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曹春晓

曹春晓

曹春晓(1934年8月6日-2023年11月23日),男,汉族,浙江上虞人,材料科学家、钛合金专家,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钛合金研究和应用的创始人之一,“973”、“863”首席科学家,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航空报国金奖”得主。

1956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制造系金属压力加工专业。曹春晓现为北京航空有限责任公司材料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南昌航空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大型飞机重大专项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有色金属学会资深常务理事,《材料工程》杂志主编等。曹春晓曾任全国博士后管委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家组组长,中国航空学会常务理事兼学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塑性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钛业分会会长等。1997年,曹春晓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学部院士。

个人经历

1934年出生于浙江上虞,1956年上海交通大学毕业。

1956年,这个刚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来到了北京航空有限责任公司材料研究院,实现了自己献身于国防科技事业的志愿。那一年,恰逢院里刚刚筹建了日后在航空领域大显身手的钛合金试验室,曹春晓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并由此走进了一个神秘而又崭新的世界……

在现代材料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历程中,航空材料一直扮演着先导和基础作用,“一代材料,一代飞行器”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发展的生动写照,也是航空材料带动相关领域发展的真实描述。

1954年,美国普惠公司首次研制出由钛合金制造的发动机叶片,成功的应用于航天飞机上。此后,具有优异特性TC4在各种航空制造材料中的使用比率不断上升,并逐步成为现代航空器不可或缺的材料。因此,尽快将钛合金应用到飞机制造业,也是我国航空发展史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钛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登上世界工业舞台的年轻金属,它仅次于铁、铝,被誉为正在崛起的“第三金属”。曹春晓他们十分清楚,他们的研究对于新中国的军事、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可供参考的国外的资料和图片几乎没有,核心的技术只能靠自己摸索。1965年的冬天, 由钛合金制成的飞机发动机叶片终于研制出来了。

如何减轻飞机的重量一直是飞机设计师考虑的主要问题,而材料的优劣对飞机的速度、高度、航程、安全可靠性等各方面起着无可置疑的影响,将比重相对较轻而强度相当的钛合金引入飞机制造业,对推动我国航空业的进步与发展意义重大。

这次试车的成功,掀开了我国航空发动机用钛史的第一页。此后的十几年中,在曹春晓的推动下,先后有五六种航空发动机装上了TC4叶片,取代了原来笨重的钢叶片和钢盘,使发动机的重量明显减轻,为我国空军装备的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20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国家急需一种航空发动机的使用材料,打算斥巨资从国外购买。因为当时我国的冶金工艺在制造上存在着比较大的缺陷, 内部组织很不均匀,无法达到优良的综合性能。

记不清在多少个寝食难安的日日夜夜之后,曹春晓创造性的提出了一种高低温交替的新型锻造工艺,能显著改善大锻件内部组织性能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由于产品工艺及时的研制成功,国家原定用来进口材料生产线的五百万美元节省了下来,曹春晓也凭这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工艺,获得了198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1903年12月17日早上10时35分,美国莱特兄弟操纵飞行者1号飞机飞离地面,这个纪录改变了人类生活。从此,人类实现了飞行的梦想。

此后100年,航空材料经过了一代又一代的革新,由最初的木质和布料,很快进入了金属结构时代。铝和钢之后,飞行器进入了一个钛的时代。

1987年起历任北京航空有限责任公司材料研究院(621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学部院士。

2022年6月1日,在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指导下,抖音联合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十万个为什么·抖音百科奇妙夜”活动。88岁的中国科学院星院士曹春晓将在《神奇色彩的钛为什么能蒸蒸日上》中分享自己踏上科研之路的故事。

2022年6月6日,曹春晓参与录制公益专辑《听·光的声音》上线。

主要成就

他长期从事航空材料研究,是我国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钛合金研究和应用的创始人之一。

他不断开创新型钛合金和钛铝系金属间化合物,并先后应用到飞机上,大幅度减轻了发动机结构重量,提高了飞机及发动机的关键性能,为我国空军装备的现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TC4合金叶片等重要零件的研制和试用成功为我国钛工业发展和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应用奠定了基础,起到了开路先锋的作用,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显著减轻飞机及其发动机的结构重量;首先利用特定的相变模式优化TC4的β转变组织形态和性能,创立BRCT热处理技术;利用形变--相变联合机制,创立钛合金急冷式β热变形强韧化技术;研究了钛合金的强化机制、阻燃机理、疲劳裂纹扩展特征及其它基础问题,并相应地取得了创造性成果。

