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言阙

言阙

言阙在海宴琅琊榜》中是一个极具深度和复杂性的角色。他不仅是当朝皇后之兄,国舅爷,更是一位有着卓越辩才和胆识的杰出使臣。年轻时,他意气风发,与梁成帝共同打下天下,其英勇与智慧为世人所敬仰。他爱慕林乐瑶,无奈被梁帝迎娶封为宸妃,这成为了他人生中的一大遗憾。

在赤焰冤案发生后,言阙深受打击,他对于梁成帝的失望和愤怒达到了顶点。于是,他选择隐退,暗中策划谋杀梁成帝,以图为自己心中的正义和冤屈讨回公道。然而,在关键时刻,他被梅长苏梅长苏)善意劝阻,帮助萧景琰登上皇位。

人物背景

★一个身着褐金棉袍,身形高大却又有些微微佝偻的老者扶着男仆的手走了下来,虽然鬓生华发、面有皱纹,不过整个人的感觉倒也不是特别龙钟苍老,与他五十出头的年龄还算符合。

★那双常年隐蔽低垂的眼眸并不象他的表情那样平静,虽然年老却并未混浊的瞳仁中,翻动着的是异常强烈复杂的情绪。有震惊,有绝望,有怨恨,有哀伤,唯独没有的,只是恐惧。

人物经历

三十七年前

大渝、北燕、东海三国联盟,意图共犯大梁,裂土而分。面对 敌五我一的悬殊兵力,年轻的言阙(当时年方二十)手持王杖栉节,只身带领一百多名随从,绢衣素冠,穿营而过,刀斧胁身而不退。在敌营王帐之内,他舌战群臣,心坚如山,舌利如刀,成功瓦解了敌人的联盟,为大梁解此危局。后遭夺爱失友之痛,心灰意冷,远遁红尘,对梁帝的狠绝凉薄失望、愤恨之极。

文中第一年

祭天大典中意图引燃以法师演练为名埋在祭炉中的发射药,引爆祭台,炸死梁帝。小苏告知这样做只是使皇帝一人灰飞烟灭,旧案不能昭雪,更将导致朝局混乱、边境难安、百姓流离时,这位胆色过人的侯爷便在短时间内接受了他的意见。

赤焰冤案已经发生多年,但言阙对梁帝的恨意和复仇之心并未消减。言阙因失去挚爱和挚友,对梁帝和朝堂充满了失望和愤恨。他表面上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实则暗中集结了一群“法师”,以祭天大典为名,将火药埋在祭台下面,意图炸死梁帝。这一计划他已经筹备了十二年之久。梅长苏梅长苏)得知了言阙的复仇计划。劝说言阙放弃这一计划,并承诺会为他和林燮等人平反冤案。在梅长苏的真诚劝说和实际行动下,言阙逐渐信任了梅长苏,并同意放弃复仇计划,转而支持梅长苏的复仇大业

文中第三年

拖住夏江,使梅长苏等人有机会解救卫峥

相关人物

作为林殊之父林燮(林帅)的挚友,以及梁帝当年的好友,言阙经历了夺爱失友之痛,这份痛苦成为了他心中难以磨灭的伤痕。

在失去挚爱和挚友后,言阙选择了看似超脱世俗的生活方式,十二年间拈香拜佛,求仙访道。然而,这背后隐藏的是他对梁帝深深的恨意和复仇的决心。他精心策划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复仇计划,意图在祭天大典上引爆发射药,炸死梁帝,以解心头之恨。

然而,幸运的是,言阙的复仇计划被梅长苏梅长苏)及时劝阻。梅长苏以大局为重,让他放弃了这条极端且危险的道路。转而,言阙选择了支持梅长苏的复仇大业,利用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为梅长苏提供帮助,共同为揭露真相、平反冤案而努力。

最终,在梅长苏等人的不懈努力下,赤焰冤案得以平反,真相大白于天下。这一结果不仅让林燮等人在天之灵得以安息,也让言阙了却了陈年旧怨,心中乾坤朗朗,霁海秋空。明。

经典语句

★言阙看了他一眼,冷冷道:“过慧易夭,苏先生这么聪明,真的不怕折寿?”

★言阙定定看了他片刻,突然放声大笑:“我别的什么都不想干,我就是想让他死而已。刺杀皇帝,就是我的终极目的。因为他实在是该死,什么逆天而行,什么大逆不道,我都不在乎,只要能杀掉他,我什么事都肯做。

★“为什么?”言阙咬紧了牙根,“就因为那个人是皇帝。是我们当初拼死相保,助他登上皇位的皇帝。当我们从小一起读书,一起练武习文,一起共平大梁危局时,大家还算是朋友,可是一旦他成为皇帝,世上就只有君臣二字了。我们三个人……曾经在一起发过多少次誓言,要同患难共富贵,要生死扶持永不相负,他最终一条也没有兑现过。登基第二年,他就夺走了乐瑶,虽然明知我们已心心相许,他下手还是毫不迟疑。林大哥劝我忍,我似乎也只能忍,当景禹出世,乐瑶被封宸妃时,我甚至还觉得自己可以完全放手,只要他对她好就行……可是结果呢?景禹死了,乐瑶死了,连林大哥……他也能狠心连根给拔了,如果我不是心灰意冷远遁红尘,他也不会在乎多添我一条命……这样凉薄的皇帝,你觉得他不该死吗?”

★言阙深深凝视了他半晌,长吸一口气,朗声笑道:“好!既然苏先生年纪轻轻就有这般气魄,我也不再妄加揣测。祭台下的发射药我会想办法移走,不过祭礼日近,防卫也日严,若我不幸失手露了行迹,还望先生念在与小儿一番交往的份上,救他性命。”

★“有何不好?”言阙斑白的双鬓在夜色幽光下闪动着,清削的脸颊如同抹上了一层寒霜,“都是一般的刻薄狠毒,一般的寒石心肠,是此是彼,根本毫无区别。我如今已失了红颜,亡了知己,苟延残喘至今,却无力还他们清名公道。此生既已颓然至此,还会在意谁得天下吗?

参考资料

琅琊榜.豆瓣读书.2023-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