浔阳城遗址
浔阳城遗址的中心点南距九江县城沙河街9公里,东北距九江市区龙开河8公里,今属九江市经济开发区七里湖乡赛湖村。
考察发现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寻阳城的遗址被人们发现。1981年和1985年,江西省文物管理部门和省市文物专家先后两次集中对遗址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考古鉴定。通过考察,发现赛湖村的马鞍洲、围嘴、玉兔山、拜台山、七里湖、鹤问赛一带均有古城遗物和遗迹,面积约3平方公里。考古鉴定为“六朝寻阳城址”。
丰富收集品
尽管对寻阳城还没有进行考古发掘,但是考察发现和收集仍十分丰富。所发现的遗迹中有:陶瓷作坊遗址、陶瓷窑遗址、砖窑遗址、水井遗存、殿堂遗存(水池、太湖石等)、大批墓葬(多为晋墓,墓中出土的器物有铁剑、铁剪、铜镜、青瓷壶、青瓷钵、青瓷虎子、青瓷蛙形水注、盘口壶、瓷碗、瓷碟等等)。遗物中主要有:
生产工具如陶纺轮、陶网坠、石磨、石臼、瓷擂钵等等,生活用具如陶质或瓷质的罐、钵。缸、镡、瓮、壶、碗、盘、盅、碟、瓷砚、铜钱等等,建筑材料如弧形板瓦、半圆筒状筒瓦、圆头瓦当以及花纹砖、铭文砖、纪年砖等等。1996年3月,在寻阳城遗址七里湖围坝的坝基下,又发现了一处古钱币窖藏,出土的古钱币包括“秦末、西汉、新朝、东汉、三国、两晋、十六国、南北朝各个历史时期”“官铸民造”的古钱币,时间“跨度700多年”,所藏十分丰富。(2)
希望
由于有的地方已开垦成农田,有的地方已浸没在湖水之中,加上又没有进行考古发掘,寻阳古城肯定还有更多的遗存有待发现。
寻踪找影
汉时,柴桑城附近还有一座城——湓城,或称盆口关、湓口关。文献《寻阳记》有“湓城,灌婴所筑。”照此说,湓城筑于西汉。这一说法也有人以“考纪及传灌婴踪迹未尝到江南”予以否定。而《晋书·地理志》明载“柴桑,有盆口关。”因此,即便湓城汉筑不成立,湓口置关至迟也在西晋。这个湓口,在隋朝之前既不是县治与郡治,也不是州治,而是紧靠寻阳城东北面的拱卫寻阳城的军事关口。
湓口城在什么地方呢?其“故址在九江市区湓江(湓水)的西岸包括(老)火车站一带地域。它北滨长江,东南有湓水环绕,三面环水,只西面是平坦的陆地通往寻阳城。”(1)
由于湓口城靠近寻阳城,比寻阳城地势高,所以,当寻阳城累受水患时,寻阳城便逐渐东移至湓口城,其郡治州治的地位随之也被湓口城所取代。《旧唐书地理志》“浔阳”条下有云:“隋炀帝改为湓城,取县界湓水为名。武德四年复为浔阳,浔水至此入江为名。”《元和郡县图志》“江州浔阳”条下有云:“州理城,古之湓口城也。”这也就是说,唐武德四年时,湓口城又更名为浔阳城,并且是浔阳的治所。
这大致上就是寻阳城和浔阳城的联系和区别,也是许多人把二者混为一谈的原因。正因为如此,所以后来《大清统一志》说“隋废柴桑,于湓口故城改置寻阳县,唐因之。于是又以湓口为寻阳,而名益淆。”
其实,湓口浔阳城的地势虽比六朝寻阳城略高,但仍然属于低洼地带。正如白居易当年任江州司马时所描写,“住近湓城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浔阳郊郭间,大水岁一至。闾阎半漂荡,城多倾坠”。所以后来的浔阳城继续东移,逐渐形成后起的“西门口“以东的德化县县城(九江县城),并历经宋、元、明、清各代。在通常言及九江城古称的时候,习惯上人们也把它称为浔阳城。这时的浔阳城已经经过一而再、再而三的变迁了。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