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棠下中学

棠下中学

江门市棠下中学是一所历史较长、声誉较高的学府,现为江门市重点完全中学。棠下中学创办于1943年,1964年树为广东省“教育革命的一面旗帜”,1978年定为广东省重点中学,2002年成为广东省一级学校;2008年成为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和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基本概况

创办历程

学校前身是新会县立第三初级中学,创办于1943年3月,校址几经搬迁:始在棠下良溪村,次迁石头村、忠芬村,接着移至江门市丹灶村,解放初定址棠下圩至今。1958年增设高中部,办成完全中学,易名为新会县棠下中学;1986年复名新会县第三中学,2002年随行政区域调整划入江门市蓬江区,定名为江门市棠下中学。

基本情况

学校位于江门市蓬江区北面的江门市滨江新区,比邻广州市佛山市,交通便捷。棠下中学是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和广东省一级学校,市、区重点中学,是教育部劳动技术教育先进学校,1964年被树为广东省“教育革命的一面旗帜”,1978—1982年被定为省重点中学。校园分高中部和初中部两个校区,占地300多亩,环境优美,格调高雅。现有学生5200人,教师300多人。学校所在的棠下镇是国学大师陈垣等三位国家“院士”的故乡,素有崇文重教的传统。

设施建设

学校办学条件优越,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相对独立,设施设备完善。全校建筑面积 55000平方米,建有办公楼1幢,8幢现代化教学大楼,拥有1000兆主干校园网、信息化图书馆、多媒体计算机室、实验楼、艺术馆、体育馆、 400米塑胶跑道运动场及生物园、地理园等场馆,还有7幢公寓式学生宿舍楼和两幢师生食堂、3幢教师宿舍楼,满足师生教学、生活和运动需要。校园以环境优美著称,纵横开阔,错落有致,校道康庄,湖亭天梯,绿树挺秀,绿荫连绵,花草茵翠,自成“氧吧”,整个校园美景成为一方求学圣土,研习乐园,人文温床,是一所公园式生态校园。

师资队伍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专任教师300多人,其中高级、中级教师196人,有研究生教师29人,市(县)级名师6人,市学科带头人9人,区名校长、名师、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21人,获省、市级优秀教师称号76人次,“1521”工程的一批骨干教师正在成长。

办学特色

学校励精图治,锐意革新,坚持“明德至善、厚学大成”的办学思想,走创新发展路,育高素质人才,创出办学特色。“严、勤、活、实”的校风激励学生严谨自律,发奋勤学;“立志、进取、诚实、勤奋”的校训昭示师生树立理想、追求真知、诚信笃行、勤勉自强。科研促教,多层次育人,实施省重点课题,高中“普职课程渗透”试验和高中新课改研究性课题试验。课题的开展和深化,提高了教学质量,体现了“立足素质,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学校在教育实践中规范管理,高效有序,创出了“高进优出,低进高出”的优质办学特色。

学校坚持“明德至善,厚学大成”的办学理念,创设和谐发展的空间,指引学生健康成长的方向。实施规范性强、刚柔相济的学生管理,落实部门和教职工岗位责任制,体现管理制度化、职责明晰化、运作流程化,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扎实的制度保证。

学校实施“以人为本,明德至善”的育人方略,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以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抓手,以“立规治校、立德修身、立志成长”的“三立教育”为内涵,以常规教育结合专题教育为手段,以社会、家庭配合学校教育的“三结合网络”为外延,以学科渗透和各类活动为载体,广辟德育途径,潜移默化地锻造学生良好人格、文明行为和理想情操,德育效果明显。学生形成了有理想、勤学习、守法规、重安全、知荣辱、懂感恩、讲文明的良好风尚,学校获“江门市文明单位”称号。

优势●“高进优出,低进高出”

——是省教育督导专家对棠下中学“明德至善,厚学大成”教育理念的赞誉和对“立足素质,全面发展”教育效益显著的评鉴。

●严·勤·活·实

——校风激励师生严谨自律,奋发勤学,会学活用,求实守信,是师生与时俱进的精神动力。

●立志进取 诚实勤奋

——校训激励师生树立理想,追求真知,诚信求实,勤勉自强,永不停步。

管理科学规范

——以生为本,教师敬业,校纪严格,坚持朴素艰苦精神,保持平民思想风格。

办学成果

学校确立“以能为本,厚学大成”的教学指导思想,坚持“生本、创新、实效、发展”的教学理念,因材施教,革新教法,讲求实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仅追求学生知识能力的阶段性发展,更注重素质专长的培养,奠定学生终生发展的基础。学校以教改促进教研,以教研深化教改,近几年来,学校获教育部劳动技术教育先进学校、省教育“十一五”科研课题成果优秀奖、省侨资办学优秀学校、江门市文明单位等称号、区普职渗透特色学校。2000年以来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省级学科竞赛,有86人次获奖。特别是高考成绩显著,近10年来连获上级“高考成绩一等奖”,仅2000年以来,就为高等院校输送合格新生2637人,《人民日报》、《江门日报》先后撰文报道我校的办学成果,誉之为育人成绩显著的“人才摇篮”。

