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海阳市郭城镇下辖山东村
山东村位于郭城镇西部,地处东经121°05′,北纬37°03′。隶属郭城镇,距镇政府驻地1.5公里。东与垛崖底村为邻,西南与西山村交界,南与新发庄接壤,北与阵胜村相连。全村辖区面积2.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3.3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花生、大豆、梨等。 2002年,全村有187户,569人。有于、孙、刘、姜、侯、王等姓,均为汉族,其中刘姓人口较多。 195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5万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0万元。200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843万元,人均纯收入3035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分别是64%、30%、6%。
村名由来
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于姓从江苏省常州府迁此地建村。因地处山岭东麓,故命名山东村。
大事记
1941年3月本村解放。1942年7月本村党支部成立。1978年投资3.5万元,安装自来水。1980年投资2.5万元,用上电网供电。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90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125公斤。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亩产达到270公斤,比1978年增长145公斤。2002年,粮食亩产420公斤,总产25.6万公斤。1978年以来,发展果园6.7公顷,植桑2公顷。2002年,全村第一产业总收入543万元,其中农业320万元,畜牧养殖业200万元,其它23万元。第二、三产业1921年,本村刘子山开设刘记网扣庄,刘树仁开设树仁麻布庄,各有资本6500元,从业人员40人,1937年先后停业。1922年,刘殿元、刘树萃分别开设德和祥和树萃号网扣庄,各有资本4万元,从业人员35人,1937年停业。1934年,刘中良开办中良酱园,从业人员4人,1944年停业。改革开放后,第二、三产业得到发展。2002年,全村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达到203人,收入300万元,其中工业200万元,建筑业50万元,运输业50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
1950年建村小学,设5个班,有教师7人。1973年建幼儿园,有教师3人。自建国至2002年,由原籍考入各类大、中专院校的学生12人。人民生活解放前,常年人均粮食不足50公斤。建国后,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人均粮食200公斤。2002年,有各种运输车58辆,摩托车43辆,电话120部,电视机160台,电冰箱、洗衣机23台。村庄建设解放前,村民居住以草房为主,人均不足7平方米。自1958年开始,全村统一规划街道、建房。至2002年,全村共建新房120栋,人均住房面积提高到22平方米。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2年,刘汝生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本村最早的党员。同年7月成立党支部。1949年10月,党员身份公开,全村有党员10名。2002年,全村有党小组4个,党员40名。曾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有刘汝生、刘汝德、刘汝洲、于国喜、刘汝臣、刘汝吉、刘汝法、刘忠亭、于德金、孙吉洲、于友才、刘汝坤。 1987年,村党支部被中共海阳县委评为先进党支部。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3年,设村政府。1958年9月,改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6月,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复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84年5月,始设村民委员会,下设民政、调解、民兵、治安、妇女等组织。曾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刘汝忠、刘汝法、于国华、于德金、刘汝思、孙吉洲、刘禄斌、刘桂双、刘桂胜、刘洪波、刘炳忠、刘冰。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