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绿蝽
稻绿(食虫类:Nezara viridula),通常被称为南方绿臭虫(美国)、南方绿盾虫(英国)或绿色蔬菜虫(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是一种以植物为食的臭虫。据信起源于埃塞俄比亚,现在可以在世界各地找到。此种害虫分布广泛,寄生有水稻、豆类、柑橘属、芒果、龙眼、荔枝、棉、烟、茶、花卉等许多植物;以成虫为害龙眼、荔枝新梢嫩叶,致使嫩消萎蔫。天敌:寄生于卵的跳小蜂等。
为半翅目,蝽科。中原地区甜橘产区均有发生。以成虫、若虫为害烟株,刺吸顶部嫩叶、嫩茎等汁液,常在叶片被刺吸部位先出现水渍状萎蔫,随后干枯。严重时上部叶片或烟株顶梢萎蔫。
形态特征
成虫有多种变型,各生物型间常彼此交配繁殖,所以在形态上产生多变。成年雄虫的体长约为12.1毫米,而雌虫更大,体长约为13.1毫米。身体通常呈明亮的绿色盾状,眼睛通常呈红色,但也可能是黑色。在三角板上有一排三个白色斑点。它们通过外骨骼着色的图案可以区分出几种不同的形态。最常见的形态是主要为绿色(Nezara viridula f. smaragdula),较少见的形态是头部和胸部前缘为白色或黄色的绿色(Nezara viridula f. torquata Fabricius, 1775),而非常罕见的形态则是统一为橙色或黄色(偶尔为粉色)(Nezara viridula f. aurantiaca)。
全绿型
(代表型)体长12~16毫米,宽6~8毫米,椭圆形,体、足全鲜绿色,头近三角形,触角第3节末及4、5节端半部黑色,其余青绿色。单眼红色,复眼黑色。前胸背板的角钝圆,前侧缘多具黄色狭边。小盾片长三角形,末端狭圆,基缘有3个小白点,两侧角外各有1个小黑点。腹面色淡,腹部背板全绿色。
点斑型
(点绿蝽)体长13~4.5毫米,宽6.5~8.5毫米。全体背面橙黄到橙绿色,单眼区域各具1个小黑点,一般情况下不太清晰。前胸背板有3个绿点,居中的最大,常为棱型。小盾片基缘具3个绿点中间的最大,近圆形,其末端及翅革质部靠后端各具一个绿色斑。
黄肩型
(黄肩绿蝽)体长12.5~15毫米,宽6.5~8毫米。与稻绿蝽代表型很相似,但头及前胸背板前半部为黄色、前胸背板黄色区域有时橙红、橘红或棕红色,后缘波浪形。卵环状,初产时浅褐黄色。卵顶端有一环白色齿突。若虫共5龄,形似成虫,绿色或黄绿色,前胸与翅芽散布黑色斑点,外缘橘红色,腹缘具半圆形红斑或褐斑。足赤褐色,跗节和触角端部黑色。
生长繁殖
美国白灯蛾在日本柳杉、桧等针叶树、山茶属、宽皮柑橘属等松树叶片之间和棕闾毛、稻草及屋顶内侧越冬。到了4月份,移至麦类和十字花科蔬菜。第一次产卵植物,以马铃薯为主。1年发生3代。当食饵植物和温度适宜时,幼虫发育极快,1年可以发生4代。幼虫,1龄期聚生在卵壳上几乎不采食,2龄时开始为害,因其聚生性强,成群为害植物。食性杂,除番茄外,还为害水稻、玉米、棉花、大豆、柑桔、桃等32科145种植物。一只雌虫可产l一5个卵块,l个卵块约有200个卵。除去越冬成虫,成虫的寿命大约50天,世代可以重叠。
生活习性
稻绿蝽以成虫在各种寄主上或背风荫蔽处越冬。广东杨村、广西桂林和贵州省一年发生3代。在柑园中于4月上旬始见成虫活动,卵产在叶面,30~50粒排列成块,初孵若虫聚集在卵壳周围,2龄后分散取食,约经50~65天变为成虫。第一代成虫出现在6~7月,第2代成虫出现在8~9月,第三代成虫于10~11月出现。每年柑园大发生与夏、秋两季水稻收割后在稻田为害的成虫向柑园飞迁有关。此时大量稻绿蝽集于柑园吸食果汁饮料,对鲜果品质影响极大,降低了商品价值。在热带地区全年繁殖,在温带地区,这种物种在冬季会出现生殖性冬眠,伴随着身体颜色从绿色变为棕色或赤褐色的可逆变化。当准备交配时,稻绿蝽会通过由第一和第二腹板融合而成的“鼓膜”发出100赫兹的振动,以进行双向交流。雌虫每次产30到130枚卵,形成一个粘在叶片底部的卵块。卵呈桶状,顶部有一个开口。卵的发育时间根据温度不同,需要5到21天。新生的美国白灯蛾会聚集在空蛋附近,在第一次蜕皮后三天后才开始进食。它们在成熟前会蜕皮五次,每次都会增大体型。每个龄期大约持续一周,除了变态前的最后一个龄期,持续时间会长一天。一年内最多可以发育四代,夏季中期的情况下,卵可以在35天内发育成成虫。在第三次蜕皮前,幼虫会聚集在寄主植物上,这种聚集的目的可能是为了对抗捕食者,例如蚂蚁的化学防御。
寄主
32科150种以上,包括番茄、马铃薯、白菜、甘蓝、豆类等蔬菜作物。它是一种高度多食性的草食动物,能够以来自30多个植物家族的植物为食,包括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纲。它偏爱豆科,喜欢在结果或结荚的植物上进食。
防治方法
减少虫源
冬春期间,结合积肥清除田边附近禾本科杂草,减少越冬虫源。
人工捕杀
利用成虫在早晨和傍晚飞翔活动能力差的特点,进行人工捕杀。
药剂防治
掌握在若虫盛发高峰期,群集在卵壳附近尚未分散时用药,可选用90%敌百虫700倍液、80%敌敌畏800倍液、50%杀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40%乐果800~1000倍液、25%亚胺硫磷700倍液、或菊类农药3000~4000倍液喷雾。
分布范围
稻绿蝽是一种世界性的物种,分布在美洲、非洲、亚洲、澳大利亚和欧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北纬45度至南纬45度之间。它的确切起源地尚不清楚,但据信它起源于东非的埃塞俄比亚地区,然后通过其强大的飞行能力和人类贸易路线传播到世界各地。在温带地区,限制其种群数量的最重要因素是冬季寒冷。越冬个体的死亡率在30%到80%之间,种群无法在平均冬季温度低于5°C的地区生存。雌虫比雄虫更有可能在冬季存活,体型较大的个体和发展成赤褐色的个体也更有可能存活。近几十年来,由于全球变暖,这种物种似乎在北半球向北扩展其分布范围。动物能否在冬季存活还取决于冬眠的及时开始。
参考资料
病虫害科普丨稻蝽类的危害与防治.知乎专栏.2024-09-24
稻绿蝽在杂稻制种田中发生为害及防治对策.万方数据.2024-09-24
稻绿蝽.稻绿蝽.2024-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