其后,他又潜心研究使用温度可达500℃的高温钛合金TC11。他根据再结晶和相变相结合的原理,创立了高低温交替热变形技术,解决了长期以来存在于大型钛合金零件生产中的金相组织不均匀的关键问题,显著改善了大锻件组织性能的均匀性和稳定性,使TC11合金材料和模盘锻件的组织性能不仅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而且在一些关键指标上超过了它们,从而解决了两种新型航空发动机的急需,为两种新型歼击机首飞立下了汗马功劳。该成果获198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他首先利用特定的相变模式优化钛合金β转变组织形态和综合性能,创立了BRCT热处理技术,获1995年度国家发明三等奖。他利用形变-相变联合机制,创立钛合金急冷式β热变形强韧化技术,并成功地把我国独创的550℃高温钛合金应用于新型航空发动机,获199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还研究了钛合金的强化机制、阻燃理论、疲劳裂纹扩展特征等基础问题,并相应地取得创造性成果。

科学研究

航空工业用钛开路先锋

钛是国际上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走向工业化生产和应用的一种崭新的金属材料。曹春晓从参加工作的那一天起,就为开辟中航集团工业用钛的道路而不懈努力。1965年,他肩负课题负责人的重任,选择TC4TC4为突破口,创造性地解决了各种技术难题。1966年,我国第一台装上钛合金叶片的航空发动机试车成功,掀开了我国航空发动机用钛史的第一页,实现了零的突破。之后,他与其他科技人员继续努力,将TC4钛合金叶片和压气机盘扩大到五六种机型之中,取代原来笨重的钢叶片和钢盘,显著地减轻了发动机重量,提高了发动机的推重比。技术鉴定会为其作出了中肯的鉴定:“TC4合金产品的组织性能达到了国际及美国宇航材料标准,它的研究成功为我国钛工业的发展和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起到了开路先锋的作用。”

创交替热变形技术

一种新型航空发动机急需能耐500℃的热强钛合金TC11。曹春晓又率领航空部内外的同仁展开了攻坚战。钛合金大型模锻件及其坯料的金相组织很不均匀是长期未能解决的“老大难”问题。他反复思考和实践,根据钛合金热变形过程中再结晶和相变交叉进行的原理,产生了通过热变形温度的交替变换(高—低—高—低)获得细小均匀的新β晶粒的新思路,从而创立了高低温交替热变形技术。这一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技术,显著改善了大锻件组织性能的均匀性和稳定性,使TCll合金材料和盘模锻件的组织性能不仅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而且在一些关键指标上超过了它们。这一重大突破为空军装备更新换代做出了重要贡献,还为国家节省了原已批准用于进口的500万美元外汇和用于新建一条钛锻件生产线的621万元投资,仅航空部内锻造厂的产值在1980-1984年就增加了3000万元,并推动了航空钛锻件向国外的出口。该成果获198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他是第一完成人。TCll已成为我国军用工业中用量最大的一种钛合金,而高低温交替热变形技术则已广泛应用于各种钛合金的生产。

BRCT热处理工艺

不少6.24飞行事故不是由于材料强度过低,而是由于断裂韧性太低或裂纹扩展速率太高所致。美、俄等国都投入大量人力财力,试图通过合金化途径研制出兼有高强度、高刚性、高韧性、低裂纹扩展速率、低密度的钛合金,但结果均不尽如人意。曹春晓萌生一个念头:我们能否独辟蹊径,通过新的工艺途径达到兼有鱼与熊掌之目的呢?他创立了一种崭新的热处理工艺——BRCT工艺。这一工艺的主要特点是首次利用特定的相变模式优化了β转变组织形态。与传统的α+β热处理工艺相比,BRCT 热处理工艺在保持原有强度、刚性的情况下,提高断裂韧性50%以上,降低疲劳裂纹扩展速率一个数量级,提高使用温度20℃左右。与一般的β热处理工艺相比,BRCT热处理工艺可获高得多的疲劳强度和拉伸塑性。这使TCll钛合金如虎添翼,变成了兼有“四高二低”(高温、高强、高韧、高刚性、低密度、低裂纹扩展速率)特性的钛合金。这一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BRCT热处理工艺,成功地应用于某新型歼击机的TCll钛合金伞舱梁。该成果获1995 年度国家发明三等奖(他是第一发明人)。

