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萼
绿萼,又叫绿梅。蔷薇科李属植物,原产于中国,适合长江流域地区栽培,喜温暖和阳光充足的环境。
绿萼为落叶小乔木,高达10米。树干紫褐色,多纵驳纹;常有茎刺,小枝绿色或以绿色为底色。绿萼花单生,先于叶开放;花萼为绿色,花瓣碟形,花色洁白。绿萼的花期在冬末至初春时期,较耐寒,较耐修剪。绿萼可用于中药材,适用于肝胃气痛/食欲不振的症状。
形态特征
绿萼梅俗称绿梅,因萼绿花白、小枝青绿而得名。它属于梅花品种分类系统中的真梅系直枝梅类绿萼型,是梅花品系中的佼佼者。
(原变种)小乔木,稀灌木,高4-10米;树皮浅灰色或带绿色,平滑;小枝绿色,光滑无毛。叶片卵形或椭圆形,长4-8厘米,宽2.5-5厘米,先端尾尖,基部宽楔形至圆形,叶边常具小锐锯齿,灰绿色,幼嫩时两面被短柔毛,成长时逐渐脱落,或仅下面脉腋间具短柔毛;叶柄长1-2厘米,幼时具毛,老时脱落,常有腺体。
花单生或有时2朵同生于1芽内,直径2-2.5厘米,香味浓,先于叶开放;花梗短,长约1-3毫米,常无毛;花萼通常红褐色,但有些品种的花萼为绿色或绿紫色;萼筒宽钟形,无毛或有时被短柔毛;萼片卵形或近圆形,先端圆钝;花瓣倒卵形,白色至粉红色;雄蕊短或稍长于花瓣;子房密被柔毛,花柱短或稍长于雄蕊。
果实近球形,直径2-3厘米,黄色或绿白色,被柔毛,味酸;果肉与核粘贴;核椭圆形,顶端圆形而有小突尖头,基部渐狭成楔形,两侧微扁,腹棱稍钝,腹面和背棱上均有明显纵沟,表面具蜂窝状孔穴。花期冬春季,果期5-6月。2n=16,24。
落叶小乔木,高达10米。树干紫褐色,多纵驳纹。常有茎刺,小枝绿色或以绿色为底色。叶广卵形至卵形,先端长渐尖或尾尖。早春2-3月先叶开花,花着生于一年生枝的叶腋,单生或两朵簇生,单瓣或重瓣,有暗香。核果球形,一侧有浅槽,被毛,6月果熟,熟时黄色。小枝青绿无紫晕。
主要品种
花单瓣、复瓣或重瓣,白色或初开时为淡绿色,萼绿色,小枝青绿而无紫晕。
主要品种:李花绿萼、变绿萼、台阁绿萼、长蕊绿萼、二绿萼、复瓣绿萼、六绿萼、小绿萼、金钱绿萼、米单绿、长蕊单绿、单瓣绿萼、早花绿萼、锦枝绿萼、锦叶绿萼、晚绿萼、久观绿萼、异味绿萼、复瓣绿萼、月桂、月影、一重绿萼、大轮绿萼、豆绿、梅山绿萼、长丝绿萼、大花绿萼、台阁绿萼、锦叶晚绿等。
生长习性
喜光,宜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环境。过阴时树势衰弱,开花稀少甚至不开花。喜温暖气候,但耐寒。喜较高的空气湿度,有一定的抗旱性,对土壤的要求不严,但喜湿润而富含腐殖质的沙质壤土,土质黏重,土质黏重、排水不良时易烂根死亡。
绿萼具有自己的特点。梅花的常见虫害及病害在宫粉梅、朱砂梅上较易发生,而在绿梅上发生较小。另外,由于绿萼梅生长健壮、新枝粗壮、叶芽饱满,故芽接的成活率远高于其他品种,但是,绿萼梅也有其不足之处,就是花蕾抗冻性差,所以在寒潮来临要注意防寒护蕾。
分布区域
原产中国西南及台湾,主产江苏省,浙江省。现在四川省、湖北、江西省等多地均有。
繁殖方式
最常用地是嫁接法,其次为插、压条法,最少用地是播种法。嫁接时可用桃、山桃、杏、山杏及梅的实生苗等作砧木。
嫁接
砧木南方多用梅和桃,北方多用杏、山杏或山桃。梅共砧表现良好,尤其用老果梅树篼嫁接成古梅桩景,更加适宜。嫁接方法通常用切接劈接、舌接、腹接和靠接,一般在春季砧木萌动后进行。腹接也可以在秋天进行。靠接一般以果梅老与梅花幼树相接,春、秋季均可进行。芽接多于6-9月进行,一般进行盾状芽接。
