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陈和生

陈和生

陈和生(1946年8月—),男,祖籍福建福州,生于湖北武汉,中国粒子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前所长。他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高能实验物理,曾参与多个国际大型物理实验,并在粒子探测器设计和优化方面做出了显著贡献。陈和生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工作经历丰富,曾任研究员、副所长、所长等职务,1984年11月,陈和生回到中国,到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并在2008年起担任全国人大代表。2017年5月,陈和生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

人物经历

陈和生1946年8月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1970年3月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1984年5月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取得物理学博士学位。6月-11月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作博士。11月,已经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做了半年博士后研究的陈和生回到中国,决心为中国高能物理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做博士后。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所和高能物理所在中国率先进行博士后流动站试点并获得成功,陈和生成为中国第一位博士后研究人员。中国科学院从1984年开始博士后试点,陈和生在唐孝威先生领导的项目组中,实实在在从一线工作做起,积累了各方面的经验。

9月,邓小平在北戴河区接见丁肇中教授,丁教授谈到Mark-J实验培养的博士到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做博士后的安排。“丁肇中教授很支持陈和生在北京的工作,提供了一台Micro-VaxII计算机,相当于当时高能物理所最大一台计算机Vax785容量的60%,使陈和生能够在高能所进行L3实验的蒙特卡洛模拟和探测器的设计和优化工作,对陈和生在北京工作帮助很大。”

1988年,陈和生和同事们一起欢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对撞成功,见证中国终于也有了最先进的研究物质微观世界的“武器”,成为世界八大加速器中心之一。这被视为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1992年晋升为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高能实验物理研究。在参加Mark-J实验中系统地发展了簇射计数器的刻度方法,提高了位置和能量分辨率,从而提高了能流测量精度,为三喷注事例的发现做出了贡献。

1998年,陈和生担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此时中国科学院实施了知识创新工程,着力优化队伍结构,在全国率先实行了全员聘用制度,对博士后研究人员实行了相对灵活的项目聘用制度。博士后制度是对用人制度的一种补充,“在编人员+流动人员”成为了全院新型用人机制。博士后研究人员成为科技流动队伍的主体,也成为单位“选人聘人”的“蓄水池”,队伍创新活力显著增强。

在2004年4月,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BEPCII)第一阶段设备安装和调试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有关部门介绍,2004年11月19日16时41分,在直线加速器控制室的示波器上清晰地得到了直线加速器出口处的电子束流信号。经测算:流强约为2A以上。这个信号的获取,标志着BEPCII直线加速器的改进工作取得了一个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性能将是美国同一类装置的3到7倍,对研究比原子核还小1亿倍的夸克粒子等基础科研有重要意义。2005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22年1月15日,参与的《散裂中子源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入选2021 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拟奖(特等奖)项目名单。2022年5月,参加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新闻新媒体中心、创新发展研究中心联合打造的《吾家吾国国际劳动节期间全新推出节目。

主要成就

研究成果

高能物理也叫做粒子物理,目的是探索微观世界的最小构成单元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为了研究微观结构,必须要有高能加速器产生基本粒子,还需要有探测和精确测量粒子的设备,即探测器,以进行研究。因此,高能物理实验的主要工具是加速器和探测器,它们都属大科学工程,建造周期长、投资费用高,需要汇集大批科学家和工程师。高能物理研究的特点是依托大科学装置,广泛采用国际合作的方式。

陈和生在博士后期间,对L3实验强子量能器设计提出了独特的方案,提高了探测器的性能,大大降低了造价,为L3实验所采用,并在《核仪器与方法》上发表了文章。”陈和生在博士后期间的最大收获就是证明了在国内也能对国际高能物理实验合作的蒙特卡洛模拟和数据分析做出高水平的工作。高能物理在科学的前沿进行研究,是一种知识的探索,并不知道未来会有什么用处,但他相信今天的科学将是明天的技术。而且,正是因为研究的“无用”,高能物理成为国际合作的窗口,即使是冷战时期,全世界的高能物理学家们也在合作。

1988年后的十余年时间里,陈和生一方面主持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BEPCⅡ),使改造后的高能加速器性能比从前提高了近百倍,成为国际上最先进的双环对撞机之一。另一方面,他结合国际粒子物理最新进展,提出加强非加速器物理实验研究,如粒子天体物理实验、羊八井宇宙线观测和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等,做出了很多世界一流的科技成果,包括发现了一些新粒子。同时,他还领导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积极加强国际合作,取得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成果。

