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桥
三星桥在宁海黄坛镇的坑村,桥碑高1.87米、宽0.72米、厚0.13米,拓此碑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想为了搞清桥址。
榧坑村最有名是万年桥,它是宁波市十佳古桥之一,跨径居宁波单孔石拱桥之首。1999年第一次去榧坑时,看到有半截《三星桥碑》立在桥北的大树下,记得当时我察看桥碑时,就有村民过来告诉我,说这通是村外的桥碑,而不是近前的这座,近前的这座,村民俗称“大桥”,它的大名“万安”少有人知,当时,很多人就是看了这通残碑而将“三星”桥名安在它头上,报纸上见的也是这个名,“十佳”评选时,才将它正名为万年桥,不过,十多年过去了,现在网上用“三星桥”搜一下,得到的还是万年桥的信息。
万年桥,在光绪《宁海县志》的《桥梁》中并无录载,只是在《叙水》中提了一下桥名,桥下之水是白溪在宁海境内的第一条支流,“水出坑,东经里丁、里塘,会七里坑水,又东南经榧坑村北,出万年桥。”桥位明确无误,桥名应该就是万年桥。如今,万年桥是十佳名桥了,慕名前来看桥的人不少,为了使桥名不再出错,就从原位移去了这通《三星桥碑》,但弃之又不舍,于是,将它侧放在桥的另一头,并且找来原碑的下截,拼在一起。下面两张照片,一张是第一次见时所拍,碑在大树旁;一张是这次拓时所拍,老位置竖了一通新碑,它是新建的万年亭碑。
基本信息
耸峙于浙东高山上的最大“飞虹”—— 三星桥,坐落在宁海县黄坛镇西25公里的崇山峻岭之中,今属双峰乡榧坑村,海拔约800余米。昼夜不息的大松溪,源于海拔900米的天台山望海岗,流经三星桥下,蜿蜒奔腾,汇入白溪。汽车上山经1个小时,绕了108弯,才能一睹它的风采。
历史述说
石拱,是弧形的建筑构造,在竖向垂直荷载作用下,拱将承受的竖向压力,引向二侧的支座,因此,即使是很薄的拱形,也能承载较重的负荷,其抗压强度远胜数倍于平板承载的负荷力。这种力学原理的应用,是从天然的拱发展为人造的拱,是远古人类的伟大发现。世界建桥史上的原始拱桥,在近万年之前已经出现。
中国的拱桥至迟在2000年之前的汉代已有应用。现存于世的中国古代石拱桥数以万计,其中最令人称绝的是采用山溪的天然卵石堆叠的乱石拱桥,居然不用任何牵拉粘结材料,而能横跨于山乡水村,状若蓝天长虹,故这类单孔的石拱桥,美其名曰“飞虹”,宋代苏轼曾有“东海独来看日出,石桥先去踏长虹”句。
据《宁海县志》记载,“三星桥”又称“万年桥”,表示长久永固的意思。桥在清代乾隆(公元1736-1795年)重修。又据《三星桥碑记》记载,在清代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再次重修。经实测,三星桥的实际跨度为18米,乱石拱券的实际高度为10米,桥体基的厚度为7.4米。因此这座石拱桥的桥体为上小下大,横断面呈梯形,犹如一座城堡。桥面上铺泥沙、嵌卵石、设步阶,两旁置数十块天然大石作桥栏,通体没有任何雕琢。若逢雨后初晴,片片云在桥旁涌动,恍若置身于仙乡神都之中。
介绍原理
由于拱桥的特殊力学原理,因此选择以山体为桥基最为合适,三星桥就是建在榧坑村口的一个峡谷中。此石拱桥至今仍成为联结宁海县和新昌县之间山区交通的必经之路。据村民介绍,建造这类桥先要将木制的半圆形拱架架设在山谷中,然后在木拱券上由下而上堆砌带有楔形卵石,构成拱券,再砌桥体,接近桥面再铺设黄土、细石、石板或铺卵石等,达到增强强度和负荷的均匀。经数月后的自然承压,才将木制拱架拆除,“飞虹”就建成了。这种既原始又非常科学的古老建桥法,在三星桥得到最显著的体现,至今它已经历数百年的山洪和冰雪考验,风采依旧,因此荣戴浙东乱石拱桥中海拔最高、跨度最大的桂冠。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