扦插
适用于较易生根的品种,如朱砂、宫粉、绿萼、骨里红、素白台阁等。硬枝扦插在11月落叶后进行,选幼龄母株上当年生壮枝,剪成长10-15厘米长,基部切口用1000-2000毫克/升吲哚丁酸浸泡5-10秒,然后插于消过毒的砂质土壤中,扦插深度为穗长的2/3.插后浇透水,用小拱棚覆盖保温,翌年3月可生根发芽。嫩枝扦插一般于4月底至5月进行,插穗选当年生带踵枝,长10-15厘米,用ABT-1长根粉50毫克/升浸20分钟,间歇喷雾,生根快,成活率高。
压条
普通压条一般于冬季休眠或早春进行,将1-2年生根际萌发的枝条,用利刀环割1厘米左右宽,埋入土中3-4厘米,覆土后加砖块镇压,保持土壤水分,秋后即可割离,另行分栽。空中压条通常在繁殖大苗进采用,一般在早春萌芽前或在夏季新梢成熟后进行,剥去1厘米左右宽的一圈皮层,用塑料薄膜卷的圆筒套住刻伤口,在其下端2厘米处扎紧,填入适量消过毒的培养土,使枝条与土密接,上面再用绳子捆住,压条生根后于秋季在塑料薄膜下端剪下,去掉塑料薄膜后带土栽入盆中。
播种
主要在培育新品种或砧木时采用。种子6月成熟,采收后将种子晾干,播种分春播和秋播。一般北方气候较为寒冷,以春播为主,将种子用湿沙层积,在春分前后播种。南方气候温暖潮湿,以秋播为好。播种3-4年后,实生苗开花,7-8年后,达盛花期。
栽培技术
土壤
栽植在南方可地栽,在北方寒冷地区则应盆栽室内越冬。在落叶后至春季萌芽前均可栽植。为提高成活率,应避免损伤根系,带土团移栽。地栽应选在背风向阳的地方。盆栽选用腐叶土3份、园土3份、河沙2份、腐熟的厩肥2份均匀混合后的培养土。栽后浇1次透水。放庇荫处养护,待恢复生长后移至阳光下正常管理。
温度
光照与温度喜温暖和充足的光照。除杏梅系品种能耐-25℃低温外,一般耐-10℃低温。耐高温,在40℃条件下也能生长。在年平均气温16-23℃地区生长发育最好。对温度非常敏感,在早春平均气温达-5-7℃时开花。
水肥
浇水与施肥生长期应注意浇水,经常保持盆土湿润偏于状态,既不能积水,也不能过湿过干,浇水掌握见干见湿的原则。一般天阴、温度低时少浇水,否则多浇水。夏季每天可浇2次,春秋季每天浇1次,冬季则干透浇透。施肥也合 理,栽植前施好基肥,同时搀入少量磷酸氢二钾,花前再施1次磷酸二氢钾,花施1次腐熟的饼肥,补充营养。6月还可施1次复合肥,以促进花芽分化。秋季落叶后,施1次有机肥,如腐熟的粪肥等。
剪枝
整形修剪地栽梅花整形修剪时间可于花后20天内进行。以自然树形为主,剪去交叉枝、直立枝、干枯枝、过密枝等,对侧枝进行短截,以促进花繁叶茂。盆栽梅花上盆后要进行重剪,为制作盆景打基础。通常以梅桩作景,嫁接各种姿态的梅花。保持一定的温度,春节可见梅花盛开。若想“五一”开花,则需保持温度0-5℃并湿润的环境,4月上旬移出室外,置丁阳光允足、通风良好的地方养护,即可“五一”前后见花。
控花
花期控制盆栽梅花一般为家庭观赏。冬季落叶后置于室内,温度保持在0-5℃,元旦后逐渐加温至5-10℃,并日充分接受光照,经常向枝条喷水,水湿应与室温接近。
病虫防治
卷叶病
卷叶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地栽或盆栽梅花,在水分胁迫状态下,叶片两侧向正中折合内卷,整个梅株呈疲倦萎蔫状态,严重时导致叶片大量脱落。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夏季高温少雨、土壤干旱、空气干燥、光照过强,另一方面梅树本身为细须根,对水分的吸收和运送能力较差,再加上梅花叶质偏薄,而此时梅株对水分的蒸发又较快,总体上水分处于亏缺状态,从而导致其叶片发生卷曲,其中尤以“绿梅”品种发生最为严重。卷叶现象约从6月开始,雨后有所缓和,叶片可稍许平展;在风调雨顺、水分供应充足时,卷叶出现较晚,不会大量落叶,也不会影响到花芽的分化。
