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锦忠
杨锦忠,男,1963年4月出生,博士,山西农业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计算机与数学农业应用、作物生理生态研究。
人物简介
1983年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作物栽培与耕作专业,1991年于山西农业大学获作物栽培与耕作专业的硕士学位,2001年于山东农业大学获农学博士学位。1995年-1996年赴新西兰梅西大学与 C.Mathew博士从事植物生长发育规律的合作研究,2001年-2002年赴美国弗吉尼亚州立大学与M.Alley教授进行精确农业的合作研究。主要从事智能化技术在玉米等作物上的应用研究,并开发《生物统计学》交互式多媒体课件。
己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6篇发表在《中国生态农业学报》、《生物数学学报》、《草地学报》、《华北农学报》和《New ZealandJ.of Agri.Research》等著名学术刊物上,其中有2篇收入“SCI”。主持和参加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获省级奖励3项。
主要贡献
获得的研究成果加深了对玉米等作物的科学认识。对玉米器官建成、生长与衰老的数学模型进行研究,首次发现了玉米群体内单叶面积分布的株间高度相似性、叶层距分布的高度相异性,建立了玉米冠层叶面积垂直分布的数学模型、茎叶鞘形态与生理性状的株体分布的经验模型及其相关性、叶面积株体分布的机理模型,并据此提出了新的单叶面积与单株叶面积速测方法,叶片功能分组结果与其它分组方法完全相符,在玉米上深入佐证了结构与功能相统一、部分与整体相关、部分与部分相关等系统学理论,这些发现对于玉米生长发育的计算机模拟有重要应用价值。在镉铬铅复合污染胁迫对小麦玉米影响研究中,提出了复合污染系统中互作分类的新方法,并根据这个新分析方法,明确了不同重金属对作物农艺、生理、生化与卫生性状的互作方式,提出不同生育阶段监测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形态、生理、生化、卫生指标,弄清了在作物不同生育阶段重金属的毒性次序,测算了黄土母质类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的临界值。以禾本科牧草为例,阐明了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冠层生物量与再生能力等生长特性与冠层高度、茎叶鞘特性等群体结构因子之间互动的格局,发现了割高度对草丛群体特征的渐进式作用以及群体调节方式。
主持开发的计算机农业应用软件有:《中英文玉米文献检索系统》、《生物统计学》计算机辅助教学集成系统、《二次回归旋转设计与分析程序包》、《百种试验资料的方差分析与平均数比较通用 BASIC 程序》。主讲《作物高产理论与实践》、《生物统计学》、《计算机农业应用》等研究生与本科生的课程,参编《种子生产与经营》和主编《生物统计学》教材,撰写《镉铬铅复合污染胁迫对小麦玉米影响研究及其互作分类方法探讨》(博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