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不成形
大便不成形是指反复大便稀软如烂泥,见水则散开,或伴有不消化之物。大便不成形是肠炎的典型症状之一。与腹泻不同,一般排便次数可不增多,也可次数稍有增多;大便排泄不畅,或有排不尽的感受为大便粘滞不爽。两者可单独存在,有时也可交替发生。如果长期大便不成形并且持续时间在一周以上,就预示着是一种器质性的病变,另外大便不成形也可能与药物,情绪紧张,食物不耐受,结肠运动功能异常,小肠机能障碍及食管,胆囊运动异常有关。
中医理论
中医认为这属于“濡泄”范畴,又称为“大便溏薄”或“便溏”。其本质原因是脾虚湿盛,其中脾虚为本,湿盛为标。脾虚证又分为脾气虚证和脾阳虚两种。脾运化水谷精微,与胃腑相为表里,胃主受纳,若长期饮食失调,劳倦内伤,久病体虚等均可导致脾胃气虚,不能纳受水谷和运化精微,而导致便溏。脾阳虚则常因饮食生冷,直接造成中阳虚寒或久病体虚,异体字衰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脾土,运化失常,而致便溏濡泄。
危害
大便不成形时可能导致大量水分丧失,会使人体处于脱水状态,导致血容量减少,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流缓慢,容易形成血栓并堵塞血管。钠、钾、钙、镁,可维持血液酸碱平衡、神经传导功能和心跳节律,腹泻时这些阳离子缺乏,可引起严重的心律紊乱,这对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更为不利。
观察调理
大便不成形常提示大肠病变。
1、先观察大便的形态,是否夹杂血液、粘液、不消化食物等;
2、观察大便次数及便后感觉;
3、观察症状减轻或加重的影响因素;
4、去医院检查粪便常规检查、粪培养、粪便隐血试验,排除肠道感染;
5、结肠镜检查或钡灌肠检查排除息肉、肿瘤等;
6、一些必要的内分泌激素检查,排除甲亢、糖尿病、慢性胰腺炎等;
7、注意饮食卫生,少吃生冷、油腻食物;
8、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病因
1.神经精神因素:如胃肠神经官能症等。
2.感染:如肠炎等。
3.其他:如消化不良等。
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粪便常规检查:可了解粪便性状,有无红细胞、白细胞增多及寄生虫等,有助于初步判断疾病类型。急性肠道感染多可见白细胞和红细胞增多。
(2)粪培养:分离出致病菌对疾病诊断及指导治疗都有重要价值。
2.影像学检查腹部X线检查可显示胃肠各部形状、轮廓、位置、大小及蠕动情况,钡剂检查对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肠炎急性期一般不宜做剂检查。特别注意的是,重度溃疡性结肠炎做钡剂检查有诱发肠扩张与肠穿孔的风险,需谨慎。
3.其他检查内镜检查是诊断胃肠黏膜病变的可靠方法。对慢性病程或疑为全结肠炎症患者,宜行全结肠镜检查。急性期重型者应列为禁忌,以防肠穿孔。
鉴别诊断
1.胃肠神经官能症又称胃肠神经官能症,在排除器质性病变前提下,神经精神因素是本病发生的主要诱因。起病大多缓慢,呈持续或反复发作。临床表现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可有反酸、嗳气、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剑突下灼热感、食后饱胀、上腹不适或疼痛等,病情常随情绪变化而波动。每遇情绪变化症状加重是本病的特征性表现。
2.消化不良主要由胃动力障碍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症状群,可分为机能性消化不良和器质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与精神心理因素有关,器质性消化不良主要由某些器官病变所致。临床多表现为上腹痛、早饱、腹胀、嗳气等。
3.肠炎是由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昆虫等引起的小肠炎性疾病和结肠炎。按病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肠炎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等,慢性肠炎多表现为长期慢性或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及消化不良等,重者可有黏液便或水样便。钡剂检查和内镜检查对本病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