防治方法:卷叶是梅花本身特别的结构和生理特性,以及不良气候因素综合作用所致。为此加强管理,使其根系发育良好、树体生长健壮,从而提高其吸水和运水能力;进入高温干旱季节后,加强根部浇水、叶面喷水和环境洒水,通过增湿降温为其创造一个相对凉爽的环境;盆栽梅花,特别是浅盆梅桩,尤其是对“绿梅”品种,可搭棚遮阴,遮光度控制在30%-40%之间,保护其卷叶不至于因脱水过重而掉落即可。
黄化病
黄化病是一种在碱性土壤条件下,出现的缺铁性生理病害。淮河以北地区地栽或盆栽的梅花,由于土壤或培养土偏碱,或因长时间浇灌偏碱的用水,使梅株根系长期处于偏碱的环境中,导致营养须根坏死,从而引起叶片褪绿发黄。碱黄主要表现在新抽嫩枝的叶片上,叶片偏小,叶脉间褪绿呈黄白色,不很规则,但叶脉尚呈绿色,中下部的老叶一般不发生黄化。
防治方法:盆栽用土或地栽园土,要将其pH值调整至6.5以下;用自来水浇花,要先放置3-5天,并在其中加入少量的硫酸亚铁颗粒;生长季节每月浇施一次矾肥水,可预防黄化病的发生;叶片出现较严重的黄化后,可用0.3%的硫酸亚铁溶液浇施根部,用0.2%的药液喷洒叶面,半月一次,浇喷兼施、双管齐下,可促成其嫩叶褪黄变绿。少量盆栽也可考虑用1%的食醋液或0.5%柠檬酸液浇施根部。
流胶病
为枝、干主要病害。患病枝、干变褐腐烂,并伴有流胶,树势逐渐衰弱,导致抽枝少而细,花芽分化不良,严重时枝条干枯,甚至整株死亡。枯枝型流胶,一般发生在多年生枝上,多以皮孔为中心,渗出脂状胶液,初呈淡黄色、半透明、柔软,后逐渐氧化凝固成褐色晶体状,严重时病部以上枝条枯死;干腐型流胶,一般发生在主干上,初为水渍状;后变褐腐烂,腐烂部分逐渐变褐下凹,树皮开裂反卷,并伴随有流胶,严重时树势衰弱,甚至会全株枯死。3-11月均可发生,以6-9月最为严重。
防治方法:加强水肥管理,及时排除积水;防止蛀干性害虫侵入,避免日灼和冻害;刮除病部胶状物,涂抹3-5度的波美石灰硫黄合剂或0.1%的氯化汞水消毒;或用70%甲基硫菌灵、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倍液涂抹创口。
膏药病
在枝干树皮上形成圆形、椭圆形灰褐色大病斑,状似平贴之膏药,后期出现龟裂,小枝发病的膏药形病斑呈浅灰色,并且绕小枝一圈,后期与小枝分离,呈鞘状套住小枝。此病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削弱树势,严重时树体逐渐衰弱死亡。全年均可发生,以夏季最为集中,地处潮湿、树冠郁闭的衰弱树易发病,介壳虫为主要传播媒介。防治方法:通风透光,开沟排水;消灭壳虫,减少传媒;秋末落叶后至春季发叶前刮除病部烧毁,涂抹3-5度波美石灰硫黄合剂;少量盆栽,有叶期可于刮去病斑后。涂抹达克宁霜软膏。
煤污病
