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棨
郑自知并没有将相之才,便装起病来,最后李晔无奈,只好同意他辞去相位,担任太子的老师。诗歌作品郑棨虽然缺少政治才能,但很擅长写诗。人物评价在唐朝末年的郑棨,注定不会有盛唐时期诗人的飘逸,奔放。
生活时期
郑棨(qi读三声)李儇干符年间(公元861年—874年)时任庐州刺史。他在黄巢起义军进攻淮南时,写了一道虚张声势的檄文,请黄巢不要侵犯他的州境。黄巢接到檄文觉得很好笑,但还是答应了他的请求,没有对庐州用兵。后来的起义军因为黄巢放过了他,也没有攻打庐州,所以庐州才得以保全。为此唐僖宗特意奖赏了郑棨,没多久便把他调回长安,任命为右散骑常侍。但郑棨却在撰写的文件中条摘失政,常常出笑话,被同僚嘲笑,李儇只好把他降为国子监祭酒。
到李晔时,因为郑棨的一些感叹统治阶级衰微,百姓生活困苦的诗作流入宫中,唐昭宗以为郑棨不满自己的官职,就打算任命郑棨为礼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意思是让他担当宰相。
《题老僧》
日照市四山雪,老僧门未开。
冻瓶粘柱础,宿火限炉灰。
童子病归去,鹿麋寒入来。
这首诗用十分精炼的语言,描摹和渲染了严冬深山古寺的寂寥及老僧的困苦生活。
人物评价
在唐朝末年的郑棨,注定不会有盛唐时期诗人的飘逸,奔放。无论是将帅之才还是治国方略,他都不精通,但是就诗作来说,他算是晚唐很有自己风格的诗人。郑棨除了是个很称职的诗人外,还很有自知之明,并不贪图高官爵位,为人是很正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