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原
冯原,男,1964年3月生于广西桂林,建筑学博士,现任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艺术设计系教授、硕士生导师。目前工作和生活于广州。
教育经历
1987年进入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读研究生,1990年获硕士学位;
1998年考入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读博士研究生,2004年获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84年—1987年:于广东肇庆师范专科学校美术系任教师;
1990年—1992年:于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任教师,担任素描教学工作;
1992年—1998年:从事艺术经纪和设计实践,先后创办了三家艺术空间和设计公司;
1998年—2004年: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从事建筑与城市规划设计实践;
2004年—2009年:担任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艺术设计学系主任,副教授;
2010年— 中山大学教授。
研究方向
由于受教育和工作的独特经历,冯原在多个领域中均有资深经历和优异表现。
首先是他的美术背景和在美术领域的实践,使他在艺术管理、经纪和市场开拓方面拥有丰富实践经验;同时,他也是美术学、艺术理论和当代艺术研究的重要参与者,在革命文艺、影像研究、视觉文化批评上著述颇丰;其次,由于他的建筑学背景,在建筑、城市规划、景观与公共艺术设计、艺术设计上面拥有相当深厚的研究和实践经验,是南方最有代表性的建筑批评家和媒体发言人,也有多项设计作品获得专业圈的好评;最后,由于冯原在多个高校接受教育和从事教学工作,拥有多年的跨学科教育工作经验,尤其是在担任中山大学艺术设计系主任期间,在探索综合性大学创办设计教育上有深入的研究和实践经历。
冯原教授的研究兴趣广泛,长期从事建筑历史与城市学理论研究、视觉文化研究、设计教育研究,在建筑学、设计学和当代艺术研究上具有宽广的视野,并积累了大量经验。其研究成果在上述领域具有相当的创新性。他还是非常活跃的城市形象、建筑、艺术领域的媒体代言人,在报纸、电视、网络中有大量的言论,有较大的公共影响力。同时,冯原还是资深的空间设计师和形象策划人、艺术策展人,有众多重要的、成功的设计方案和完成作品。其中,在城市导向设计、空间标识设计、景观与公共艺术上面均有代表性的创作。
自2000年以来,冯原在各种专业媒体和大众媒体中发表了数十万字以上的论述,在《U+A中文版》、《文艺研究》、《DOMUS中文版》、《美术观察》等重要的中文专业媒体上均有专文发表;曾经为上海市“东方早报”、“羊城晚报”和《艺术世界》撰写了大量专栏文章;在研究专著方面,于2009年出版了专著《样式的对策:建筑的符号生产与象征的策略》,本书获得了广东省哲学与社会科学基金出版,全书约25万字。这本专著即是把建筑社会学和建筑符号学相结合进行研究的代表作,显示了作者在这一领域的专业素养和驾驭能力。此外,冯原的文化批评文集《被压迫的美学:视觉表象的文化批评》,集中了近年来的文化批评文章,全书约30万字,正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结集出版。
2011年9月,冯原主讲的课程《视觉文化批评》入选教育部首批二十门“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该课程在网上推出之后,即好评如潮。
教学成果
自2004年任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艺术设计学系主任之后,即为中山大学探索非艺术类招生的设计教育模式,在以设计为主导的综合素质教育方法上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从2005年到2008年,与中山大学工学院一道创建了“广州市工业产品设计服务平台”项目;推动艺术设计学系学生创办两届“DEMO”中国艺术节;并把艺术设计专业方向扩展为视觉传达,工业设计和空间设计三个方向。在任期间,中山大学艺术设计系的学生在各个方向上均有上佳表现,在全国大学生广告大赛、“方太杯工业设计大赛”上均有学生获得金奖。2011年,由冯原主持的“大学城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课程亦获得广东省专利局颁发的金奖,并申请了专利号。
在国际合作方面,冯原带领中山大学设计艺术学的研究生一直与香港中文大学建筑系合作,2008年受顺德文体局委托,带领08级硕士研究生与香港中文大学建筑系硕士一年级学生组成联合课程,研究“容桂镇沿江旧工业区改造设计”,并于2008年10月举行相关项目的国际研讨会;2010年3月,带领10级和11级研究生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实验室、香港特别行政区中文大学建筑系一同举办“三角四方:行进中的历史博物馆,广州市、深圳、香港、澳门四城研讨会”。
2007年1月,受邀参加在马德里举办的“艺术与革命”国际研讨会,在会上宣读了论文“英雄是怎样诞生的,革命文艺的视觉改造1942—1976”。2007年7月,受邀参加奥地利萨尔茨堡中国艺术节,在会上做“足尖上的仇恨:革命芭蕾舞中的身体困境与政治神话”专题演讲。
社会兼职
冯原在从事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之外,也广泛参与各种社会活动,部分社会兼职如下: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2005至2007三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学术委员;2011年深圳香港建筑/城市双城双年展学术委员;深圳关山月美术馆特约学术委员;广州市规划局环境艺术委员会委员;广州市文物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文物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城市中国》杂志首席主笔。
自2007年起,冯原为广州亚组委编制了“杭州第19届亚运会与广州城市形象战略规划”;2008年受聘担任广东省参加上海市世博会顾问,2009年受广东省贸促会邀请,担任世博会广东馆第一阶段的总策划和设计工作。2009年还担任了世博会深圳市馆的顾问。
自2005年起,冯原完成了多项重要的设计作品,其中,2005年承担的“广州市行人指示标识系统设计”示范区域已建成,该项目获得了市民和媒体的一致好评。2010年完成了广东省住建厅委托的“广东省立绿道标识系统设计”,已由广东省政府发布并正在实施中。2010年为2010年广州亚运会设计的动态景观《风动红棉》,成为亚运城、奥体中心场和大学城八个体育场馆前的地标,该项设计获得了专业界和大量媒体的好评。
研究成果
著述
专著《样式的对策:建筑的符号生产及其象征的逻辑》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9
文集《被压迫的美学:视觉表象的文化批评》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主要文章
地租竞争与城市景观的多重性
《美术观察》2005年
《文艺研究》2009年
差异的南方性:广东省的空间史与珠三角建筑生产
《U+A》中文版
足尖上的仇恨:革命芭蕾舞的身体困境与政治神话
《今日先锋》2009
图式与话语的双重性:关于王肇民的画—语研究
《文艺研究》2008
《城市中国》2008
机器、制度与自梳女:从容桂镇的标本看珠三角工业化的性别史
《Abiteri》中文版 2008
设计作品
2003年、《水运天长》综合景观获琶洲国际会展中心公共艺术与城市雕塑竞赛二等奖(一等奖空缺)
2005年、《百川归海》综合景观获南沙区亭角立交城市雕塑竞赛二等奖(一等奖空缺)
2005年、广州市行人指示标识系统设计(示范区域)(已建成)
2007年、广州科学城总体形象标识和导向系统设计
2010年、广东省立绿道标识体系设计(已实施)
2010年、2010年广州亚运会《风动红棉》动态景观雕塑设计(已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