岫岩坑
岩坑是位于中国岫岩满族自治县苏子沟镇古龙村的石陨石撞击坑,直径约为1800米,平均深度约为150米。该陨石撞击事件发生在约5万年前,撞击后形成了一个小湖泊,但约3.9万年前,由于坑缘缺口,湖泊消失,演变为碗形地形凹地。岫岩坑的岩石为20亿年前形成的早元古代变质岩。该陨石撞击坑对研究地球的形成和演化,古气候、古环境和古生物变迁,成岩成矿作用等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岫岩坑是中国首个被证实撞击起源的陨石撞击坑,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岫岩陨石坑撞击成坑的瞬时直径可达到1,400米,瞬时坑深约为500米。最终坑的直径约为1,760米,坑深约为375米。成坑后曾一度形成为封闭的湖泊,后来东北部由于侵蚀形成缺口,导致湖水外泄。此后,流水进行侵蚀、切割形成坑壁冲沟与坑底的小河流。
简介
岫岩石陨石撞击坑位于苏子沟镇古龙村,陨石撞击坑处在低山丘陵之中,邻近哨子河畔。从撞击坑四周山岭登高向下观望,整个坑形态呈碗状,撞击坑直径1800米,坑深约150米,现有一个村民组64户274人在此居住。经过前后近20年、多家科研院所的实地考察和勘探,最终由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陈鸣博士在2009年成功验证“岫岩坑”确为陨石撞击所成,“岫岩坑”随即成为中国境内第一个被证实的陨石撞击坑。研究结果显示,陨石撞击事件发生在5万年前。
自岫岩满族自治县陨石坑被证实以来,岫岩多方面对“岫岩坑”进行考察和研究,并与相关规划设计部门形成了“岫岩坑”开发的初步规划方案。方案以建立岫岩陨石坑世界地质公园为主,总面积为3.429平方公里,其中包括中心游览景区、农庄别墅与农家乐、地质展览馆、拓展运动休闲以及百果园等五大区域,集科普与旅游休闲于一体,力争保存陨石坑的原始风貌。
探究
我国的石陨石撞击坑探索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但由于没有找到关键证据,一直没有取得突破。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是我国从事冲击变质研究的重要机构,研究员陈鸣等人于2007年初开始对岫岩坑展开调查和研究。科研人员在第一年度的研究中,即在纷杂的坑区地表岩石中捕捉到了撞击冲击波作用遗留的物理变化痕迹,这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关键的科学依据、明确了探索技术途径。
经过反复论证以后,研究小组于2009年春夏在岫岩满族自治县坑内设计布置了钻孔,由辽宁省冶金地质勘查局四○四队承担钻探任务,历时5个多月,揭示了坑体深部的地质构造,并获得了珍贵的深部岩石样品。通过对钻探获得的岩心样品分析,找到了石陨石强烈撞击导致靶区岩石发生变形、碎裂和局部熔融以及岩石和矿物发生冲击变质的系列证据。
据了解,一个环形坑或环形构造的形成是否与陨石撞击作用有关,关键是要查明该坑岩石是否受过陨石强烈撞击伴随的冲击波作用。在强烈冲击波作用下,靶岩将发生冲击变质。国际科学界对陨石撞击坑判别明确了3项冲击变质诊断性指标:矿物击变面状页理,矿物击变玻璃,击变矿物高压多形转变。在自然界中,除了地外天体超速撞击引起的冲击波作用外,任何其他天然过程或地质作用均不能在地质体中引发这类矿物物理变化。如能在地表环状地质构造发现上述3项指标之一,即可确定与陨石撞击事件有关。
成果
历时3年探索,我国第一个石陨石撞击坑——岫岩陨石坑11月30日前被证实。中科院广州地化所陈鸣等人在2009年11月30日出版的《科学通报》54卷22期上发表论文《岫岩陨石撞击坑的证实》,在该篇论文上描述了岫岩陨石撞击坑的基本地质和地貌特征,报告了“矿物击变面状页理”和其他冲击效应的发现,证实了该坑的陨石撞击成因起源。证实(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发现我国第一个陨石撞击坑,该项研究填补了我国领土上这类独特地质构造形迹的空白。除了已经报告的“矿物击变面状页理”外,陈鸣研究小组2009年12月1日前又相继发现了“矿物击变玻璃”和“击变矿物高压多形转变”等证据,3项冲击变质诊断性指标全部在岫岩陨石坑中被找到。
通过对坑内物质的放射性同位素分析,初步确定陨石撞击事件发生在5万年前。石陨石撞击坑形成后,坑内一度发育成为小湖泊,在上万年的时间内沉积了百米厚的湖泊沉积物。约3.9万年前,由于坑缘缺口,湖泊消失,演变为碗形地形凹地。
