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谈谈方法

谈谈方法

《谈谈方法》(中文全名:《谈谈正确运用自己的理性在各门学问里寻求真理的方法》,简称《谈谈方法》或《方法论》;原文为法语,法语全名:《Discours de la méthode pour bien conduire sa raison et chercher la vérité dans les sciences》,简称《Discours de la méthode》)是十七世纪法国著名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和神学家勒内·笛卡尔所著关于哲学宗教的哲学著作。书中记录了作者对社会、历史、哲学、宗教等主题的深入见解与思考,于1637年首次出版发行。

《谈谈方法》一书总共分为六个部分,包含了人生、社会、哲学、宗教等诸多方面的内容。笛卡尔在《谈谈方法》中首次明确提出,“哲学必须从任何运用理性进行思考的人都能认同的出发点出发。”笛卡尔的这一观点揭示,存在着一种超越文化与宗教差异的“共识”,是哲学史上的里程碑。笛卡尔在书中认为,每个人都天生具备良知及理性。这保证了只要使用方法正确得当,任何人都能获得真理。勒内·笛卡尔提议应该以“怀疑方法”作为哲学的出发点,怀疑方法这一原理也赋予了哲学重编再造的可能性。

笛卡尔所著《谈谈方法》一书在哲学方面展示出来的“我思,故我在”的思考,开启了认识论的大门。在科学方面附录“几何学”,即解析几何,首次将“数”与“几何”结合,架起了演绎推理和数值计算的桥梁,把数学工具的发展又往前推进了一大步,为后来牛顿力学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代学者平原卓认为《谈谈方法》是一部被打上近代哲学出发点印记的著作。美国学者史蒂文·史密斯认为《谈谈方法》是一部成长教育小说,一部有关自我发现的小说。

作者介绍

勒内·笛卡尔勒内·笛卡尔(René Descartes,1596年3月31日-1650年2月11日),法国利奥六世、数学家、物理学家,近代哲学的奠基者和唯理论的创始人,也是解析几何的创始人。

1596年,勒内·笛卡尔出生于法国西北部都兰县地区的海牙村,其祖父是一位医生,父亲则是布列塔尼司法机关的参事。早年入读耶稣会创办的拉·弗莱彻(La Flache)公学学习,他在拉·弗莱彻(La Flache)公学打下了良好的数学基础。并于1616年,笛卡尔在普瓦捷大学拿到法律就业证书并于次年加入荷兰军队,在享受了两年的和平时光后三十年战争爆发,笛卡尔在1619年加入巴伐利亚州军队。从这一年开始笛卡尔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和思考探究科学方法论的问题。1621年,勒内·笛卡尔结束军旅生活后访问意大利,并最终在1625年迁居巴黎。1629年,笛卡尔移居荷兰并潜心学术研究,并在之后的二十年间出版了一系列重要著作。1649年,瑞典女王邀请笛卡尔前往斯德哥尔摩讲学,由于不适应北欧的严寒天气,笛卡尔最终于1650年因患肺炎去世。

笛卡尔的时代正值经院哲学瓦解后,哲学亟待重建的时期,他以怀疑与否定的方式试图为近代哲学找到不证自明的东西,笛卡尔在作品《谈谈方法》中创设了“我思故我在”的形而上学原理,提出了主体性原则,奠定了近代哲学的基础。在自然科学方面,勒内·笛卡尔创立了解析几何,并第一个将几何学引入哲学,同时他还发现了运动量守恒定理和光的折射定律、系统阐述了惯性定律等。笛卡尔被人们视为近代哲学的奠基者,也是唯理论的创始人,他也因在自然科学方面的成就被视为近代科学的始祖以及“解析几何之父”。笛卡尔的代表作包括《指导心智的规则》《谈谈方法》《方法论》《第一哲学沉思集》《哲学原理》等。

成书背景

17世纪初的欧洲,以伽利略、约翰尼斯·开普勒、哈维等为主要代表的学者通过经验的观察与理性的思考,开始从科学的对自然事件进行新的解释,笛卡尔也不例外。生活在阿奎纳经院哲学占据学术界统治地位的时代,笛卡尔深知正统神学势力的强大以及对自然现象进行科学研究所要承担的巨大风险,因此,为了避免遭到压制和报复只能“躲起来生活”。之后,就在笛卡尔想出版一本解释行星的形成、重量、潮汐、人体等诸多现象的书籍——《论世界》时,伽利略由于发展了尼古拉·哥白尼太阳中心论被意大利教会判处有罪并受到严厉处分,这件事让笛卡尔惊骇不已,并下定决心不再发表任何论文或著作。但后来在梅森以及其他朋友们的敦促和鼓励下,笛卡尔出于担忧自己不出版而使得名誉受损(知晓这本书存在的人“也许会假想不出版的原因比那实际的原因更令我蒙羞”)和对造福大众的渴望(“每个人”“都应当尽力为他人谋福利”)这两个原因,于1637年匿名出版了自己的作品《几何学》《屈光学》和《气象学》,这几本书合起来就是后来的《谈谈方法》。

