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特式雕塑
哥特式雕塑是12世纪40年代欧洲雕塑艺术的最大成就,首先出现在法国,哥特式雕塑中,减少了禁欲主义色彩,含有对世俗生活的浓厚情趣。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将12世纪到他们时代(大约15世纪)的艺术称为“哥特式”,认为这段时间的艺术是“蛮族”哥特人创造的,哥特式雕塑的时期指中世纪最后三百年。哥特式雕刻稍后于哥特式建筑,在13世纪初开始出现,但发展很快,其作用体现在作为建筑装饰的大型雕塑,在石雕、象牙雕刻、施彩、木雕和泥雕等方面都有很大发展。木雕主要有折叠祭坛,唱诗班席位和各种私人宗教祭礼用雕像。
哥特式雕刻中有许多写实性的作品,带有讽刺或幻想的民间色彩。代表作品有德国纳乌堡教堂中一对《捐助人》的雕像。
哥特艺术历史
哥特艺术从12世纪上半叶在法国出现,14世纪遍及欧洲,取代了罗曼艺术,一直持续了很长时间。
雕塑与教堂
哥特式建筑建筑风格的决定因素是带助拱和飞拱的尖十字拱顶。墙壁少了而高度激增,于是依存于墙面的壁画、浮雕相应地减少了,彩色玻璃的镶嵌门窗大量出现,圆雕的空间也有可能扩大了。哥特艺术雕刻的总倾向是逐渐贴近于人间与自然,表现出一种人本主义精神。基督不再是严厉的令人生畏的审判者,圣母圣子也充满了人世间的温情和亲切。在雕刻风格中出现了两种类型:一种严峻挺拔,衣纹转折鲜明利落,如那些人像柱可谓"瘦骨清像",有超凡脱俗之意趣;另一类则人物动态多变化,生动自然,转折圆润,但均没有摆脱对建筑的依附。
建筑上的影响
哥特式雕塑主要是为当时教堂的使用和装饰而制作的,大多细致地刻在大厦、照墙、洗礼盆和正门之上,特别是作为纪念碑上的图象。大多数哥特式的石碑雕刻都是在大教堂的外部,而不在内部。一般来说它们特别是以修长 的形体、拘谨的姿态和程式化的服饰所产生的垂直静止的效果而著称。一切动作通常是由头部的前倾后仰、左顾右盼表现出来。由于各种雕像都是定型的,所以观赏者只要一看,便知道雕刻的人物是谁。亚眠的圣弗利明是个仪表堂堂、举止庄严的主教;兰斯的圣伊利莎白是 个顺从的老妇人,而圣母玛利亚的身上则焕发出青春的俊美。大多数女性雕像,尤其是圣母的雕像,都有修长的身材;同时表现出曲线的旋律,有时显著地呈现"S"形,而衣饰的 刻划也突出了这一特点。
手工艺人在为乡村教堂、贵族和富商制作小型雕像时,也喜爱圣母玛利亚这个主题。除了圣母、圣子之外,这些虔诚形象的题材往往还包括基督和圣约翰:门徒睡在救世主的怀中;死去了的基督倒在玛利亚的怀抱里;基督被钉在十字架上。
雕塑特点
相当一部分描写圣母玛利亚和圣子的雕塑出自波希米亚和德国的手工艺人之手,它们都是体态典雅,造型优美,色彩绚丽。在这些杰出的圣母雕像中,最精美的大概要算"克鲁莫圣母"了。
哥特式雕塑总是着色的。脸和手是自然色,头发是金黄的。外衣的色彩明丽,并饰以珠宝和环佩,壁炉边都镶上了宝石和色玻璃。这些雕像的整体效果极为动人,其目的是要暗示一种真正天国的意象。
雕塑赏析
教堂雕塑,公元十二世纪-公元十三世纪。
公元476 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进入了由基督教统治的中世纪时代。从艺术史的角度讲,中世纪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终止,前后长达一千多年。在这漫长的一千年里,基督教称为治理国家的精神支柱,整个欧洲完全处于封建宗教的控制之下,文化处于被梏的状态,古希腊和古罗马所流传下来的灿烂文明则几乎完全衰竭,以致于后来崇尚古典艺术的人都称中世纪为“黑暗的一千年”。中世纪的基督教文明完全取代了原来的地中海传统,教会成为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的权威和组织者,艺术也完全为宗教服务,非写实的、教条的、充满宗教色彩的艺术风格主宰了中世纪的美术,而古典的自然主义风格和所有古典文明成为光辉的陈迹。
建筑是中世纪艺术的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大量的教堂就是在那个宗教狂热的时代修建的;而雕塑作品几乎都以建筑的一部分的身份出现的,内容所表现的完全是宗教故事或《圣经》中的人物。
法国是中世纪后期哥特式建筑艺术的发源地,夏特尔教堂便是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教堂上大量的装饰性雕像也是哥特雕塑的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在教堂门侧的立柱上,雕刻有许多直立的人物形象,有的是表现圣经中的先知和圣徒,有的是表现皇帝和皇后,体现了政教合一的思想。这些大门侧柱上的石雕,虽然有着中世纪典型的被拉长的身材和呆滞的目光,但也表现出了人物的个性,动作也有所变化。其中以教堂南墙的《四圣徒像》最为出色,这是圣经中四个不同时代的圣徒形象,都以圆雕的形式出现的,神态生动,富有个性,形体比例也比同时代的其他作品准确,他们服装的质感也被雕刻家们细腻地表现了出来,有很强的质感。所有这些雕像都有着安静、平和的神态,体现了基督教信念中的理想形象,具有很强的宗教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