静卧山间
一进古龙村,我们便被眼前的“大坑”所震撼。在“大坑”入口,两侧山脊突然断裂,只留给人们一条狭长的土路。
爬上山顶,记者惊异地发现,“大坑”竟与一个标准的正圆几乎相同,加之周围群山环绕,好似一个巨大的指环静静卧在山间。
从撞击坑四周山岭登高向下观望,整个坑形态呈碗状。撞击坑直径约2000米,坑深约150米,据村民们介绍,现有一个村民组60余户人家在此居住。由于周围山岭环绕形似一个圆圈,所以该村民组以“罗圈”为村名。
大坑怪事
“坑里人”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因为交通不甚便利,这里的村民靠上山养蚕和耕种来维持生活。正因为这样,圈里人的生活并不富裕,甚至因为一些至今仍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让村民叫苦不迭。首先,这里的水与外边截然不同。村里很多人家打井取上来的水都漂着一层油,根本没法喝。
除了水上漂着一层油外,“圈里”还有件怪事,那就是这里的地下埋藏着一种黑色的泥土,挖出晒干之后表面有白色的霜,扔到火里还能烧。
3年勘测
早在1982年至2004年间,多家科研单位先后到岫岩满族自治县实地考察,希望验证陨石坑的推测,但由于种种原因,最终未能确定。
2007年初,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陈鸣博士率科研人员在岫岩展开研究,并初步将此独特的地理地貌命名为“岫岩坑”。科研人员在第一年度的研究中,即在坑区地表岩石中捕捉到了撞击冲击波作用遗留的物理变化痕迹,为之后的研究提供了关键的科学依据,明确了探索技术途径。
2009年3月20日,陈鸣率队再次来到“岫岩坑”,进行了为期5个多月的钻探勘测工作,揭示了坑体深部的地质构造,并获得了珍贵的深部岩石样品。岩石样品分批次被送到广州市,科研人员找到了石陨石强烈撞击导致靶区岩石发生变形、碎裂和局部熔融以及岩石和矿物发生冲击变质的系列证据,并最终从科学角度证明了该坑为陨石撞击所成,岫岩陨石撞击坑也成为国内首个被科学证实的陨石坑。
研究结果显示,岫岩陨石撞击坑区岩石为20亿年前形成的早元古代变质岩。通过对坑内物质的放射性同位素分析,初步确定陨石撞击事件发生在5万年前。陨石撞击坑形成后,坑内积水形成了小湖泊并沉积了上百米厚的湖泊沉积物。大约在3.9万年前,地势较低的“岫岩坑”东部形成了缺口,积水流出并侵蚀山体,最后湖泊消失,演变为如今所看到的碗形凹地。
利用
自20世纪60年代初地球上第一个陨石坑——美国巴林杰陨石坑被证实以来,目前全球已发现170多个陨石坑,直径由数十米到近三百公里不等,但没有一个在中国。
陨石坑的发现对中国意味着什么?陈鸣表示,陨石坑是极为珍贵的自然遗产,目前为止还是唯一地标,也是宇宙奇观。岫岩陨石坑的发现填补了中国此类独特地质构造的空白,对研究地球的形成和演化等有重要意义,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甚至对人类探月和深空探测都有科研价值。
将建地质公园
中国境内目前唯一一个被证实的陨石坑——“岫岩坑”的初期开发利用规划出炉,这里将建岫岩陨石坑地质公园。
幕后
说起石陨石坑,辽宁省的邻居吉林省早在30多年前便因为陨石而成名。1976年3月8日,吉林发生世界上最大的陨石雨。当时共收集到陨石标本138块,碎块3000余块,总重2616公斤。其中最大的一块陨石吉林1号陨石重达1770千克,也是世界最大的陨石。30多年来,累计有500多万游客前来参观。参观陨石已成吉林旅游观光的一张闪亮名片。
对于隔壁被证实发现中国首个陨石坑,吉林有关方面表示“保留意见”。吉林陨石博物馆馆长丁宏义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岫岩陨石坑并非中国第一个陨石坑。“它怎么会是中国首个陨石坑呢?按说我们吉林省早就有陨石坑了。江苏太湖也早就发现陨石坑了。”
丁宏义认为,谁都希望第一个陨石坑出现在自己这里。但吉林的“石陨石旅游”和辽宁省的“陨石坑旅游”各有特色,并不会受到冲击。“游客到我们这里看陨石,相当于参观文物;去辽宁看陨石坑,相当于看一处古遗址。两者不同。”
参考资料
我国境内首个地外天体撞击构造-岫岩陨石坑被证实.中国政府网.2024-03-09
我国首个陨石撞击坑被广州地化所陈鸣科研小组证实.中国科学院.2024-03-09
【3D卫星】中国境内第一个被证实的陨石撞击坑-岫岩坑.腾讯网.2024-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