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龙头龙尾

龙头龙尾

《龙头龙尾》是浙江温州地区的一种传统吹打乐曲,广泛应用于当地的婚丧仪式。这首乐曲起源于清末,最初是由民间艺人叶卿等人从福建泉州引入的南昆调。随着时间的推移,乐曲逐渐加入了多种乐器,如弦乐、二胡板胡琵琶三弦琴、笛子以及打击乐,使得其风格更加丰富多样。整首乐曲由《水波浪》《龙头》《龙尾》《状元游》四个部分构成。2007年,《龙头龙尾》被列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历史沿革

《龙头龙尾》是一首流传于洞头区的传统吹打乐曲,深受当地人的喜爱。洞头地处浙南瓯江口外,由多个岛屿组成,拥有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岛上居民多为闽南地区及浙江沿海地区的移民后代,主要从事渔业活动。当地方言以闽南话和温州话为主,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具有独特的地方色彩。自百年前开始,叶卿等艺人在洞头传播了来自福建泉州的民间布袋戏木偶戏,这些表演通常伴随着唢呐为主的南昆调。随着一代又一代艺人的努力,洞头的民俗音乐得到了发展,而《龙头龙尾》则成为了其中一首杰出的作品。乐曲的传承脉络清晰可见,经历了多位艺人的演绎和发展。

演奏方式

《龙头龙尾》的演奏方式独具特色。在乐器方面,除了原有的唢呐,还增加了二胡板胡琵琶三弦琴、笛子以及各种打击乐器,如钢钟、钩锣、小云锣、鼓、大小堂鼓等。乐曲通过这些乐器的组合,营造出热烈奔放的氛围,展现了渔民们的勤劳勇敢和喜悦之情。在演奏技巧上,乐手们使用了一些特殊的技法,比如用脚控制鼓声的变化,或者在敲击钹时将其抛掷或旋转,创造出活泼的视觉效果。这些创新的演奏手法在其他地区并不常见。

遗产保护

《龙头龙尾》长期以来都是洞头人民庆祝丰收和幸福的重要组成部分。1957年,该曲在全国第二届民俗音乐舞蹈会上获得一等奖。此后,洞头的文化部门多次组织演出并在省市级比赛中获奖。2004年,乐曲获得了省级立项,并在次年恢复演出。2007年,它被正式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外,《龙头龙尾》因其独特的演奏形式和鲜明的地域特色,受到了国内外民乐界的广泛关注,并被收录进《中国音乐词典》。

参考资料

吹打(洞头龙头龙尾).浙江非遗网.2024-10-24

《第四单元华夏乐韵欣赏《龙腾虎跃》》七年级下册初中音乐课件(1) .豆丁网.2024-10-24

《龙头龙尾》《贝壳舞》赴京献演.洞头新闻网.2024-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