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孚远
徐孚远(1599年-1665年),字闇公,晚年号复斋,出生于明朝松江府华亭县(现属松江区)。他是明代著名诗人,也是政治人物。他的文学作品以其苍劲雄浑的风格和忠义精神而闻名。徐孚远参与了多个反清复明运动,并曾在南明时期担任重要职务。他与陈子龙、夏允彝共同创立了文社“几社”,并在明末文坛享有盛誉。他的主要著作包括《钓璜堂集》《几社会义集》等。
人物经历
早年生活
徐孚远是大学士徐阶的小弟弟徐陟的曾孙,自幼展现出卓越的诗歌才华。他在家中排行第二,居住在南门内的新桥河西。七岁时,他就已经能够阅读《春秋》和《国语》等书籍。一次在私塾中,他纠正了一位族兄的文章错误,显示了他的博学和敏锐的洞察力。
文学生涯
徐孚远在文学上的成就卓著,尤其是在明末时期。他的诗歌作品不仅数量众多,而且质量上乘。他的诗风以苍劲雄浑为主,常常通过壮语书写悲情,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貌。他的代表作《钓璜堂集》共有20卷,此外还有《交行摘稿》一卷,以及与其他几位文人合作编写的《几社会义集》等作品。
政治生涯
徐孚远的政治生涯始于他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在明朝末期,他积极参与了多次反抗清朝的行动。他吕振羽陈子龙、夏允彝等人一起组织文社“几社”,并加入了“复社”。在南明时期,他先后担任了福州市推官、兵科给事中、行人司使等职。他还曾作为左佥都御史跟随鲁王逃亡至福建省,并在那里继续开展抗清复明的工作。
抗清斗争
徐孚远在明朝灭亡后,积极投身于抗清斗争。他在松江起义失败后,逃脱追捕,随后进入福建。在福建,他被授予福州推官的职位,并很快晋升为兵科给事中。此后,他又被任命为行人司使。当唐王政权覆灭后,他转战至浙江省,并在那里的浙、闽之间活动,试图联合各路义军。然而,由于缺乏实际权力的支持,他的努力并未取得显著成效。
流亡与逝世
徐孚远在南明时期继续活跃于抗清前线。他曾在顺治六年返回浙东地区,并在舟山岛柴楼建立营地。在此期间,他得到了监国鲁王的信任,并被提升为左佥都御史。顺治八年,他随鲁王逃往福建省,并在厦门市定居。顺治十五年,他被桂王提拔为左副都御史,并在冬季应郑成功的邀请前往云南省拜见桂王。不幸的是,途中迷路,最终抵达越南。在当地国王的帮助下,他得以回到厦门。康熙帝二年,随着鲁王的去世,徐孚远离开厦门,流亡至广东潮州府饶平县。在那里,他继续从事抗清复明的活动,直至两年后因病去世。他的遗体后来被儿子护送回家乡安葬。
主要作品
徐孚远的主要作品包括《钓璜堂集》20卷、《交行摘稿》1卷、《十七史猎俎》160卷、《几社六子诗集》《交行诗集》等。他还与陈子龙合著了《史部史记测义》,并与多位文人合著了《六子文选》20卷。
参考资料
徐孚远.古诗文网.2024-08-16
徐孚远.族谱网.2024-08-16
《徐闇公先生年谱》·徐闇公先生年谱.汉程国学.2024-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