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
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是由土木工程系、水利水电工程系、建设管理系3个系组成,按二级学科设立17个研究所。学院有土木工程、水利科学与工程、工程管理、交通管理、海洋学科与工程5个本科专业,以及土木工程、水利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3个一级学科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研究生专业。学院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坚持人才培养是根本、队伍建设是核心、学科建设是基础,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坚持科研工作与国家重大需求相结合,坚持“走出去、请进来”,不断扩大学院在国内外学术界和工程领域的影响力。根据QS世界大学学科综合排名,2021年排名居全球第七。
学院结构
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下设结构工程研究所、防灾减灾工程研究所、结构力学教研室、地下工程研究所、交通工程研究所、建筑材料研究所以及地球与空间信息研究所,以及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结构工程与振动实验室”。承担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以及国家奥运场馆等大型工程的横向科研项目等。
学院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北京大学、燕京大学的土木系并入清华大学土木系,设有工业与民用建筑设计、建筑施工、排水管、暖通、建筑材料五个专业,学制5年。同年水利学科单独建立水利水电工程系。1960年与建筑系合并成立土木建筑系。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停止招生数年。到1970年招收第一届工农兵学员。同年,土木建筑系改称建筑工程系。
1977年恢复统一考试,招收“文革”后的第一批本科生,1978年招收“文革”后的第一批研究生。1979年暖通专业调入热能工程系。1980年建筑工程系分成建筑系、土木与环境工程系,1984年土木与环境工程系又分为土木工程系、环境工程系。1986年土木工程系增设“建筑管理”专业。
2000年,为适应形势的需要,在土木工程系和水利水电工程系的基础上成立了土木水利学院,并在两系各自的工程管理相关专业的基础上成立了建设管理系。
学院模式
土木水利学院的成立,形成了“按一级学科建系,按二级学科建所,按相关一级学科群建院”的学科布局。在人才培养上,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工程管理三个专业共同形成“工程技术加工程管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科学研究上,重视基础研究、注重工程应用、适应国家需求、推动学科发展。
校容校貌
土木水利学院的主要教学科研场地包括新土木馆(何善衡楼)、新水利馆、旧水力馆、土建基地、泥沙馆等。
历届院长
第一届:
院长:袁驷;常务副院长:辛克贵
第二届:
院长:袁驷;常务副院长:辛克贵
第三届:
院长:陈永灿;常务副院长:辛克贵
第四届:
院长:陈永灿;常务副院长:宋二祥
现任组织机构
院行政
院长:陈永灿
常务副院长:宋二祥
副院长:李庆斌、王忠静、刘洪玉
办公室主任:沈言
院党委
书记:石永久
副书记:马智亮、丛振涛
委员:王志浩、叶康生、李庆斌、沈言俐、张建红、郑思齐(以姓氏笔划为序)
党委办公室主任:段洪涛
院工会
主席:马智亮
副主席:沈言琍、石京
组织委员:王春红
文艺委员:杨薇、西绕甲措
宣传委员:于清
体育委员:张晶、孔庆蓉
土木工程系
系主任:宋二祥
副主任:冯鹏
水利水电工程系
系主任:金峰
副主任:李丹勋
建设管理系
系主任:方东平
副主任:强茂山、张红
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研究院
院长:袁驷
常务副院长:方东平
副院长:安雪晖、王守清、强茂山
院长助理:杨述
土水学院学术委员会
主任:张建民
副主任:聂建国
委员:陈永灿、金峰、方东平、李庆斌、刘洪玉、刘晶波、陆化普、聂建国、石永久、宋二祥、王忠静、阎培渝、余锡平、张建民、周建军
土木、建管系学术委员会
主任:聂建国
副主任:方东平
委员:聂建国、方东平、石永久、叶列平、刘洪玉、阎培渝、宋二祥、陆化普、王元清、刘晶波、钟宏志
水利系学术委员会
主任:张建民
副主任:杨大文
委员:张建民、杨大文、陈永灿、李庆斌、王忠静、余锡平、金 峰、杨 强、周建军、吴保生、王恩志、张丙印、强茂山
土木工程学位评定分委员会
主席:石永久
副主席:张晓健、刘洪玉
委员:袁驷、郭彦林、宋二祥、刘洪玉、石永久、叶列平、阎培渝、张建平、强茂山、张晓健、王伟、方东平、韩林海、陆化普、张智慧
秘书:马智亮
水利工程学位评定分委员会
主席:金峰
副主席:陈永灿、马吉明
委员:金峰、陈永灿、马吉明、张建民、张丙印、杨强、安雪晖、周建军、吴保生、杨大文、王忠静、余锡平、徐艳杰
秘书:徐艳杰(兼)
参考资料
学院概况.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2022-05-21
【高考必备】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专业介绍、报考指南、录取分数线.高考派.2014-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