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青少年时代的故事
《毛泽东青少年时代的故事》为学习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通俗读物。由导言、刻苦攻读篇、学习方法篇、勤劳俭朴篇、济贫助弱篇、敬长尊师篇、爱国爱民篇、强身励志篇、志向高远篇组成,计8万多字60余幅图片资料。透过一个个真实生动的少年和青年毛泽东的故事,读者能感知:毛泽东作为古今中外历史上的一代伟人,在青少年时期,即显示出品德高尚、志存高远、聪颖好学、思想开阔、才华出众、能力超群;但他的伟大出自平凡,他的天才出自勤奋,他的体能出自苦练,他的意志出自磨砺。作品融思想性、资料性与趣味性于一体,是对青少年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以及励志教育的好读本。
内容简介
《毛泽东青少年时代的故事》编辑推荐:《毛泽东青少年时代的故事》是作者精心为广大读者编写而成的此书。《毛泽东青少年时代的故事》为学习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通俗读物。由导言、刻苦攻读篇、学习方法篇、勤劳俭朴篇、济贫助弱篇、敬长尊师篇、爱国爱民篇、强身励志篇、志向高远篇组成,计8万多字60余幅图片资料
作者简介
龙正才,中共党史研究工作者,副研究员,湘潭市原党史办主任。自1982年迄今, 30多年潜心党史研究,主编《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彭德怀与湖南》《中国共产党湘潭历史图志》《中国共产党湘潭历史》等十多部党史著作,在《中共党史研究》《近代史研究》《毛泽东思想研究》《争鸣》等刊物上发表《毛泽东、彭德怀庐山意见分歧和他们的故乡之行》《同音相闻两战友——毛泽东与彭德怀》《革命洪流中的战友,忘不了的故人——毛泽东与易礼容》等党史研究文章数十篇
图书目录
导言韶山市出了个毛泽东
刻苦攻读篇
舅舅蒙馆的“旁听生”
“六年孔子”
劳动、学习两不误
“像牛闯进了菜园”
学习方法篇
“省先生”的来历
“四多”读书法
不动笔墨不看书
读“无字之书”
勤劳俭朴篇
小“长工”
“牛司令”
厚道而又好强的孩子
“乡巴佬”、“建国材”
济贫助弱篇
菩萨心肠
见穷人就帮
替穷人说话
“逢恶就莫怕,逢善就莫欺”
敬长尊师篇
“咯是从哪里拱出来的呀?”
情义深长的祭母文
“父母都不肯孝敬的人,还肯为人民服务吗?”
对外婆家的深情
“敬老尊贤,应该应该!”
爱国爱民篇
“我们将来也要写书,写农民的书”
“开始意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影响了我的一生”的一件事
“何以报仇,在我学子”
教育弟妹舍小家为大家
强身励志篇
“为何死了七个同学?只因不习十分间操!”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发表《体育之研究》
志向高远篇
立志出乡关
“三不谈”与“五条戒律”
昭山之巅畅谈人生
富国强兵的“中国梦”
“如果三十年革命不成功,我毛润之决不回来
见乡亲!”
