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慈菇
山慈菇,为兰科杜鹃兰、独蒜兰或云南独蒜兰的干燥假鳞茎。前者习称“毛慈菇”,后二者习称“冰球子”。山慈菇呈不规则扁球形或圆锥形,顶端渐突起,基部有须根痕;长1.8~3厘米,膨大部直径1~2厘米;表面黄棕色或棕褐色,有纵皱纹或纵沟,中部有2~3条微突起的环节,节上有鳞片叶干枯腐烂后留下的丝状纤维;质坚硬,难折断,断面灰白色或黄白色,略呈角质;气微,味淡,带黏性。
山慈菇国内产于云南省西北部至中部(鹤庆县、丽江市、昆明市); 国外分布于缅甸、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澳大利亚; 遍布在海拔1950~2100米的松林下、草地或田野;物候期为花果期6~7月。
山慈菇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功效。其主治痈疽恶疮,淋巴结结核结核病,咽喉痛喉痹,蛇、虫咬伤。
形态特征
植株高10-25厘米;球茎直径5-15毫米。茎常多少具小乳突,有几枚叶。
叶条状长披针形,长7-15厘米,宽3-9毫米,基部鞘状,抱茎,有中脉,自下向上渐小,逐渐过渡为狭长的叶状苞片。
花2-10朵,暗紫色,排成近伞房花序;花被片狭条状倒披针形,长7-10毫米,宽0.7-1毫米;雄蕊长约为花被片的1/3;花丝具乳突,花药长约1毫米;子房较大,与花丝近等长。果长约7毫米。花果期6-7月。
产地生境
在中国产云南省西北部至中部(鹤庆县、丽江市、昆明市)。生于海拔1950-2100米的松林下、草地或田野。也分布于缅甸、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澳大利亚。
生长习性
山慈菇,主要生长在海拔为1900-3300米的草地,适合在沟边及松林中的酸性砂壤土及红土地带生长。温度和水分是影响山慈菇种子发芽的关键因素之一,温度适宜、土壤湿度保持在85%左右才有利于植株正常生长。
繁殖方法
种子播种
播种在4月中旬较为适宜。播前,耕翻土地、做,墒宽1.2米,高10厘米,长可视地形而定。取厢土3-5厘米,整平,浇足水,待厢面不积水时立即播种。采用条播或撒播。
条播
条播是种子直播栽培较理想的方法。行距10厘米,用树枝开浅沟1-2厘米,按株距5厘米均匀点种用GA3处理过的丽江山慈菇种子,每公顷用种7.5千克,一边播种一边覆土1-2厘米至厢面平,在厢面上盖一层草坪纸固定,再盖一层稻草,浇水,以保持土壤湿度,提高地温。
撒播
撒播是种子育苗常用方法。将用赤霉素处理过的丽江山慈菇种子与细土按1:1的比例拌匀,每公顷用种12-15千克,均匀撒播在浇过水的厢面上,覆营养土(按过筛厢土:农家肥:山基土=2:1:1混合)1-2厘米,在厢面上盖一层草坪纸固定,再盖一层稻草,或浇水后覆膜,待出苗时将覆盖物揭去。
鳞茎种植
春季4月初栽培较为适宜。种植前,土壤要按照种子种植的方法整理、做厢并施足底肥。选一年生完好的地下鳞茎为种球,行距10厘米,开沟深5-7厘米,株距5厘米均匀播下种球,覆土与厢平,盖一层稻草,浇水覆膜,以保持土壤湿度,提高地温。待出苗时将覆盖物揭去。
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
选择酸性红、黄砂壤土,前茬为豆科或禾本科作物,轮闲或生荒地更为理想,有一定坡度,以便排水,但坡度不宜超过15°,以免雨水冲刷。整地在头一年的深秋季节进行,深翻,烧去杂草、树根,增加土壤磷、钾含量。以后根据地块情况再翻挖3-4次,充分腐熟和自然消毒。种植前1个月,结合整地,每公顷施入30-37.5吨过筛的腐熟农家肥,待种。
田间管理
温度和水分是影响山慈菇种子发芽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播种后每天早晚各浇水一次,使土壤湿度保持在85%左右,35-38天开始出苗,50天后苗齐,这时可减少浇水次数,保持土壤正常湿度。勤除草,勤松土,以利于植株生长,使水分容易渗透,减少病害的发生。松土、除草时,要特别注意幼苗与禾本科杂草的区别,动作要轻缓。2-3年生植株可追肥二次,第一次在6月中旬大部分幼苗出土时,以氮肥为主,磷钾肥次之,每公顷施尿素75千克,在阴湿天气对成稀肥液浇墒,促进苗期生长;第二次于7月下旬结果初期,以磷钾肥为主,氮肥次之,每公顷施钾肥或磷肥120-150千克,在阴湿天气对成稀肥液浇墒,供给鳞茎和果实生长。当年播种的小苗在7月中旬施一次很稀的清粪水。雨季注意排涝,旱季注意浇水保墒。
收获加工
3年生的山慈菇,11月初植株倒苗时,即可采挖,把鳞茎挖起来去掉茎秆、须根和泥土。选茎粗在1厘米以上的鳞茎加工做药,先洗净泥土晒干,碾成粉,即可提取秋水仙碱。其余的小鳞茎放在通风干燥处,以免发生腐烂,然后用沙贮藏起来,下一年继续栽培。选生长3年以上的植株留种,籽粒较为饱满。
病虫防治
立枯病
本病由立枯丝核菌(Rhjzoctoniasolani Kuehn)侵染所致,每年6-7月,土壤温度在12.2-15.6℃情况下,一年生幼苗容易发病。发病部位在幼苗茎基部,即在距表土3-5厘米的干湿土交界处,病原菌侵入幼茎后,茎基部呈现黄褐色凹陷长斑,逐渐深入茎内而腐烂,隔断输导组织,致使丽江山慈菇幼苗倒伏枯萎死亡。发病初期,可用400-600倍液多菌灵浇灌墒面,使药液渗入土层3-5厘米处,然后用清水冲洗叶面1-2次,以免发生药害。加强田间管理,出苗后要勤松土,使土壤疏松透气,有利于山慈菇根系发达,抑制根部发病。发现病株应立即拔除,并对病穴消毒,以防病害扩展蔓延。
地老虎
危害山慈菇的害虫主要是地老虎,该虫每年的春、秋两季活动频繁,主要是咬食茎叶,最明显的特征是在距地表2-3厘米处咬断植株茎秆,晴天傍晚是地老虎危害的主要时期。白天潜伏在地下3-5厘米处。可根据地老虎的活动特性进行综合防治,发现被危害的植株,可在附近地下寻找地老虎并杀死;也可在晴天傍晚投放毒饵,可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主要价值
生物学研究
山慈菇含有大量秋水仙碱,能抑制有丝分裂,破坏纺锤体,使染色体停滞在分裂中期。这种由秋水仙碱引起的不正常分裂,称为秋水仙碱有丝分裂(C-mitosis)。在这样的有丝分裂中,染色体虽然纵裂,但细胞不分裂,不能形成两个子细胞,因而使染色体加倍。这种方法常用来培育多倍体作物。
药用
山慈菇中的生物碱能抑制癌细胞的增长。临床用以治疗癌症。入药可治支气管炎、哮喘、痛风以及鼻咽癌等肿瘤。
参考资料
山慈菇.微信公众号.2024-03-08
山慈姑 (shān cí gū).植物智.2024-03-08
山慈姑的用法.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2024-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