中国高能物理的发展凝聚着中国几代高能物理家的梦想与心血。经过几十年的奋斗,BEPC/BES让中国高能物理在世界占据了一席之地,使高能所成为世界八大高能加速器中心之一。科学家们在BEPC和BES所获得的数据比此前国际上其它实验高出一个数量级以上,质量良好,构成了当今世界上能区的最大数据样本,取得了丰硕的物理成果。仅2004年,BES合作组在世界著名杂志上就发表了论文26篇,超过历史水平,刷新了国际权威粒子数据手册的一大批数据。陈和生正在领导BEPC的重大改造工程,将它的性能提高两个数量级,这将是国际上在该能区最好的加速器,预期将能获得重大的创新成果,保持和发展我们在粲能区物理的国际领先地位,并有力促进中国加速器和探测器技术以及相关领域高技术的发展。

研究领域

陈和生在参加Mark-J实验中系统地发展了簇射计数器的刻度方法,提高了位置和能量分辨率,从而提高了能流测量精度,为三喷注事例的发现做出了贡献。主持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BEPCⅡ方案设计、可行性论证和一些预研工作。提出BEPCII的方案,领导BEPCII的设计、预研和工程立项,制定双环方案和主持工程建设与调试工作。

陈和生在加速器物理实验包括:(1、精确检验标准模型,测量其基本参数;2、τ轻子物理,电荷不对性,极化不对性,τ衰变分支比,寻找τ的反常衰变等。3、寻找新粒子和新的物理现象。)非加速器物理实验包括:(1、阿尔法谱仪:寻找宇宙中的反物质暗物质研究天体物理,2、L3宇宙线测量:寻找宇宙线中未知重粒子,精确测量宇宙线谐谱等)。高能物理实验探测器的设计:(蒙特卡罗模拟、优化和研制,运用计算机进行蒙特卡罗模拟)。

科技成果

陈和生做出来了很多世界一流的科技成果,包括发现了一些新的粒子,这次重要的科技成就它使得中国所在的能量的领域,叫璨物理的研究的能量领域这个牢牢处在国际领先地位,而且这次研究成果引导了在这个领域里的国际方向产生了这个领域的热点。

虽然大型强子对撞机建在了欧洲,但它是一个寄予了全人类共同的梦想,并且由全人类共同打造的科学奇迹,也许还不知道,这也是中国第一次以平等合作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国际顶尖科研项目当中,不仅有很多科学家参与了对撞机的研制和两项主要试验,对撞机探测器的部分结构也在中国研发,并且中国科学家今后可以分享对撞期间的研究数据。

社会任职

1992年,任命为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1997年,任命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

1998年,任命为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

2008年起担任全国人大代表。

2015年,当选中国物理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2015年,东莞理工学院敦聘陈和生为“双聘院士”。

历任中国高能物理学会理事长、国际未来加速器委员会委员、亚洲未来加速器委员会主席等职。

荣誉

2005年陈和生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7年,陈和生获全国创新争先奖。2021年11月,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陈和生2021年“南粤创新奖”。

人物评价

陈和生已经被视为中国粒子物理学家中的佼佼者,是论文被国际同行引用频次最高的中国大陆科学家之一。(人民画报社)

陈和生提出了L3强子量能器的优化设计方案,被L3实验组采用,节约了数百万美元的建造费用。他发展了Bootstrap方法,将采样量能器的蒙特卡洛模拟速度提高了2个数量级,被权威的GEANT3程序库做为推荐范例,正式收录。他的工作得到了国际合作组的高度评价,在大型国际合作组的激烈竞争中站住了一席之地。(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陈和生在参加Mark-J实验中系统地发展了簇射计数器的刻度方法,提高了位置和能量分辨率,从而提高了能流测量精度,为三喷注事例的发现做出了贡献。(科学网)

参考资料

陈和生:我国第一位博士后.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2024-06-21

大国重器背后的筑梦者——记2019中国科学院年度先锋人物陈和生.中国科学院.2024-02-20

陈和生 Hesheng Chen.豆瓣.2024-06-21

中山大学逸仙论坛——陈和生院士学术报告.中山大学物理学院.2024-06-21

院士专家.中国科学院.2024-06-21

中国散裂中子源—探索微观世界的超级显微镜.mp.weixin.qq.2024-06-21

广东12人获2021年“南粤突出贡献和创新奖”,深圳两人上榜.澎湃新闻.2024-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