含新型高温钛合金

为进一步提高发动机的推重比,迫切需要研制和应用一种能耐更高温度的新型钛合金。于是曹春晓作为“550℃高温钛合金的应用研究”这一国防科工委“八五”重点预研项目的负责人,率领跨部门的大型联合课题组,突破了八大关键技术,圆满地完成了预定任务,通过了部级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Ti-55合金是我国独创的含ree钕的550℃高温钛合金,该合金在某新型航空发动机压气机盘、叶片和鼓筒上的成功应用,标志着我国高温钛合金的应用达到了新水平,形成了由TC4、TCll、Ti-55组成的航空发动机用主要钛合金系列”,“在率先应用含钕新型钛合金以及急冷式β模锻、三重式α+β热处理等关键技术方面具有创新性”。该项目于199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Ti-Al系金属间化合物

始终关注科技前沿的曹春晓获悉国外有人正在研制一种使用温度可达650-700℃的金属间化合物Ti3Al后,提出立项论证报告,被列入国家“863”高科技项目。他率领课题组创造性地采用了具有我国自己特色的熔炼、锻造和热处理工艺(其中新型均匀化熔炼技术已获国家发明专利,他是第一发明人),突破了“室温脆性”等技术难关,成功地研制出了我国第一批Ti3Al合金航空发动机零件。1990年底,他为此获国家科委和国家高技术新材料领域专家委员会授予的重要贡献奖状。“八五”期间,他为把这一高风险的“革命性”材料推向实用化作出新的努力。在大量性能数据的基础上,一台装有Ti3Al合金(TD2)零件的航空发动机首次试车成功,在整个金属间化合物领域中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在1996年评审验收中被国防科工委和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总公司专家组评为A级。部级鉴定意见中指出:“TD2合金工艺及性能稳定,拉伸强度、塑性、断裂韧性、冲击韧性等关键性能优于美国同类合金(超α2合金),在均匀化熔铸工艺等实用化关键技术、性能系统研究以及Ti3Al基合金定子和转子零件率先地面台架试车等方面居国际领先地位。”

近年来,他与课题组同志一起,又研究成功一种综合性能更优的新一代Ti3Al合金(TD3),并在生产条件下研制出我国迄今为止最大的Ti3Al合金锻件(重70千克,外径770毫米),在2000年年底的验收中被国防科工委专家组评为A级。

与此同时,他还在积极研究可在750-850℃下长期工作的TiAl合金,已取得重要进展,即将进入应用研究阶段。

学术论著

曹春晓在学术理论上也颇有建树。先后发表论文百余篇,在国内外钛学术界颇有影响。

1978年他从英国考察钛合金回来,写出了8万多字的考察报告,受到了各有关厂、所、院、校的广泛好评。

1980年他赴日本,在钛世界会议上发表了题为“β转变组织形态等组织特征对Ti-6Al-4V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的论文,在当时科技界普遍偏重控制TC4等轴初生α含量的情况下,他阐明了β转变组织形态对力学性能起关键作用的独到见解,引起了各国学者的广泛重视。

他参与编写的《锻件质量分析》一书获1983 年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

他先后围绕钛合金β脆性形成和消失的塑变条件、高低温交替热变形技术基本原理、各类显微组织的形成和变化规律、疲劳与断裂行为及其特征、钕在钛合金中的存在形态和强化机制、钛燃烧及阻燃机理、钛基复合材料中富钕氧化物颗粒的析出行为、各种元素在Ti3Al和TiAl合金中的作用规律和机理等方面深入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工作和发表学术论文,而这些学术思想的形成和交融正是他能取得上述累累硕果的基础。

1 曹春晓。热塑变条件对α+β型TC4显微组织与机械性能的影响。六院6所首届学术年会研究报告汇编,1962:106

2 Cao C X, Wang J Y, Shen G Q. Effect of transformed beta morphology and other structural features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in Ti-6AL4V. Proc. of 4th international Conf. on Worrendale, Pennsyvania, USA: TMS-AIME Publications, 1980

3 曹春晓.   ,1990(3):23

4 曹春晓,蒋凯雁,高扬等。钛合金的新型β热处理工艺——BRCT热处理工艺。航空制造工程,1996(12):14

5 曹春晓,孙福生,曹京霞.TD2合金(Ti3Al基)的研究和应用。钢铁研究学报,1997,9(增刊):80

6 Cao C X , Sun F S, Ma J M , et al. Recent situation of Ti alloy casting and P/M technologies. 99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aintPetersburg, Russia: CRISM “Prometey”, 2000:1794

7 曹春晓,李臻熙,孙福生.德州仪器48Al合金片层组织的连续粗化机制。材料热处理学报,2000,22(1):2

8 曹春晓,杨锐,李世琼.Ti3Al及其合金。金属间化合物结构材料(下卷).北京市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785-832.

