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stereotype)主要是指人们对某个事物或物体形成的一种概括固定的看法,并把这种观点看法推而广之,认为这个事物或者整体都具有该特征,而忽视个体差异。
刻板印象是1922 年 Lippman 在其著作《公众舆论》中提出,普遍认为它与某些特征和行为相联系。刻板印象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刻板印象概念的界定,以及对不同群体刻板印象内容的评估。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受认知心理学的影响,刻板印象的研究开始从内容向加工转移,这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作为一种认知结构的刻板印象是如何发生的以及如何影响后继的信息加工以及群体成员之间的知觉和行为。
刻板印象会影响知觉者对具体社会情境的主观构建。刻板印象一旦形成会让人产生与事实有偏差的观念和看法,阻碍人们接受新事物,给人们的社会认知和人际交往带来极其不良的影响。
命名与沿革
刻板印象这一术语是1922 年 Lippman 在其著作《公众舆论》中提出的,它是指按照性别、种族年龄或职业等进行社会分类,形成的关于某类人的固定印象,普遍认为它与某些特征和行为相联系。
早期的刻板印象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刻板印象概念的界定,以及对不同群体刻板印象内容的评估。然而从20 世纪70 年代初开始受认知心理学的影响,刻板印象的研究开始从内容向加工转移,这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作为一种认知结构的刻板印象是如何发生的,它又是如何影响后继的信息加工以及群体成员之间的知觉和行为的。
近年来,国外学者在这一领域已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刻板印象的理论解释:由社会认同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到社会环境影响理论;二、刻板印象的表征:由原型模型、范例模型到混合模型;三、刻板印象的功效:由图式过滤器模型、联想网络模型到灵活编码模型。
内容与特征
从心理动力学的角度来看,刻板印象源于知觉者的动机。通过启用心理防御机制,人们会将自我或内群体(in-group)某成员的消极的属性知觉为外群体(out- group)的特征,并且通过以不友好的术语标定外群体,从而使得内群体成员比他群体“更好”。同时,在某种程度上,自我及自尊来源于自我所属的群体,因此这些抬高内群体评估的机制亦同时具有着维持自尊的机能。
从社会文化理论的角度来看,刻板印象是社会情景与文化传承的产物。该理论强调刻板印象之形成与维系过程中社会影响(如家庭传媒、伙伴、文化传统等)的作用。通过社会学习人们获得了社会环境中所流行的群际的观念与态度,反过来这些观念系统又会得到社会的强化。
从认知理论的角度来看,刻板印象是用来定性不同群体的属性的观念系统。该理论强调群体观念的早期获得以及对于社会范畴内部或之间的异同之后继知觉中范畴的作用。这些观念系统能够“使得新生事物充斥着旧有的意象”,从而使得我们对刻板群体成员的知觉与交往发生偏离。
机制原理
目前对刻板印象的研究框架主要集中在三个重要的流派。
(一)心理动力学流派
这一理论来源于精神分析,从人的早期经验、人格和动力这三个方面来研究刻板印象,这一理论流派的研究高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十年左右。这时主要是以歧视和偏见为主。
(二)社会文化学派
分类、偏见以及歧视是社会文化学派关注的重点,而这三点刚好又和刻板印象息息相关。这一学派的研究主要是从群组以及社会的宏观层面出发。与心理动力学流派相比,这一学派更侧重于印象与偏见的传播渠道,即如何通过角色、文本、同辈文化以及媒介的宜传获得与保持的。
(三)社会冲突学派
这一学派主要研究群际间冲突引起的刻板印象它的内容包括:1、现实冲突理论,这一理论主要研究的是偏见,当冲突存在时,群体的人就对群体内和群体外以双重标准进行衡量,他们之间的相互知觉也很容易发生扭曲,利益存在冲突,这时就产生了偏见;2、接触假说,此说认为刻板印象的形成是由于人们之间缺乏了解,或者是对其他人持有错误信息形成,接触的增多可以获得新的信息,从而形成新的认识。
形成途径
刻板印象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包括家庭和学校因素;二是性别自身因素的影响。对于女性来说,回避数学、对成功的低期望、对非传统职业的低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其自身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男性来说,运动所带来的社会化经验和对成功的高期望是促使其职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测量方法
