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中行村

中行村

中行村是中行街和中行镇政府所在地,属中行镇。东接官坑村,南接下村,西接儒地村,北接江西上黄地。面积约15.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81亩,山地面积17505亩,下辖10个村民小组:黄坑、河背、马坪、干七、上新、街下、坑子尾、坳背、合华、矮地。农业人口平均年收入3318元。村委会设在中行老街,全村450户2005人,村委会驻地建在老街拱桥边。

区域概况

中行村地形为山丛中的宽阔地,东西宽约2公里,南北宽约5公里。周围群山环抱,一座东西走向的平缓山岗将村子隔分为南北二部分,地势北高南低。山岗南面山坡上原有一深坑,清代时被填平并开设墟场,就是今中行老街。老街东300米处是1978年新建的街市,也是中行镇政府的所在地。民房以老街为中心向四周扩建,其余依山或沿河而建。农业人口2013人,450户,均为汉族,讲客家话。主产水稻、花生、黄豆、玉米、西瓜,兼养鱼制种,种沙田柚脐橙。近年开发有100亩以上的脐橙种植基地二处。合华自然村有黑皮冬瓜种植基地50多亩。青年多数外出打工。有横水水库,有各级水力发电站5座,有镇中心小学1间,村东镇政府办公楼侧,有轧钢厂、生铁冶炼厂和钢球厂各一间。初级中学一间。

村中公路除通往黄坑自然村和矮地自然村的部分路段外,已全部硬底化。

曾任海南崖县及平远县县长的饶菊逸及其曾任江西全南县县长的儿子饶信梅,是中行村马坪人。中行干七沙角里人陈志新,在抗战期间曾任民国47军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法处长。

村北部有柑子嶂,海拔高度694米,是镇内最高的山峰,山下有柑子坑,旧时住有人家,有一说是柑子嶂由此得名。柑子嶂横垮中行和儒地两村,东南面石多草木稀少,西北面土层较厚、草木茂盛。山下有横水水库,水深库阔,水库四周层峦叠翠,是远近人们假日郊游,垂钩的好去处。

范围

黄坑自然村,是村委会西南3公里的自然村,在黄坑嶂山脚下。地形为狭长山坑,村头南至村尾北有1.5公里。其村名由来,据说最早入居此村的是钟、黄两姓人,其中黄姓人居多,故名黄坑。有小溪自村尾流至村头,溪两岸是农田,民房依山而建,多为砖木瓦房。中行至仲石的公路从村中通过,全村80户405人,主种水稻,兼种花生、黄豆、木薯等,盛产柿、柚、李、柑橙等水果。黄坑村是中行村委较大的自然村之一,1997年镇村建制后,黄坑自然村独自为一个村民小组,即黄坑村民小组。合华自然村,又称合,地名历史沿用。是位于村委会北4公里的自然村,地势为深山窝。村中有小溪流过,民房在溪两岸依山而筑,多为砖瓦结构的平房。村中通往中行街镇政府的公路已于2004年底硬底化,村中有水电站一座,小学一间,全村70户280人,主种水稻,兼种花生、黄豆、烤烟,好些人家养蜂,有黑皮冬瓜栽种基地50多亩。合华村独自为一个村民小组,即合华村民小组。

矮地自然村,地名历史沿用,是位于村委会西北4公里柑子嶂下的自然村,是横水水库所在地。山高林密,民房多建于半山坡上,15户60人,主种水稻,兼种木薯番薯等,木材资源丰富,建筑均为砖瓦平房。村中有通往江西大狼山村的机耕道,下有通往中行镇的横水水库公路。矮地自然村独自为一个村民小组,即矮地村民小组。

伯罗,村委会西两公里处的一个居民点,中行镇三级电站附近。中行村民张增光在此建房居住,1户4人,住房建在河岸山坡上,种水稻,兼种果树、蔬菜。

工作计划

为保障农村改革和发展目标的实现,推动社会新农村建设,为促进我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紧密联系中行村的实际,现制订中行村委员会2008—2010年工作计划如下:

一、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依照《村民委员会自治组织法》的指导,做好村委各项工作,坚持“两委班子”联席会议制度,维护“两委班子”团结。团结协作、解放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制订本村的发展计划。

二、任期内村委会积极引导群众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进一步扩大无西瓜种植面积,稳妥发展黑皮冬瓜、生姜、玉蜀黍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大力发展优质稻的种植,以现有油茶基地为依托,逐步扩展油茶种植面积,从而使农林业增值,提高农民收入,村民人均年收入递增5%以上,至2010年达到4726元以上。

三、充分发挥干部、群众的智慧,想方设法引进一家以农副产品种植或加工为主的特色项目,增加村级经济收入,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逐年增长12%,至2010年迈上集体经济年纯收入3万元的台阶。同时严格制订村级财务管理制度,成立民主理财监督小组,做到财务、每季分开一次;开源节流,计划收支,争取2010年分期还清中行村委大楼建设所欠工程款。

四、尽最大的努力为村民办好事、办实事。2008年配合有关部门完善中行村内群众自来水的改造工程,使群众喝上安全卫生的饮用水;2009年力争完成中行村圳背村民小组村道的开通及黄坑营里自然村道的硬底化改造工程;2010年全面完成中行村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同时安装配置中行圩镇至中行老街及小学的夜间照明路灯;三年内力争完成各自然村各片灌溉圳道2000M的“三面光”改造规划;动员全村群众积极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及城镇居民医疗保险,2010年参加率要达95%以上。

五、加强本村计划生育工作,积极开展创“双无”活动,落实干部“包村包干”责任制,完成上级下达的计生“四术”任务,完成下达的人口考核各项指标,做好人口与计划管理的各项工作。加强村民的法制观念教育,挂钩包片干部及时调处辖区内出现的各项民事纠纷,化解矛盾,防止矛盾扩大、激化,委会维护社会稳定,杜绝恶性群体事件和集体上访案件的发生。

六、加强林业管护工作。严厉制止乱砍滥伐,加强森林巡查,严防森林火灾发生,争达“全年无山火村”达标,保住中行的青山绿水,为“绿色崛起”贡献一份力量。

七、加强学习。党员干部坚持学习制度,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不断提高自己的办事能力,深入群众,了解民意,扎实工作,为我村各项工作的顺利圆满作出贡献。

人口

截止2008年,该村有农户1345户,乡村人口5164人,其中男性2562人,女性2602人,其中农业人口5164人,劳动力3576人,从事第一产业人数2343人;该村以汉族为主,是苗族彝族混居地,其中苗族233人。

经济

该村农民收入以种殖业和养殖业为主。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594.0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30元,其中:种植业收入746.14万元,占总收入的8.56%;畜牧业收入731.38万元,占总收入的9.93%(出栏肉猪3939头,肉牛238头,肉羊473头);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收入1632万元,占总收入的80.61%;工资性收入69.8万元,占总收入的0.86%;全村常年外出务工人数677人(占劳动力的13.19%),在省内务工647人,到省外务工30人,外出务工收入62.99万元。

基础设施

截止2007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电、路、电视,有路灯,有1154户通自来水,有190户饮用井水,有1344户通电,有1190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1193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89.74%和89.97%);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867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711户(分别占总数的57.84%和46.83%);该村委会到乡道路为柏油、水泥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全村共拥有汽车88辆,拖拉机112辆,摩托车85辆。

到2007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21户,能农户210户;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332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188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825户居结构住房。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