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小南门街道

小南门街道

小南门街道原称巡道街街道,位于上海市黄浦区。因城垣正南有大南门,故新开的城门俗称小南门。拆城后,居民仍把原城门一带地区称为小南门。小南门街道原属蓬莱区,1959年12月蓬莱,邑庙两区合并后由南市区管辖,2000年原卢湾区、南市区撤销,建立新的黄浦区。现小南门街道位于中华路、董家渡路、黄家路交会处一带。范围大致东至董家渡路府谷街,南至中华路糖坊弄,西至黄家路永泰街,北至中华路乔家路。

1955年小南门街道分巡道街、小南门、大南门3个办事处,1958年合并,称巡道街办事处,1959年改称小南门街道办事处。1960年列为城市人民公社试点,成立街道委员会,1961年撤销街道委员会,仍为小南门街道办事处,地址在中华路581号。小南门街道辖小石桥、筷竹弄、荷花池、白渡路、沙场街、天灯弄、金坛路、面筋弄、大夫坊、赵家宅、乔家路、永泰街12个居民委员会。

小南门街道内原有人文景观较多,后大多湮没。清雍正年间,苏松兵备道移驻上海市,道台衙门设大东门南,辛亥革命时衙署被毁,后在废址上营建集贤村。坐落于天灯弄的上海书隐楼是保存较完整的清代建筑,荷花池毗邻有建于清代的天后行宫,又称“浙宁会馆”。

历史沿革

1960年4月巡道街街道党委建立。同年9月经区委批准分别改名为小南门街道党委和小南门街道办事处,1991年9月改名为小南门街道党工委和小南门街道办事处。1993年7月小南门街道办事处与小东门街道办事处拆建为新小东门街道办事处和中共小东门街道工作委员会。原小南门街道财产归并于新小东门街道。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是南市区委和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街道党政组织的主要任务是: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负责管理街道机关的下属单位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思想教育;组织协调人民生活;办理有关司法、民政、劳动调配、计划生育、爱国卫生、群众文化以及指导居委会等方面工作。小南门街道党组织有党工委、纪工委。党工委下设组织科、宣教科。群众组织有妇联、团工委和机关工会。小南门街道办事处设有办公室,社会管理科、经济科、卫生科等。下属有图书馆、文化站、卫生站、社区服务中心以及12个居委会。小南门街道办事处办公地点:中华路581号。

文化

辖区内原有人文景观较多,后大多湮没。清雍正年间,苏松兵备道移驻上海市,道台衙门设大东门南,辛亥革命时衙署被毁,后在废址上营建集贤村。坐落于天灯弄的书隐楼是市内保存较完整的清代建筑,其砖雕艺术称沪上一绝。小南门警钟楼曾敲响光复上海钟声,楼前曾矗立李平书铜像。辖区内原有水仙宫、宁海禅院、药王庙、地藏庵、火神庙6座寺庙。荷花池毗邻有建于清代的天后行宫,又称“浙宁会馆”。城外篾竹街是清代和中华民国的竹行街市,以加工竹篮闻名。烧烤面筋弄、筷竹弄、猪作弄、火腿弄等也因作坊聚集成为街市。辖区内人口密集,道路狭窄、棚户连片。1986年起,街道办事处会同区有关部门在辖区内翻建小巷28条,总长1400余米,面积近3000平方米,改造弹街路19条,面积1万余平方米。1987年7月,江泽民市长视察辖区内引线弄、火腿弄、和顺街危房,要求区政府在此进行旧房改造试点。当年9月,引线弄旧房改造工程动工,采用群众出钱、单位资助、政府支持的方法,1988年底竣工,改建成5幢住宅,弄内居民户平均居住面积由19.1平方米增加到22.2平方米,并增设了厨房、阳台、厕所等。

社会

街道工作

辖区内上海市荷花池幼儿园创办于1958年,以“愉快、活泼、安全、向上”为宗旨,加强家、园联系,在教学中打破学科分离的传统方法,寓教于乐,坚持教、养并重,合理安排幼儿的饮食起居和体育锻炼,使幼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该园1976年被评为市示范幼儿园,1980年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特级教师邵黎柳获全国“国际劳动节”劳动奖章。1985年以后,街道成立了劳动服务公司、民政福利公司、合作联社,下辖14个企业。1992年成立南城工贸实业公司、南市西川经济开发公司,现有企业和商业网点27家,从业人员636人,1992年产值(营业额)1872.96万元,上交税收87.7万元,利润144.11万元。街道个体经济385户,经营项目有手工、建筑、出租汽车、装潢设计、百货、修理等。为广开门路,安置回沪知识青年,街道在小石桥街开辟“修配服务一条街”(后改称“小南门修配服务中心”),设近30个摊位,有拉链、锁、钟表、盆桶、伞、鞋以及裁剪等20余个修配项目。既解决了社会上“修配难”的问题,又为待业青年提供了就业机会。辖区有市属、区属企业38家;中专1所、中学1所,小学4所,医院1家。

参考资料

小南门街道.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2024-02-29

小东门、老西门……上海老城厢的故事你了解多少?.上海热线.2024-02-29

历史追溯.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政府.2024-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