主要内容

《谈谈方法》一书总共分为六个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内容是笛卡尔对于各门学科的不同看法;第二部分内容是笛卡尔所探讨的方法论的主要原则;第三部分内容则阐释了笛卡尔从这一方法论中所提取的行为准则;在第四部分内容是笛卡尔证明上帝和人类灵魂存在的理由,这两者是他的形而上学的基础;第五部分笛卡尔探讨了一系列物理学的问题,特别是关于心脏跳动还有医学上的一些问题,以及人类灵魂与动物灵魂之间的差异;第六部分内容谈论了勒内·笛卡尔认为在自然研究领域,还要获取什么知识以进一步推动这类研究,并告诉读者他写下这部作品的原因。

第一部分:对当时各门学科的看法

这部分内容开篇提到的是“理智”或“理性”,说这是人间分配得最好的东西。但人人都有不意味着人人都会用,唯有使用得当才能获得好的结果,因而内容自然引导运用理智的“方法”问题上。笛卡尔借此考察了当时各学问的实用性。但笛卡尔发现各门学问皆有不足,文学、历史、哲学、法学这些古往今来一直教人向善的学问都非常可疑,充满了修辞和混乱,唯数学所蕴含的一些因素才值得保留。同时,勒内·笛卡尔还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表示,既要从经验实践上去“研究世界这本书”,同时还要保持研究自我,即反思。

第二部分:方法的几条准则

通过第一部分内容可发现,虽然人人都分有理性,但唯有科学地使用它才能发现真理,因而更重要的是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去运用理性。之前笛卡尔虽质疑了很多学科,但认为数学却有颇为值得借鉴的方法。他由此总结出四条方法准则,可概括为:“分明,细化,简易,整全。”

第三部分:思想与行动的差异

运用上述这些清楚分明的方法,就可以考察一切,发现真理。但勒内·笛卡尔认为这些考察只能是思想上的,行动中万不可做怀疑论者,否则自身无安身之处。所以,笛卡尔紧接着就制定了三条行为准则:

遵守国家法律与习俗

遵守国家的法律还有风俗习惯,坚守自身的信仰。从笛卡尔小时候开始,上帝给予笛卡尔诸多恩赐,并在所有事务上指引笛卡尔跟随最为谦逊且远离极端的观点,最为明智之人通常接受并应用这些观点,笛卡尔在生活中理应追随他们。因为,自此之后,勒内·笛卡尔不再相信自己的看法,希望将这些观点都重新审视一次,但可以确定的是,追随这些最明智之人的观点是再好不过的了。在波斯人还有中国人当中,又或者在人们当中,同样存在明智之人。

在笛卡尔看来,最为有用的是跟随他们的步伐解决自身遇到的问题。为了了解他们真实的想法有哪些,笛卡尔觉得自己更应该注意他们如何实践自己所说的话,这不仅因为世风日下,极少人愿意讲出心中所想,还因为有的人其实并不知道自己内心为何。因为人们相信某事时的心智活动,与人们知道人们相信某物时的活动并不一样,这两者也没什么关联。在其他勒内·笛卡尔所接受的观点中,我仅仅相信最适中、温和的,尤其是因为这些观点在应用的过程中最为实用,也最有可能是最好的。一切极端的习俗通常都非常糟糕,为了避免自己偏离正道,当笛卡尔选择了走极端,快误入歧途的时候,最好是纠正他自己走上另外一条道路。尤其是在极端的观点中,笛卡尔会许下各种承诺,而这些承诺限制了自身的某些自由。为了不让那些软弱之人反悔,当笛卡尔实行某个计划的时候,为了保障交易的确定性,笛卡尔并不反对法律规定双方公平交易,以及签订协议,并且必须遵守。然而勒内·笛卡尔不认为,一段时间之后,事情会保持同一个状态而不起变化,就笛卡尔个人而言,笛卡尔会让自己在判断上越来越趋向完美,而不是越来越糟。如果当笛卡尔发现自己曾经认同的事物其实是一个极大的错误,与真理背道而驰,而笛卡尔还将它看作是正确的时候,那笛卡尔将会阻止这一错误持续下去,也就是说,笛卡尔将改变自身的想法。

