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注
《道德经注》来源于《老子》,收藏人是洗马刘权。本书主要内容是其训推求古义,取其上下融贯者。附载《阴符经注》一卷。
四库提要
国朝徐大椿撰。大椿有《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已着录。是编以《老子》旧注人人异说,而本旨反晦,乃寻绎经文,疏通其义。仍分上下二篇,而削其道经、德经之目。仍分八十一章,而削其章名,但以每章第一句标题。其字句参考诸本,取其词意通达者。其训诂推求古义,取其上下融贯者。其所诠释,主於言简理该,大旨与张尔岐《老子说略》相同,而研索较深,发挥较显,在《老子注》中,尚为善本。附载《阴符经注》一卷,诂以易理,义亦可通。惟其凡例诋呵古人,王弼注谓之肤近,河上公注谓之文理不通,未免过当。又谓老氏之学与六经旨趣各有不同,六经为中古以後文物极盛之书,老氏所云养生修德,治国用兵之法,皆本上古圣人相传之精意。故其教与黄帝并称,其用甚简,其效甚速。汉时循吏,师其一二,已称极治云云。亦未免务为高论。夫老子生乎乱世,立清净之说以救之,特权宜拯弊之一术,犹曰不药得中医耳。盖公以是术教曹参,亦适当秦虐之後,人思休息,犹适当静摄可愈之病耳。必谓老氏欲以此术治万世,非老氏之本意。至於黄帝以七十战定天下,一切礼乐刑政无一非其所制作,古书具在,班班可考,必谓黄帝以无为治天下,尤非黄帝之实事。大椿此书,於《老子》之学不为无见,而《老子》於六经上,则不可以训。故录存其书,而附辨其说如右。
后世纪念
《道德经注》碑
在河南鹿邑县城东5公里的太清宫前,唐开元神武皇帝立。碑高3米,宽1.1米。碑首呈半圆形,碑座为一卧龟。碑身两面刻有隶书字体,每面22行,每行51字。现因年代久远,碑石风化,碑文漫过半,但从唐朝皇帝亲作《道德经》注释以及残留的部分碑铭看,仍为我国珍贵文物。《道德经》为春秋末年思想家、道家创始人老子所著。《道德经》指出,各种事物都有对立面,如有无、生死、贵贱、高下、强弱等.都是对立的双方。对立的双方会互相转化,所以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但他忽视斗争在转化中的作用。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