人才培养

曹春晓在科研攻关的同时还担负起培养人才、组织学科梯队的重任。迄今,他已培养了3名硕士、4名博士和2名博士后,为我国航空事业的人才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发表论著百余篇,在国内外影响颇大。

社会任职

兼任中国航空学会材料工程分会副主席和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任、南昌航空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全国博士后管委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家组组长、中国航空学会材料工程分会副主任和无机化合物非金属及金属基复合材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获奖记录

1989年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1991年获政府特殊津贴

1993年被航空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工业部评为优秀研究生导师

1996年获光华科技基金一等奖

2001年获“航空报国金奖”——航空最高奖

2014年获中国航空学会杰出贡献奖

2016年获中国钛科技特别贡献奖

人物评价

搜钛网:曹春晓从青年时代起与钛合金结缘,开始这个领域的研究生涯,弹指一挥间,四十多载岁月匆匆而过。如今,锐气不减当年的他,正在致力于突破TC4耐高温的限度。

中国科学院院友服务网:不忘初心,矢志弥坚,曹春晓院士长期从事以钛合金为主的航空材料研究与应用,用毕生心血践行着自己科技强国的梦想和感恩国家的培养。他淡泊名利只求奉献,热心教育与科普,受聘大学教职的他拿出报酬设立“昌航之春”奖和“春晖”奖学金,用于奖励优秀老师和资助贫困学生。他用一颗赤诚的心,书写了对国家、对航空、对社会的大爱情怀。

人物轶事

良师益友

曹春晓精心培养年轻人,既注意传授指导,又放手锻炼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他已先后培养了3名硕士、4名博士和2名博士后。经他培养的新一代,都非常感谢这位在学术上思想上都对他们有着极大帮助的良师益友。早在1993年他就被航空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工业部评为优秀研究生导师。

“三勤”与“三善”

有人问曹春晓:“你认为事业成功必须具备哪些条件”?他列出了四个要素:天资、勤奋、机遇、修养。他解释道:主要是勤奋和修养。勤奋包括三个方面:勤学习、勤实践、勤思考。谓之“三勤”,缺一不可。曹春晓对此曾写过一篇题为“三思而行,行而三思”的文章发表在《院士思维》一书中,此文于2000年又被收入《院士思维》选读本中。文中有许多根据自己亲身体验作出的“三思而行才能择善而为”,“行而三思才能脱颖出新”等充满唯物辩证法的精辟论述。修养方面则要做到“三善”:善自控、善合群、善生活。曹春晓既是一种事业型的人,又有着广泛的业余爱好和丰富的精神生活。他爱好体育,是个乒乓球高手,曾获该院单打冠军。他喜爱音乐,好唱中外名歌,曾在院内外登台演出。偶有闲暇,他会和青年朋友下上两盘围棋,既能锻炼智力,又可增进友谊。养花种草是他百忙之中松弛神经的又一种休闲方式。曹春晓本人就是“三勤”、“三善”的一个很好的榜样。这位大学时代就入党的学者,集中了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代知识分子的诸多优点:勤奋、刻苦、事业心强、责任感强、淡泊名利、报效祖国。他善于理性地思索人生,总结出一些寓意深刻的座右铭式的行为指南。如上面所说到的“三勤”、“三善”,“三思而行,行而三思”,等等。他还说过“辛而不苦,劳而有获”,“自明、明人,自信、信人”等富有哲理的话。这些言简意、意蕴深长的格言既是他处世经验的提炼,也是指导他走向辉煌人生的路标。

参考资料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钛合金专家曹春晓逝世.澎湃新闻.2023-11-24

曹春晓.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2023-12-31

材料科学家曹春晓院士逝世.光明网.2023-12-31

天津市航空航天人才创新创业联盟入驻东丽临空经济区 13个项目签约落地.今日头条.2023-12-31

巨星陨落!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春晓逝世.今日头条.2023-12-31

抖音联合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六一”科普演讲 多位院士教授参与.今日头条-新民网.2022-06-01

全国爱眼日|公益专辑《听·光的声音》上线,让盲童的声音被世界听见.今日头条·文汇网.2022-06-06

曹春晓.上海士研管理咨询有限公司.2024-01-16

科普简报(17-02)曹春晓院士走上“科普论坛”讲台.中国科学院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2024-01-03

紫金讲坛开讲——曹春晓院士畅谈钛缘.南京理工大学钟声新闻网.2024-01-02

曹春晓院士:放飞航空梦想 迈向钛业强国_搜钛网.搜钛网.2021-12-24

曹春晓:不忘初心 矢志弥坚.中国科学院院友服务网.2021-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