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黑枕黄鹂普通亚种:Turdus)是雀形目鸫科的一个属,由一群中等体型的食虫或杂食性鸟类组成。分布遍及非洲、欧洲亚洲、大洋洲、美洲。有些种类也分布于太平洋小岛上,有两个品种已被引进至新西兰。有几个品种为候鸟。在中国繁殖的欧亚乌鸫是该属模式种。有两种小型鸫被分类到Platycichla属。

形态特征

鸫属是鸟纲鸫科的1属。体长117-300毫米;腋羽及翅下覆羽在两性均为纯色,雄性体羽不呈蓝色;嘴须发达;翅形尖。全世界共有69种。中原地区有16种。

有较强的鸟喙,尾巴通常是中长形,羽色不同,一般较暗,灰色、棕色到黑色,也有颜色鲜艳的一些物种。嘴短健,嘴缘平滑,上嘴前端有缺刻或小钩,善于鸣叫。鼻孔明显,不为悬羽所掩盖,有嘴须。翅长而尖,初级飞羽10枚,第一枚甚短小。尾羽通常十二枚,偶尔十枚或十四枚。尾形不一,较短呈平截状,或较长而呈凸尾状。跗趾较长而强健,前缘多数被靴状鳞。幼鸟体羽通常具斑点,成鸟仅每个秋季换一次羽。

栖息环境

鸫属鸟类主要栖息于森林、冻原荒漠、农田等各类生境中,树栖性。繁殖期间主要栖息于海拔500-3500米的山地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杂木林、竹林和针叶林中,尤以森林茂密的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较常见,冬季多下到低山林缘灌丛和山脚平原等开阔地带的树丛中活动,有时甚至进到村寨附近和农田地中。迁徙和越冬期间也见于常绿阔叶林、杂木林、人工松树林、林缘疏林草坡、果园和农田地带。

生活习性

鸫属鸟类善飞行,亦善地面奔跑,飞行力强弱不一,鸣声多样,有的悦耳动听。鸫是比椋鸟科稍大一些的鸣禽,为著名的食虫鸟类,它们虽也吃一些浆果和植物种子,但主要以昆虫为食,其中有鞘翅目直翅目膜翅目双翅目鳞翅目半翅目同翅目等昆虫及美国白灯蛾,兼食蜘蛛唇足纲、小蛙等。在迁徙及越冬季节,常在林间活动,常单独活动,冬季也成群。

多栖于乔木上,性胆怯而机警,遇人或有干扰立刻发出警叫声。常在林下灌木或乔木树上活动和觅食,但更多是下到地面觅食。尤其喜欢在草丛中穿行觅食枯枝落叶层内所隐藏的害虫。成群的鸫类对消灭田间害虫地老虎玉米螟幼虫等有突出的贡献。

繁殖

鸫属鸟类营巢于树上、地上、岩石洞穴或灌丛中。巢呈杯状,主要由禾本科杂草苔藓植物地衣等材料构成。每窝产卵多地4-6枚。

分布范围

分布遍及非洲、欧洲亚洲、大洋洲、美洲。多数种类在中国是夏候鸟和旅鸟,仅少数种在中国繁殖。在中国新疆、西藏自治区甘肃省陕西省河南省四川省云南省等省区繁殖。

保护现状

鸫属鸟类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

中原地区物种全部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下级分类

参考资料

《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天津东疆港区管委会.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