行事果断坚定

行事上尽可能做到坚定和果断,一旦确定某个想法之后,即使存在着很大的怀疑,也坚决遵循这条路走下去。就以旅行者为例,它们在某座森林中迷路了,不应该一会儿往这个方向走,一会儿转向另外一个方向,也不能在同一个方位停留,而应该笔直地走下去直到能够到达森林的另一头,即使对这一方向的选择在一开始仅仅是偶然的,但也不要因为某些微弱的理由而去改变方向。因为,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径直走向目的地,至少还能到达森林的另外一边,比起一直滞留在森林中要好很多。同样,生命中的行为通常无法容忍任何延迟,最为确定的真理是,人们没有能力辨认出真理,那就应该跟随可能性最大的道路。如果人们无法探究这样那样的可能性,那至少应该确定某些道路,再一一考察,这并非怀疑它们,而是在实践中把它们看成最真实、最确切的,因为人们选定这些道路的理由便是如此。自此之后,我不再后悔,不再反复无常,这两点让那些软弱、摇摆不定的人在行动中经常改变想法,在未来某个时候,又把当下视为对的事情看成是错的。

反求诸己

一直努力地去战胜自己,而不是战胜命运,去改变自己的愿望而不是世界的秩序,始终相信除了能够掌控自己的想法之外,其他事情是无法掌控的。如此,人们尽最大努力去处理外部之事,如果不成功,那是因为能力所不及,而非其他。这点让勒内·笛卡尔满足于当下,对于即使在未来也无法实现的事情不再抱有幻想。人们的意志力必然是在某种程度上,希望能够实现自己的所思所想,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人们将自身之外的财富同样看作是人们能力所不及的,当人们失去了这些并非因为人们能力缺乏而得不到的东西,或者当人们本就不是中国或者墨西哥的皇族,人们就不会对天生缺少的财富感到懊恼。就像人们所说的,生病的时候不会妄想健康,坐牢的时候也不会妄想自由,更不会要求身体如钻石那样坚硬不朽,或像鸟儿那样展翅飞翔。然而,我也承认,这需要长时间的训练,还有反复沉思,以便习惯于从这一角度去看待万事万物。勒内·笛卡尔相信,利奥六世的秘密主要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他们能够摆脱财富的支配,即使处于痛苦与贫困中,也能与他们的神讨论至福的问题。因为,他们一直专注于探究大自然限定的界限,相信他们的思想是他们的能力唯一所及之物,仅这一点就足以阻止自己对其他事物有所记挂了。他们完全地掌控自己的思想,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比起其他人更加富有、更加强大、更加自由,也更加幸福,其他人不懂这种哲学,即使能够得到上天和命运的眷顾,也无法事事如意。

第四部分:我思,故我在

本部分内容开始,勒内·笛卡尔还表示自己犹豫是否告诉大家其安静时的独自思考 (或说怀疑),但旋即便全盘托出它们:

由于在思想上一切都不可信,所以感官能获得的信息全都可疑。最极端的例子就是做梦:一个人完全可以把全部的所知疑为梦中的情景(包括数学原理),如此,任何东西都不能不被怀疑了。但转念又会发现,虽然人们可以怀疑一切,但这恰恰肯定了那个正在做梦、正在怀疑的东西不可能不存在。如若没有它,连梦境本身都不会出现。所以,那个想到一切都可怀疑的东西,其自身一定是某种存在的实体。因而,“我”若去思,那么“我”就是这个在思的东西,即便其他的一切都可以怀疑,但至少,“我思,所以我存在”(Je pense, donc je suis),这是无疑的。

在确定了“我思,故我在”这一不可怀疑的前提后,勒内·笛卡尔又确定了两件事:

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勒内·笛卡尔走了另一条完全不同的路线。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问题起源于这样一个问题,即自己作为一个并不完美的有限存在,如何会有一个无限完美的上帝的观念呢。而且这个观念是如此“清楚分明”,所以就必须寻找“上帝”这个观念的源头。如果把“思即在”作为无可怀疑的底层基础,以此作为证明的起点来看,那么与之相对,上帝存在的证明则是由上向下的推理。也就是说,一种是认识论的、由自己出发的向外认识;另一种则是类似新柏拉图主义流溢说的本体论逻辑:完善生出不完善,低等的完善出于最高的完善。而连接这两个方向的,就是“清楚分明”。

