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全生
刘全生,1938年5月2日出生,原籍安徽省,生于广西全州县。在教育方面,刘全生提倡因材施教,发挥学生个性长处,并强调研究精神的重要性。他支持使用电脑及网络等新技术辅助教学,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
人物经历
刘全生于1960年毕业于东海大学物理系,获得学士。
1968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柏克莱分校取得物理硕士、博士学位。
1971年至1974年,他在普林斯顿大学高等研究所担任长期研究员。
1975年起,刘全生在马里兰大学物理系任教,并担任系主任、研究院院长、副校长等职务。他在等离子物理和核融合能实验室的研究方面起到了领导作用。
1993年,刘全生担任美国物理学会等离子分会会长。
1996年至1999年担任美国科学院国家研究委员会等离子物理委员会主席。
2000年至2003年担任美国物理天文科学政策及计划制定机构NRC物理及天文董事会董事。
2003年2月,他被选为台湾台湾中央大学校长,并在任期结束后回到马里兰大学继续担任教职。
个人生活
刘全生的父亲刘行之曾就读于国立东南大学实验中学,担任监察委员。母亲王立文在抗战时期参与了桂林市难民救济工作。刘全生的妻子洪静怡曾是翻译,两人结婚多年。
学术贡献
刘全生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等离子物理和核融合理论。他在激光与等离子相互作用的参数不稳定性及非线性理论方面做出了贡献。他的学术成就得到了国际认可,获得了包括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荣誉博士学位在内的多项荣誉。
人物观点
中国科学界缺严谨治学
中国没有将严谨治学作为研究科学的第一要务。因为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差异,造成许多科学界人士追逐名利,在美国很多华人教授一看到有赚钱的机会就马上“下海”,放弃了科学研究工作。升官和发财都是害死读书人的。日本第一位诺贝尔物理学奖汤川秀树曾表示:对他启发最大的是中国的庄子和老子,老庄思想的核心就是淡泊名利。这是中国科学界目前最需要的东西。
保存并弘扬中华文化
孔子文化代表的是包容,而不是冲突。儒释道能在中国融为一体,说明中华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儒教讲究人间的伦理,而不需诉诸上帝,这是孔子对中国文化的独特贡献,也是欧洲启蒙运动大师伏尔泰特别推崇孔子的原因。刘全生说,当前中原地区提出建立和谐社会、和平发展,这是推广儒家文化的很好时机。过去30年中国基本上走西方的路子,东方的价值观正在流失。中国人应当反思自身的价值观,保存并弘扬中华文化的宝藏。勤俭持家、忠诚、家庭伦理、对人宽恕、诚信等价值观具有永恒的意义,在当前的形势下更显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