后记
后记
为了学习毛泽东的伟大风范,我们决定为广大青少年朋友编著一本集思想性、资料性、可读性于一体的,关于毛泽东青少年时期的故事,并就资料的收集与选择、编写的内容与方法进行过多次讨论。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认真鉴别挑选,以史料为依据,让事实说话,努力挖掘历史照片,采用图文并茂的方法,力求写出一个有血有肉、真实生动的少年和青年毛泽东来。在他老人家诞辰120周年之际,这本小书终于与大家见面了。
编书的过程,也就是学习的过程。通过本书的编写,我们受到一次深刻的毛泽东思想的教育。我们看到,毛泽东作为古今中外历史上罕见的伟人,他在青少年时代即显示出思想开阔,品德高尚,才华出众,能力超群。另一方面,我们也深知,毛泽东确实是人不是神,他的伟大出自平凡,他的天才由于勤奋;他那种勤奋学习和刻苦磨砺的精神,令我们感动不已。我们相信,读者通过阅读本书,一定可以更多地领略毛泽东的风范,汲取毛泽东的智慧;一定可以从中得到许多的启示与激励,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和鼓舞下,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爱祖国、爱人民,学习勤奋、道德高尚的有志青年,为实现复兴中华的“中国梦”而蓄才储能,贡献力量。
本书主要由龙正才撰稿,吴君华协助撰写了“强身励志篇”;胡湘玲、陈显良具体负责组织、补充,丁琼林负责打印、校对等工作;湘潭市关工委的领导对书稿提了许多修改意见。在本书编写过程中,中共湘潭市委党史研究室、湘潭市红色文化研究会、韶山市关工委和韶山毛泽东图书馆给予了大力支持;湖南省关工委主任沈瑞庭与韶山管理局原副局长高菊村等同志给予了宝贵指导。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
编写中,我们广泛参考了已出版的有关毛泽东的各类书籍,采用了许多摄影家所摄的照片,恕不在此一一列举,谨向这些书籍和照片的作者、编者、出版者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水平有限,书中错漏之处一定不少,敬请批评指正。
编者
2013年10月
序言
韶山出了个毛泽东
在湖南省中部,湘潭市、湘乡市、宁乡市三县交界处,有一座美丽的山。相传,四千多年前,舜帝南巡路过这里,让人演奏起动人的音乐。乐声在山野间激越回荡,引得凤凰飞舞,百鸟和鸣。因为舜帝奏的音乐叫“韶乐”,后来,人们便把演奏过韶乐的这一片峡谷叫“韶山冲”,把高峻陡峭、气势雄伟的那座山叫“韶峰”,把韶山冲内潺潺流淌的溪水叫“韶河”。
在韶河不远处的土地冲,有一栋土墙青瓦的“凹”字形农舍,名叫上屋场。1893年12月26日,一代伟人毛泽东就诞生在这个山村农舍的普通农民家庭。
这个农家的家长,也就是毛泽东的父亲,叫毛顺生。他是一个勤劳节俭、善持家务的农民,只读过两年私塾,为了还清父辈的债务,曾外出当过两三年兵。退伍回乡后,务农之余,兼做贩卖谷米和生猪的生意,不仅还清了债,还买进了田,成了富裕农民。致富以后的毛顺生仍然带领全家勤奋劳动,精打细算。
毛泽东的母亲文素勤,人称文七妹,是一位勤劳、善良、贤惠的农村妇女。她不但在当地以吃苦耐劳、勤俭持家有名,而且心地善良,待人诚恳,乐于助人,富有同情心。毛泽东称她是“可以损己利人”的人。她的品德,对毛泽东影响最大。
毛泽东来到世间的时候,正是清朝末年,中国已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一天比一天厉害。在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的双重剥削和压迫下,人民生活十分痛苦。在韶山市,占人口6.5%的官僚地主和富农,占了68%的良田。许多农民失去土地后,只能租种地主的田地,或上山打柴,用肩挑或用独轮车推到二十多里外的银田寺去卖。
韶山冲来冲连冲,
丈夫砍柴做零工。
一天弄得升把米,
儿啼女哭难维生,
粗糠食用野菜口里吞。
韶山冲来冲连冲,
十户人家九户穷。
有女莫嫁韶山冲,
柴棍红薯度一生。
这些民俗音乐是当年韶山农民困苦生活的真实写照。
毛泽东从小爱国爱民,立志要改造那个不合理的社会;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带领中国人民终于在1949年建立了一个崭新的中国,使备受压迫的广大劳动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毛泽东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真心爱戴。
韶山市,是毛泽东成长的摇篮。这里的山山水水养育了他;这里的民风习俗、文化传统教化了他;父母、亲属、师长都对他的性格和思想产生过重大影响。
毛泽东,也是韶山的光荣与骄傲。如今,小小的韶山冲,成为万众景仰的革命圣地,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中外人士,扶老携幼,来到这里参观、瞻仰,缅怀毛泽东的丰功伟绩,聆听毛泽东的故事,学习毛泽东的思想与品德。
参考资料
毛泽东青少年时代故事.vufind.library.sh.cn.2024-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