从认识上看,它来自“思即在”;从完满性上看,它由上帝这个至高完满的存在来保证。为了增强说服力,勒内·笛卡尔还用“三角形三内角之和为两直角之和”以及“球面任意一点到中心的距离都是相同的”去类比“上帝的观念本身就包含存在”,借以说明,无论世界上是否真的存在三角形或球体,三角形的内角和以及球的半径总符合上述的描述。上帝的存在也是如此,它甚至比人们所知的任何几何学结论更为确定。

笛卡尔认为因为那些怀疑者用想象力去思考问题,而想象本身只适用于物质性的东西。对于上帝的观念,它在感官中并不存在,而只能被理性所领会。并且,理性绝对正确,因为它是“清楚分明”的,就如同“思即在”一样。另一方面,一般靠感官去认识的存在未必是真的存在,感官虽在感觉对象上具有一些观念,但在判断时却常会出错。

第五部分:物理世界与创世神话

在前言中,勒内·笛卡尔只提到了本部分是讲述自己曾研究过的一些物理问题,包括心脏与医学,还区分了人与动物的灵魂。但丝毫未提他的创世神话。创世神话在这部分所占篇幅的比重也十分少,作为点题的“前言”本就应去除旁枝末节,直奔主题。但这不过是通常的理解,是提供给认为“这篇谈话篇幅太长无法一次读完”的读者,与论述相比较,这些人更想知道的是结论。所以,涉嫌渎神的“创世神话”最好一晃而过。关于自然世界的描述,学者众说纷纭,并未达成统一定论。勒内·笛卡尔声称自己不得不抛弃这些通常对世界的纷杂描述,给出新的解释:笛卡尔认可上帝首创世界,但这个世界在初创时却是混沌的,唯有在上帝树立了“自然规律”后,宇宙才开始有序运行。天宇星辰的构造、潮汐的运行、洋流与气流,包括动植物都遵循着这些规律。然而这也意味着,当规律一旦确立,代表上帝的奇迹就不再可能发生。这段描写只用了短短几行,随后便继之以生物和物理学方面的长论作为本部分内容的“主题”。

在讲述完神话之后,勒内·笛卡尔论述了心脏的运作机能,并提出了生物活动的原因:生命气息。虽然这个术语看上去比较抽象和神秘,似乎与精髓、本质相关,类似于形而上学的范畴。但实际上,笛卡尔将其归为血液的一种:它们是那种最灵活、最敏锐的血液分子。按照机械学的规律,它们向着大脑运动,最好的把次好的挤掉,之后由于血液的流动,行动成为可能。通觉连接了灵魂与肉体,从而使人成其为人,与动物区分开来。从这里可以看出,虽然灵魂与肉体不同,但笛卡尔一直试图用几何学的方法去解释上帝和灵魂。可以发现,虽然勒内·笛卡尔的理性已经成为苏格拉底所说的“理智”层面的工具理性,但在其所设定的最完善的上帝方面,他又力图保持这一最高的维度。然而在证明上帝存在的路线上,笛卡尔又回到了基础确定性的科学证明,这种上下不同的思路导致了一种不彻底性,也正是在处理此不彻底性的问题上,后世抛弃了上帝的存在与理性证明的紧张关系,更多地走向了明晰的科学路向,用科学精神取代了上帝。

第六部分:修辞和语言

这部分内容笛卡尔说明了他写作的原因。通常认为,勒内·笛卡尔是在宗教外衣下阐述科学精神。笛卡尔认为选择一些主题进行研究倒不难,应该避开饱受争论的主题,也不需要违背自己的意愿去宣告自己发现的原理,就能让别人很清楚地看出他能够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这件事情我是不是做得成功,笛卡尔没法说,不想自己评论自己的著作,去预防别人的评价。笛卡尔很乐意大家来检验它,为了人们有更多的机会来检验,笛卡尔恳求所有对此书持有某些反对意见的人,不辞劳苦地将这些意见寄到他的出版商那里,得知这些意见后,会立刻尽量将回复附加在新版书中。通过这一方式,读者能完整地看到双方的观点,更容易去判断真伪了。勒内·笛卡尔并不会在书中附上冗长的回复,如果笛卡尔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只会非常坦诚地承认这些错误,如果我还是没看出来有什么问题,就会简单地附上些必要的话,用以维护自己的观点,而不会添加新的材料用于解释,以免让自己陷入无休止的争论当中。因为在当时的环境中,宗教仍旧是主导意识形态,科学只流传在少数学者之间,形态,科学只流传在少数学者之间。

