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泉清真寺
洪水泉清真寺是青海省省平安区洪水泉回族乡洪水村的清真古寺之一,始建于明代青海地区。洪水泉清真寺总面积为6000多平方米,整体建筑为典型的中国传统的汉式建筑风格,与伊斯兰教早期传统建筑的异域式样有显著不同。寺中主要景观有照壁、山门、唤醒楼、礼拜殿其砖雕、木雕图案及繁多,工艺高超、建筑奇特,是一部古代民间民俗吉祥图案的宝典。
历史沿革
洪水泉清真寺始建于明代,清乾隆由当地回族穆斯林集资兴建修复,历时13年方竣工。先后经过5次修复扩建。
规模建制
因地处深山,地形窄偏,故布局紧凑,设计独特。洪水泉清真寺结构复杂,工艺高超,采用中国传统的汉式建筑风格,与伊斯兰教早期传统建筑的异域式样有显著不同。洪水泉清真寺作为砖木结构建筑,以淡黄色木料,配淡青色砖雕,可谓层次分明,精工细刻。在建筑风格上,大量融合汉、回、藏等民族的建筑特点,具有国内清真寺中少有的独特风格,堪称瑰宝。
风格特点
水泉清真寺的建筑尤以砖雕、木雕最为精美。大量融合汉、回、藏等民族的建筑特点,具有国内清真寺中少有的独特风格,堪称瑰宝。
主要建筑
寺门:寺门朝南开,长12米、宽8米,共三大间,为单檐歇山顶式建筑。其精巧之处是寺门无大梁,采用斗拱式建筑,寺门顶棚全由短横木交错摞架,支撑着寺门顶的巨大负荷,其建筑工艺复杂、奇巧如鬼斧神工,俗称“二鬼挑担”。山门房脊顶上用砖、花脊嵌有“凤尾挑梁”和“龙凤呈祥”雕刻图案。山门两侧的八扇屏上,分别镶嵌刻有“老鼠偷葡萄”和“麒麟伴苍松”图案的砖雕,喻意多子多孙、麒麟送子。
木塔:它是四周最高的建筑,其飞檐转角错落有致,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它的砖雕木雕技艺非常精美,这在崇尚粗犷豪迈之美的西北来说,尤其显得与众不同,这就是邦克楼。楼高20米,为三重檐六角攒尖顶楼阁式建筑,底部为砖木结构,二三层为木质结构,全塔由两根直通顶层的巨柱支撑,人称“通天柱”。邦克楼一层为方形建筑,灰色砖墙,墙面上雕有动植物图案,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底座由花岗石石砌成,底层有门贯通后院。邦克楼每层建筑的斗拱都不同,且富于变化,愈上愈显得华丽,造法上也显得更灵活。走在略显古朴的青砖上,发出带有回音的声响,仿佛与远古对话一样,庄严肃穆,凝重铿锵。
地理交通
保护
1986年5月27日被青海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资料
洪水泉清真寺.中国日报网.2023-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