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琴
弯琴(缅甸语:桑柯)是缅甸最主要的民族乐器,也是缅甸特有的弓型竖琴。在中国唐朝时期,它被称为“凤首篌”。凤首箜篌是我国古代西南少数民族的弹拨弦鸣乐器,属于弓形箜篌,因琴头饰凤首而得名。历史悠久,造型优美,装饰华丽,音色柔润。在我国古代,箜篌也被称为“坎侯”或“空侯”。在东南亚地区,凤首箜篌被称为“桑柯”,在清代被称为“总稿机”。凤首箜篌多用于宫廷礼乐,在民间较为罕见。公元4世纪初,凤首箜篌传入中原,隋唐时期颇受贵族阶级喜爱。14世纪后期,凤首箜篌在国内彻底失传,少量流传于骠国(今缅甸)。20世纪50年代,著名艺术家程砚秋向国家捐赠一台凤首箜篌,珍藏于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中国乐器博物馆。20世纪90年代,躲避战乱的缅甸音乐家将此乐器带回中国西南地区,临终前交予中国青年演奏者罗雅文并传授演奏技艺,与国内箜篌复原者黄琦、箜篌演奏家许碧兰等交流研究复原礼乐,加入唐朝礼乐复原组继续传承。
简介
弯琴,又称缅甸竖琴,在缅甸被誉为乐器之王。它的共鸣体呈船形,用青龙木挖空后制成,上蒙一块红色鹿皮,中间有一系弦板,前端下部有一手把,琴尾隆起部分称做猴头。从琴体伸出一细长的弓形琴颈,顶端有一菩提叶纹饰,颈上用红绳将弦系紧,每根绳下都悬挂着红穗子,可将弦上下移动来调整音高。最初弯琴仅有7弦,后发展至13至14弦,现最多有16弦。弯琴的音色古雅轻柔,具有细腻的表现力,是古典歌曲的主要伴奏乐器,同时也可以用来独奏,经过千余年的发展,弯琴积累了丰富的曲目并形成了复杂多变的演奏技巧。
特征
它的外形很美,高高耸起的弯曲琴颈顶端的金叶是菩提树叶的象征,它的共鸣体是用一块木头雕成的,形状像一条船,上面蒙上一块红色的鹿皮,四周饰以金色的波浪形花纹,再加上飘舞在琴颈上的红色饰带和穗子,使这件乐器显得十分雍容华贵,精致典雅。它最早的用途是为歌唱伴奏。现在常独奏,或与其他乐器合奏。弯琴的音色清新雅致,娓娓动听。演奏弯琴的大师过去被冠以“天上的音乐家”的称号。
起源
其实弯琴本来不是缅甸乐器,它起源于古埃及或美索不达米亚,经过阿拉伯、伊朗、印度、(或印度尼西亚)传入缅甸,但其他地方都已失传,只有在缅甸得以保存,并得到了发展,这是一个奇迹,也是古代乐器的一件活化石。今天弯琴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仍然十分活跃,有时还与小提琴和围鼓合奏,既保持自已的风格,又获得了新的生命力。
参考资料
光明日报,“骠国乐舞”.www.gmw.cn.2011-05-04
新浪,缅甸--弯琴.blog.sina.com.cn.2011-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