版本信息

重要译本信息

2020年刘延川译本,翻译主要依据了Adam-Tannery编译的全集版,并辅之以Ferdinand Alquié编译的Garnier版以及Jean-Marie Beyssade与Denis Kambouchner编译的Gallimard版全集进行参考。其中,针对《方法》的翻译,译者以1637年出版的法语版本为主;针对《规则》的编译,译者为了取舍AT全集版的拉丁语原文与不同手稿间的差异,参考了Jacques Brunschwig、Jean-Luc Marion以及Jean-Marie Beyssade的法语译本。在译文处理方面,译者在尽量保持原文中的术语一致与句法结构的同时,为了使汉语更加通畅,以及便于理解,对某些词汇根据语境的不同采取了灵活的处理。

中译本列表

英译本列表

影响

勒内·笛卡尔所著《谈谈方法》一书在哲学方面和科学方面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在哲学方面,笛卡尔在书中展示出来的“我思,故我在”的思考,开启了认识论的大门。“上帝”成为可认知的一个客体,而“人”成了世界的主体。自此以后,智慧、“主观的思维”与“客观的存在”彻底分开,所有后世的哲学几乎都是从界定两者之间的关系开始的,笛卡尔也因此被誉为“现代哲学之父”。

在科学方面,《谈谈方法》中的附录“几何学”,即解析几何,首次将“数”与“几何”结合,架起了演绎推理和数值计算的桥梁,把数学工具的发展又往前推进了一大步,为后来牛顿力学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谈谈方法》在欧洲学术界也得到了很好的传播和重视,勒内·笛卡尔本人当时也备受当局的青睐。

《谈谈方法》中,笛卡尔虽然没有将数学分析方法推广到自然科学当中,但数学分析的研究方法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莫大的成就,数学从而被视为理性的典范,进而获得了普遍的功用。《谈谈方法》中,笛卡尔的物理学不仅说明了整个宇宙的产生,而且特别提出对人的产生及其本性的认识,并以运用理性作为“真正的人”的标准。在重新确立宇宙和人的本真面目的基础上,笛卡尔的“创世记”旨在通过“真正的人"重建人间的“伊甸园”,作为人类未来的终极社会。勒内·笛卡尔的“创世记”,不仅革新了基督教的传统观念,而且预示了一个新世界的到来,并深刻地影响了现代人的精神品质。

评价

现代学者平原卓在《一本书读懂50部哲学经典》一书中评价:笛卡尔的《谈谈方法》是一部被打上近代哲学出发点印记的著作,是近代哲学最初的宣言。

美国学者史蒂文·史密斯在《现代性及其不满》一书中评价:《谈谈方法》首先是一部成长教育小说,一部有关自我发现的小说。它所讲述的故事不仅与发现有关,还是一个关于人生塑造的故事。

现代学者朱云飞在《笛卡尔的“创世记"-对〈谈谈方法〉》第五部分的一种解读》一文中评价:《谈谈方法》以“正确运用理性在各门学问里寻求真理的方法”为目标 ,成为笛卡尔的整个思想体系的纲领。

现代学者施璇在《笛卡尔的伦理学说研究》一书中评价:《谈谈方法》不仅仅只是一种好好运用理性并寻找真理的理论方法,而且还是一种以个人幸福以及全人类福祉为指向的实践方法。

现代学者余明锋在《还原与无限 技术时代的哲学问题》一书中评价:《谈谈方法》是勒内·笛卡尔所有著作中政治性最强的一部,甚至可说《谈谈方法》是一本革命性的书。

现代学者文聘元在《三重精彩 笛卡尔的生平、著作与思想》一书中评价:《谈谈方法》让笛卡尔有资格加入同时代以及自亚里士多德以来的伟大人物之列。

名言

在《谈谈方法》一书中笛卡尔有一句名言“我思故我在”。

参考资料

谈谈方法 Discourse on the Method of Rightly Conducting the Reason and Seeking the Truth in the Sciences.外研阅读.2024-01-16

笛卡尔主要哲学著作选.豆瓣读书.2024-01-16

【物理数学】数学家的故事丨从笛卡尔到解析几何.环球物理.2023-12-23

笛卡尔:近代科学的始祖.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书院.2023-02-28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青马先声.2023-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