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罗平亚

罗平亚

罗平亚(1940年6月3日-),男,原籍四川省隆昌市汉族,中国油田化学专家、教育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63年毕业于西南石油大学钻井系。曾任四川石油学院助教、讲师、教授,后担任该校校长。1990年至2005年担任西南石油大学校长。1993年,罗平亚获得第二届孙越崎能源科学技术奖。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0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罗平亚从事石油高等教育事业近40年,研究领域包括油田化学、石油工程、教育等。他提出了深井高温水基泥浆理论,研制成功了“六千米七千米超深钻井工艺”和“聚丙烯酰胺泥浆”,两项科研成果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他还主持研究了“两性离子聚合物泥浆体系”,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罗平亚的研究成果包括保护油层的钻井、完井技术、屏蔽式暂堵系列技术等,这些技术在全国广泛应用。他一直致力于油田应用化学工程、石油工程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为中国的石油工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人物经历

1940年6月3日出生于四川隆昌市一个贫民家庭,父亲早亡,家庭经济拮据。

1958年考上了四川石油学院(现西南石油大学)钻井专业。该院当时刚成立,学生一边建校,一边学习,晴天出工,雨天上课;白天出工,晚上学习。艰苦的家庭和学校环境,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教育,特别是大学的教育和锻炼,使他形成了“此生此世一定要尽最大努力为国家、为民族、为他人做点事,做点贡献”的思想,培养了不怕艰苦、乐于奋斗的精神。

60年代,罗平亚认真阅读了毛泽东的《矛盾论》《实践论》和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这对于他形成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为他后来能把握机遇,做出较大的贡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61年为适应当时学校发展对师资的需要,罗平亚被学校抽选进师资班学习1年,又被送到成都科学技术大学(现四川大学)进修两年化学

1963年毕业于四川石油学院(即今西南石油大学)钻井专业。

1964年春回到四川石油学院化学教研室任教。

1973年我国决定在四川省中部打一口7000m超深井,罗平亚参加了超深井抗高温(180~220℃)钻井液技术攻关。经过7年奋战,他和同事们解决了我国超深井泥浆的技术问题,从此他进入了油田化学这个新兴学科领域,为我国这一学科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990.11-2005.09任西南石油大学校长。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21年9月28日,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四川省院士工作站正式在成都揭牌。揭牌仪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罗平亚受聘成为该站在站院士。

主要成就

他一直从事石油工程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抗高温深井泥浆、聚合物泥浆技术、保护油层的钻井、完井技术以及井壁稳定、水平井钻井技术、渗流物理化学、三次采油技术、油田应用化学工程理论和应用技术等方面 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先后主持和完成了40余项部省级以上的科研项目,获部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30余项(次),其中国家级奖6项,部省级一等奖9项。出版专著6部,论文100余篇。培养硕、博士60多人。

近40年来,他先后承担和完成省部级以上项目40多项及一批其他项目;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8项(次),其中国家级奖6项,省部级一等奖8项;发表论文约70篇,专著、教材7部;培养博士30多人,硕士30多人;获省部级表彰6次,获孙越崎能源科学技术奖1次。

罗平亚除历任助教、讲师、教授、系主任、院长等职务外,还是四川省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主要成果

1.抗高温深井泥浆的研究。提出“利用高温改善泥浆性能”的新观点,建立了一种“井越深,温度越高,作用时间越长,性能越好,工艺越简单,成本越低”的超深井泥浆体系,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聚合物泥浆技术。在国内外首次提出“用两性离子聚合物作泥浆处理剂”的观点,并由此研制开发出一系列新型聚合物处理剂和配套技术,成为目前我国该项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发展方向之一。

3.保护油层的钻井、完井液技术。提出“保护油层的屏蔽式暂堵技术”观点,经济效益上亿元。此外,还在井壁稳定、水平井钻井 技术、渗流物理化学、采油过程中的油层保护技术、油田应用化学工程理 论和应用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多年来,罗平亚先后主持和完 成了40余项部省级以上的科研项目,获部省级以上研究成果奖励30余项(次),其中国家级奖6项,部省级一等奖9项。出版专著6部,论文70余篇。培养硕、博士60多人。罗平亚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参与创建了学 院“油气田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学科,“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油井完井技 术 中心。他获部省级政府以上表彰6次,被评为全 国劳动模范和部、省级劳动模范、先进教师,1986年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0年被批准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93年 获孙越崎能源科学技术奖。罗平亚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届、第四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四川省学位委员会委员,并任第六届、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六届四川省党代会代表,2000年全国先进工作者。

主要论文与著作

论文著作

出版书籍

社会职务

人才培养

教育思想

罗平亚强调,课堂教学应被视为学校教育的核心与基石,尤其在本科阶段。在此环境中,学生与教师的主要职责聚焦于课堂,因为这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不容忽视。他进一步指出,教师需以科学、准确且清晰的方式阐述本学科和课程的内在逻辑关系,以最大程度地启发学生的学习。真正的教师应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思维,使其沿着符合学科发展内在逻辑的正确方向进行探索。

指导学生

2024年6月,根据西南石油大学官方网站发布的信息,罗平亚已成功指导并培养了超过100名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教育成果奖励

2024年6月,根据西南石油大学的网站信息,罗平亚教授已经成功获得了三项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参考资料:

获得荣誉

1978年 女基井6000M 超深井钻井技术全国科技大会奖 1978年 聚丙烯酰胺泥浆 全国科技大会奖 1979年 关基井7175M 超深井钻井技术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

1982年 抗高温泥浆处理剂SMK研制与应用石油工业部优秀成果一等奖

1983年 抗高温泥浆降失水剂SMP研制与应用石油工业部优秀成果一等奖

1984年 深井磺化没药树类泥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5年 泥浆处理剂SCH与SMC公司的研制与应用石油部优秀成果二等奖 1990年 教学与科研促进学科建设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四川省一等奖