由于蚜虫、蚧壳虫等的刺吸危害,其排泄的分泌物 ——“蜜露”,在比较阴湿的条件下,易诱发煤污病。表现为叶片、树干、枝条上被有一层乌黑的煤污层,严重影响到梅株叶片的正常光合作用,从而导致植株生长不良,不能正常孕蕾开花。防治方法:春季出现蚜虫危害,及时用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杀;出现介壳虫危害,可用25%的扑虱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杀;每15天一次用70%的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或多·硫悬浮剂800倍液喷洒植株。
根癌病
由土壤根癌杆菌借苗株伤口侵入而引起,多发生于根颈部及嫁接口部位,有时也发生在主干和枝条上。受害部位长出球形、扁球形肿瘤,初为乳白色或肉色,较为柔软,后变硬木质化呈褐色,表面粗糙,凹凸不平,呈龟裂状。梅株感病后根系发育不好,地上部分生长迟缓,树势衰弱,影响到花芽分化,严重时叶片发黄脱落,甚至全株死亡。防治方法:从疫区购进未显症状的梅苗,栽种前要先行消毒,可用2000倍72%的农用硫酸链霉素浸泡30分钟;或用“抗根癌菌剂”Ⅰ号或Ⅲ号,加水1-2倍调匀,定植前蘸根20分钟,预防效果较好;对大植株不忍舍弃,可用利刀切除癌肿部分,再用石灰乳或甲冰碘液(甲醇50份、乙酸25分、碘片5分)涂抹伤口,并单独养护。
药材鉴定
干燥花蕾,呈圆球形,直径4-8毫米,基部常带有小梗。苞片3-4层,褐色鳞片状。苞片内有萼片5枚,淡黄褐色,微带绿色,卵圆形,覆瓦状排列,基部与花托愈合。花瓣5 枚或多数,白色或黄白色,紧紧相抱。花瓣内包含许多黄色丝状的雄蕊。中心有一枚雌蕊,子房呈卵形而有细长的花柱。质轻。气香,味淡而涩。以花匀净、完整、含苞未放、萼绿花白、气味清香者为佳。主产江苏省、浙江省等地。花冠红色者,称为红梅花,形态与白梅花相似,但较白梅花稍大,花冠淡红色,重瓣,萼红揭色。但药用以白梅花为主,红梅花则较少使用。
植物文化
“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梅花历来被视为不畏强暴,强于抗争和坚贞高洁的象征,古人常把松、梅、竹配成“岁寒三友”。
诗歌
• 《绿萼梅》
• 年代:宋 作者:姜
• 黄云随袜知何处,招得冰魂付北枝。金谷楼高愁欲坠,断肠谁把玉龙吹。
• 《绿萼梅歌》
• 年代:宋 作者:陈著
• 君不见宣和艮岳绿梅,百花魁中此为魁。
• 霄灯火不终夕,剪为荆薪毁为灰。
• 又不见驻钱塘开聚景,此梅又花天宠幸。
• 江神不才马飞渡,踏碎禁地花无影。
• 两地百五十年余,花与国都相有无。
• 谁知造物不尽意,尚留人间一种。
• 山中佳人清似水,放开吟嚼花髓。
• 我未见花得见诗,见诗便与花相似。
• 且闻九月花已芳,奇观到眼诗为忙。
• 腊前年后是正候,忽为秋光岂其常。
• 大庾岭头炎瘴地,年年早开不为异。
• 四明相去数千里,不应早花亦如此。
• 吁嗟地气如车轮,自南而北知几春。
• 如今所见到草木,不独飞鸟啼天津。
• 梅乎梅乎本清绝,花如白玉枝如铁。
• 矫矫胡为心亦随,不念从前傲霜雪。
• 唐苑九月夸梨花,鹤林九月艳杜鹃。
• 我欲梅根一酒,谨勿与彼争取非时妍。
词句
1、口山茶绿萼梅 明 唐寅 《题画四首》
2、久矣东墙绿萼梅 清 钱载 《到家作》
3、君不见宣和艮岳绿萼梅 宋 陈著 《绿萼梅歌》
4、放尽山家绿萼梅 宋 岳珂 《小春六花·绿萼梅》
5、闻道君家绿萼梅 宋 赵蕃 《简严先辈》
6、绿萼梅花并竹枝 宋 赵蕃 《书案上三种梅三首》
7、绿萼梅蕊早傍南枝开 明 杨慎 《咏梅九言(元僧高峰有此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