直接测量法
主要有自由联想法 、Katz—Braly法 、Gardner法等。
自由联想法
这是最简单的一种方法,它的过程就是让人们直接说出与某一研究群体相关的形容词,这些与某一群体联系最紧密的形容词往往反映了人们头脑中存在的刻板印象。这一方法的优点是与选择选项比较,其在偏见预测的一些指标上都要更加敏感 。但缺点是 很难对程序进行控制,而且无法计分。
Katz—Braly法
简称 K-B法,即检核法,是Katz和Braly在20世纪30年代对不同群体印象开展调查时所采用的技 术,优点是可以将特定群体的典型特征量化。
Gardner法
Gardner法是Gardner等人推出的方法,这一方法更数量化, 具体过程是要求被试者在一系列的两极特质量表上评定某个团体,然后再用T检验找出与量表中位数有显著差异的特质,这些特质就是刻板印象的内容 。
间接测量法
间接测量法是测量人们的内隐刻板印象,间接测量的优点是能看到人们在外显层面所忽视的无意识。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AssociationTest)成为目前的内隐社会认知研究领域应用最广泛的工具。
实验研究
Katz和Braly在20世纪30年代对不同群体印象开展调查,其操作过程是:Katz和Braly要求普林斯顿大学100位大学生从84个形容词中选出5个最具代表性的形容词,来描述德国人、意大利人 、犹太人、黑人等 10个不同的社会群体。被试为特定群体选出的5个词,就是针对该群体刻板印象的内容,比如美 国人大家选择出来的 5个词是 “勤奋 、高智商 、物质主义 、有野心以及革新主义”,而选词的一致性程度 ,即表示刻 板印象的强弱。
在实验中Greenwald及他的同事在显示器上呈现了花 (郁金香等)的名字同昆虫(蜘蛛等)的名字以及积极的词 (爱等 )和 消极的词 (丑陋 等)。要求被试者用不同的按键对这些词来进行分类。结果表明,花同积极的词,昆虫同消极的词在被试者的头脑中有较强的联系。
影响
刻板印象会影响知觉者对具体的社会情境的主观建构,在进行社会信息建构时,如果因果关系会导致比较严重的后果或社会判断的责任重大,即进行社会判断时所处的情境要求高清晰度的因果关系的建构、或者说对因果关系的建构要求比较苛刻,同时其他的具体信息足以构成对刻板印象的挑战时,人们便会转而借助这些信息修正刻板印象所激发的因果关系。
刻板印象一旦形成,会使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忽略一些信息,简化认知程序,引发与事实有偏差的观念和看法,进一步阻碍人们接受新事物,给人们的社会认知和人际交往带来极其不良的影响。
刻板印象影响的双重性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刻板印象是对某一群体的看法具有双重性(积极或消极)因此,如果人际间存在角色认知刻板印象,这种刻板印象的双重性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会对人际关系带来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刻板印象的群体一致性加大了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刻板印象在同一文化或同一群体中显示出高度的一致性群体内成员之间相互影响,通过策略性的信息选择和语言偏差,维持原有的刻板印象,并可能使刻板印象极端化。
应用领域
人际关系
人际知觉中刻板印象的激活和应用并不是一个完全自动化的过程,而是一个动态的交互作用的过程,会因各种目的、意图或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变化。当人们与一特定群体成员交往时,有关该群体的刻板印象并不总是会自动在脑海中出现即使出现时,人们也并不总是会自动将其用于判断中。知觉者实际应用所激活的刻板印象的程度会受到知觉者避免偏见的动机的强度、自我增强的目的及理解目的的影响,同时,还会受到当时认知资源的制约。
广告方面
刻板印象在广告传播中的运用及效果分析在广告传播中,刻板印象的应用大体可以归纳为两种:正用和反用。例如正用就是广告传播中的符号运用符合人们心目中的刻板印象。
相关事件
2024年元旦期间哈尔滨市游客量达到历史峰值,与哈尔滨一起走红的,还有“南方小土豆”。不少身穿浅色羽绒服的南方游客带着新奇的心情涌向冰雪世界,被网友亲切地称为“南方小土豆”,网上也出现不少关于哈尔滨宠爱“南方小土豆”的热门内容。然而随着热度的发酵,也有人认为,“南方小土豆”的梗多少让人不适,各路网友更是因此在网上争论不休。这就是由于刻板印象让人们按照身高、地域、种族年龄或职业等进行社会分类,形成关于某类人的固定印象。
参考资料
浅析刻板印象在广告中的运用.中国知网.2024-01-27
中新网评南方小土豆争议:别让刚火出圈的“尔滨”因热梗破功.百家号.2024-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