1991年 冀中地区保护油层的钻井完井技术 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2年 两性离子聚合物泥浆处理剂FA-367 与XY-27的研制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1992年十大优秀科技成果奖 1993年 两性离子聚合物泥浆研究与应用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95)

1994年 保护油层的暂堵技术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5年保护油层技术的继续工程教育中国石油天然气 总公司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997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1996年 两性离子聚合物泥浆研究及应用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7年钻井完井过程中保护油层的屏蔽式暂堵技术石油 天然气总公司十大新技术推广成果 1996年 新疆火山喷发岩裂缝性油藏水平井钻井技术研究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科技进步 一等奖

1997年 钻井模拟器的研究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8年 HL—Ⅱ4惰性降失水剂研究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9年青 海油田油层保护技术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0年 土哈油田井壁稳定问题研究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 进步二等奖 2001年 东海平湖油气田开发工程研究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0年 应用化学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改革与实践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0年 建立提高育人质量的运行机制研究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教学成果一等奖

罗平亚是我国油田化学和石油工程方面的著名专家。1940年6月3日出生于四川省隆昌市。1946~1951年就读于四川大学附属小学,1951~1957年就读于四川大学附属中学(成都十二中学),1963年毕业于四川石油学院(即今西南石油大学)石油钻井专业,现任“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油井完井技术中心主任。1995年当选为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

罗平亚同志40多年来一直从事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早在1973年,就参与了我国第一口超深井“女基井”的深井泥浆攻关任务,经过800多个日夜的艰苦努力,终于攻克了深井泥浆的技术难题,为我国第一口超深油井的成功钻探做出了重要贡献。多年来,罗平亚凭着勤奋的工作作风,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在石油天然气科技和教育领域不懈攀登,硕果累累,主要有:

一、抗高温深井泥浆的研究。提出“利用高温改善泥浆性能”的新观点,开发了一种“井越深,温度越高,作用时间越长,性能越好,工艺越简单,成本越低”的超深井泥浆体系及应用技术,至今仍在全国深井中普遍应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聚合物泥浆技术。在国内外首次提出“用两性离子聚合物作泥浆处理剂”的观点,并由此研制开发出一系列新型聚合物处理剂和配套技术,成为目前我国该项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发展方向之一。

三、提出“保护油层的屏蔽式暂堵技术”观点,开发了保护油层的钻井、完井液技术,在全国普遍采用。

以上各项系列技术一直在全国被广泛采用,成为本领域的主导性技术,并已大量应用于国外。

此外,还在井壁稳定、水平井钻井技术、渗流物理化学、采油过程中的油层保护技术、化学驱提高原油采收率理论与技术、油田应用化学工程理论和应用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3月31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开县罗家2号井压井工作基本完成了堵漏任务,中国工程院院士罗平亚的最新研制成果“智能凝胶”在堵漏压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4月11日,蒋洁敏给罗平亚院士发来了感谢信。

多年来,罗平亚先后主持和完成了40余项部省级以上的科研项目及一批其他项目,获部省级以上研究成果奖励30余项(次),其中国家级奖6项,部省级一等奖13项。出版专著10部,论文100余篇。已培养硕、博士80多人,其中不少人已成为教授、学科建设带头人或走上重要领导岗位。

罗平亚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参与创建了学校“油气田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学科、“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油井完井技术中心。

他获部省级政府以上表彰6次,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和部、省级劳动模范、先进教师,1986年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0年被批准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93年获孙越崎能源科学技术奖。罗平亚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四川省学位委员会委员,并任第六届、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六届四川省党代会代表。2000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2009年罗平亚在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目录中获得二等奖

人物评价

罗平亚从多学科综合应用的基础理论研究出发,研究多种油田工作液的工作原理,设计、研制、开发、生产各种新型的油田化学剂,研制各种油田化学工作液的体系及应用技术,并且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从室内—工厂—油田一竿子插到底,形成了发展油田化学学科最有效的工作体系之一和有用的学术—技术体系。按照他的学术思想和技术体系,他和他的同事们在继解决深井高温泥浆技术问题之后,又陆续在聚合物泥浆体系、保护油层系列技术等领域取得重大成果,发明了保护油层屏蔽式暂堵技术。

罗(平亚)院士是“西南石油大学的一面旗帜”,罗院士奋斗历程既反映了学校事业发展的波澜壮阔,也折射出了祖国石油工业的探索、进步与成就。59年来,罗平亚院士始终与祖国同成长、共命运,与学校同发展、共进退,与学生心连心、情系情,在科学研究、教育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均作出突出贡献。(2020年6月5日罗平亚院士80寿辰暨从教59周年座谈会上西南石油大学党委书记赵正文在致辞中说)

参考资料

常务副主任赵金洲教授荣获孙越崎科技教育基金能源大奖.西南石油大学.2024-04-06

4名院士坐阵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四川省院士工作站揭牌.中国新闻网.2021-09-28

..2024-07-03

探井保护油气层技术.豆瓣读书.2024-07-03

油气田开发工程.豆瓣读书.2024-07-03

储集层保护技术.豆瓣读书.2024-07-03

罗平亚.中国工程院院士馆.2024-04-10

罗平亚.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2024-04-10

学术委员会成员名单.四川石油天然气发展研究中心.2024-04-10

杰出师资 罗平亚.西南石油大学.2024-06-20

教改成果.西南石油大学.2024-06-20

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目录(通用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2022-02-16

学校举行罗平亚院士80寿辰暨从教59周年座谈会-西南石油大学新闻资讯.西南石油大学新闻资讯.2022-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