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婆罗蜥科

婆罗蜥科

婆罗蜥科(拉丁学名:Lanthanotidae),又称拟毒蜥科,是爬行纲蜥蜴目下的一科。科下仅有一属,为婆罗蜥属,属下单种,即婆罗蜥。婆罗蜥科蜥蜴身体呈黄色,眼睛为蓝色,体表有像鳄鱼般大小不一的颗粒状突起整齐排列,这些深色的“鳞片”与西方传说的龙极为相似。它们的眼睛很小,具有可活动的眼脸,无外耳孔,无毒,没什么攻击性。

婆罗蜥科蜥蜴仅分布于东南亚的婆罗洲,并因此而得名。它们喜欢栖息于河流沿岸的森林及热带雨林,主要以鱼类、蚯蚓、小型爬虫类等为食。

由于婆罗蜥科蜥蜴独特的外形十分罕见,因此吸引人们争相收藏饲养,造成走私的情况严重。婆罗蜥科于2019年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限制出口及贸易。其科下的单种婆罗蜥于2021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等级为濒危。

命名与分类

婆罗蜥科蜥蜴曾一度被认为与美国西南部和墨西哥毒蜥亲缘关系密切,但后续的研究重新分析了婆罗蜥,揭示了它实际上与东半球热带地区广泛分布的巨蜥科更为亲近。

婆罗蜥科蜥蜴的分类较为特殊,科下仅有婆罗蜥属一属,且仅有一物种为婆罗蜥。1878年,Steindachner以Lanthanotidae命名了婆罗蜥科。

形态特征

婆罗蜥科蜥蜴体长20至40厘米,重0.048千克至0.12千克。其身体呈黄色,眼睛为蓝色,体表有像鳄鱼般大小不一的颗粒状突起整齐排列,它们的眼睛很小,具有可活动的眼脸,无外耳孔。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婆罗蜥科蜥蜴分布于东南亚加里曼丹岛岛屿。

栖息环境

婆罗蜥科蜥蜴栖息于河流沿岸的森林及热带雨林。

生活习性

节律行为

婆罗蜥科是一个夜行性的隐秘物种,白天在土壤中的洞穴、河岸或岩石及腐烂的原木下等避难所中处于半休眠状态。夜间,它们在陆地和水中觅食。

觅食行为

婆罗蜥科为肉食性蜥蜴,主要以鱼类、蚯蚓、小型爬行纲等为食。

活动特点

婆罗蜥科蜥蜴通过其躯干的蛇形扭曲动作在泥土和水中移动,使用其钝头推开泥土,几乎不使用其相当弱的四肢。它们善于游泳和潜水,可以潜在水下很长时间。

生长繁殖

婆罗蜥科蜥蜴为卵生动物,妊娠期约为130天,孵化期在70-80天之间。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在二十世纪中叶,人们认为婆罗蜥科蜥蜴的数量非常少,可能濒临灭绝。由于它们在野外难以观察或收集,因此尚未估计它们的数量。

致危因素

婆罗蜥科蜥蜴的主要致危因素包括森林砍伐、栖息地转变为农业用地以及非法宠物贸易。这些活动导致其低地森林栖息地大量丧失,严重影响了物种的多样性和生存,同时,国际宠物市场的需求也对这一物种的野生种群构成了严重威胁。

保护级别

婆罗蜥科蜥蜴于2019年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限制出口及贸易。其科下单种婆罗蜥于2021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等级为濒危。

保护措施

婆罗蜥科蜥蜴关键的保护措施为管理(预防)捕获和贸易,同时需要对当局和利益相关者进行教育和培训。此外,需要对物种出现的地点进行记录并监控管理。特别是在保护区内,园区工作人员需要控制非法收集活动。

主要价值

婆罗蜥科蜥蜴因其独特的外形,常被人们收藏饲养。

参考资料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附录Ⅱ和附录Ⅲ.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公园管理局.2024-12-25

Lanthanotus borneensis.reptile-database.2024-12-25

Borneo Earless Monitor.iucnredlist.2024-12-25

Lanthanotidae.Animal Diversity Web.2024-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