利禄之徒十分厌恶,但他还有着对爱情的执着,不得不为了爱情,为了养母而在世俗和利禄面前低头。他的自我虽然已经觉醒,但又不得不悲哀地意识到自我的难以实行。因此只能左思右想,唉声叹气,成为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小症,在现实面前显得懦弱不堪。通过文三这一形象,作品表达了对闭塞的社会现状的不满,揭露了时代对个性和独立思想的扼杀。其倾向性和现实性都较为明显,反映了自由民权运动遭受挫折时期,包括作者在内的具有进步倾向的知识分子的焦躁、不安、迟疑和动摇的精神状态。
阿政和本田升是作者着力要鞭挞和揭露的利欲之徒。为此,甚至没有给他们一个像样的出身:阿政原来是文三叔父的女佣人,而本田升则是一个来历不明的流浪汉。阿政是唯利是图,目光短浅的小市民意识的典型。通过这个人物,作者对封建的、小市民阶级的利欲熏心进行了尖刻的讽刺。本田升则是个典型的小官僚形象,他自以为是,毫不知耻,他浅薄轻浮,不学无术,然而又老谋深算,善使手段。通过这一形象,作者表现出对官僚阶级及投靠统治者甘作奴才的知识分子的厌恶。
阿势姿容秀丽,受过新型教育,有所谓新思想,因此使文三对她产生了爱情。但她本质上则浮华虚荣、轻薄而不知自重。她并不知道尊重自己,也不懂得爱情,只是本能地喜欢男性爱慕,甘受本田的调戏。作者通过这一形象,讽刺、批判了那种浅薄地接受西方思想的倾向,嘲弄了那些毫无思想而又矫揉造作的浅薄儿。
《浮云》既不是表现男女恋情的风花雪月,也非博人一笑的游戏,或者是劝善惩恶的说教,而是对人生对社会现实的严肃的思索。整部作品文笔幽默,自然。对自然环境和人物行动的描写表现出作者敏锐的观察力和表现力,尤其突出的是对心理的描写,分析细腻深刻,作者善于用简单的动作和语言表现人物内心情感上的冲突,使整个作品显得真实可信。在个别地方,甚至有“意识流”的倾向,把文三只会冥思苦想,遇事便口拙腿软,干急流汗的懦弱相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品影响
《浮云》在语言上开启了日本近代白话文的先河,对后来文学影响很大。该小说无论就其思想内容,还是艺术形式来说,都是日本近代文学的开端,被认为是日本文学史上第一部批判现实主义作品。尽管小说以突然和开放的结局而闻名,但在出版后的几年里,评论家和读者们都认为它是完整的。然而,1937年,评论家柳田泉提出了这部小说可能是未完成的可能性,引用了1897年对四迷的一次采访。在这次采访中,四迷谈到了一个最初的情节大纲,其中信赢得了小清,然后抛弃了她,与他的主管的小姨子结婚。在四迷去世后发现的日记中,他还勾画了另外四个情节大纲,但这些都没有实现。
出版信息
《浮云》已完成的共三部,发表顺序如下:第一部,明治二十年(1887)七月;第二部,明治二十一年二月,由金港堂出版。第三部发表于明治二十二年七八月号《都花》杂志上。合订本于明治二十四年(1891)由金港堂出版发行。中国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出版了由巩长金、石坚白等译的《二叶亭四迷小说集》一书,内收《浮云》。英文翻译版本《日本第一部现代小说:四迷的《浮云》》由玛莉·格雷尔·瑞安翻译,于1967年由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出版。
改编作品
《浮云》于1994年和2016年分别被改编成日本电视剧,将这部经典文学作品的故事带入了更多观众的视野,进一步扩大了其影响力。通过电视剧的形式,观众得以更直观地感受到小说中的情感冲突和社会背景,使得《浮云》的主题和思想得到了新的传播和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