学校校歌

薪火传承向未来①

——棠下中学校歌

吕 远 曲

林荣贵

日出云海,紫气东来②,圣地才人连远代③。

西江浩荡,木壳钟灵④,棠中⑤桃李满园开。

既承圣哲,又启科学⑥,克绍箕裘⑦,作育英才。

“三的”校风留异彩,严勤活实栋梁材⑧。

大爱如海⑨,广造楚才⑩,校门流芳百千代。

天梯如梦⑾,学子如芸⑿,门桃李向阳开⒀。

外连城乡⒁,内铸辉煌,和谐发展⒂,继往开来。

建功立业慷而慨,德智体美展奇才⒃。

啊!日月有情心不改,学苑升平尽蓬莱⒄。

馨誉美名传宇宙⒅,薪火传承向未来。

注释:

①薪火传承向未来:薪火传承,由成语“薪火相传”演变而来。“传承”比“相传”更多了一层“发展”、“发扬”的意思。向未来,语出邓小平同志的教导。一九八三年十月,邓小平同志在给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中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此句取其真谛,作为校歌的歌名,同时,更赋予了新的含义:1、棠下中学今后的发展要适应未来世界科学发展的潮流;2、棠下中学要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3、棠下中学要顺应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不断进取,奋勇向前。

另外,关于全歌的格式:全歌以“4字,4字,7字”和“4字,4字,再加4字,4字;7字,再加7字”的句式结构,由三段构成,吟哦有声,铿锵有力。

②日出云海,紫气东来:寓意棠下中学蒸蒸日上,如日中天;瑞气盈门,一帆风顺,前景一片光明。再者,以日出象征青年学生象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朝气蓬勃,前途无量。

③圣地才人连远代:由“江山代有才人出”、“世代源流远”等句演化而成。把棠下中学比喻作培养人才的圣地,寓意棠下中学人才辈出,代代相连。

西江浩荡,木壳钟灵:寓意棠下中学矗立于西江之畔,木壳山下。钟灵,由成语“钟灵秀”而来。

⑤棠中:江门市棠下中学的简称。江门市棠下中学原为新会区县第三中学(新会撤县设市后改称为“新会市第三中学”),简称“新会三中”或“三中”。经过时代变迁,机构沿革,2002年9月,“新会市第三中学”正式更名为“江门市棠下中学”。

⑥既承圣哲,又启科学:寓意棠下中学既以圣贤之道教书育人,又崇尚科学,以科学的理念、宗旨来培育人才;再者,还寓意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未来的教育事业。

⑦克绍箕裘:成语。原意为子承父业之意,这里引申为“继承传统”、“继往开来”之义。

⑧“三的”校风留异彩,严勤活实栋梁材:“三的”校风,指棠下中学早年形成的“革命的、劳动的、艰苦的”校风。“严”、“勤”、“活”、“实”是指棠下中学现在的新校风。

⑨大爱如海:这里的“大爱”有多层意思:1、学校对师生的爱;2、老师对学生的爱;3、师生对学校的爱;4、学生对老师的爱。

⑩广造楚才:化用湖南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门联:“唯楚有才,於斯为甚”的意境。楚才,比喻有雄才大略的人才。

⑾天梯如梦:天梯,指百步天梯,是棠下中学的山坡石级,共97级,号称百步天梯,是棠下中学旧校区著名的景点之一。天梯如梦,有以下几层含义:1、表示对棠下中学久远历史的怀缅,表达继承传统、继往开来的决心;2、天梯象征莘莘学子通向成功的攀登之路;3、高耸的天梯更象征一种远大理想,那就是青年学生努力摘取心愿之星、臻达心中目标的理想。

⑿学子如芸:用“芸”字,既表示众多之意,又代表馨香之义,同时,“芸”,又多用以代表教育、学校的景物,如“芸窗”等。

⒀黉门桃李向阳开:黉门,原指古代学校之门。这里引申作高尚学府之意。向阳开,象征学校“向往真理,向往光明,沐育着党的阳光雨露”之义。

⒁外连城乡:棠下中学地处农村,但因其盛名影响而辐射至周边城市和地区。此句赞美棠下中学教育事业成绩斐然。

⒂和谐发展:此句象征棠下中学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和谐学校之意。

⒃建功立业慷而慨,德智体美展奇才:寓意棠下中学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理念,培养出大批人才,在社会上建功立业、报效祖国。

⒄日月有情心不改,学苑升平尽蓬莱:寓意日月有情,青山不老。学校的办学宗旨不变;学校对学生的殷殷之爱不变;学生对母校的拳拳之心不变。“这是一方净土”,学校蓬勃发展,蒸蒸日上,一片升平景象,有如蓬莱仙境一般令人向往。

⒅馨誉美名传天外:棠下中学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成为广东省、佛山地区和新会县三级重点中学,成为广东省“教育革命的一面旗帜”,人才辈出,硕果累累,蜚声中外。当今,棠下中学更是英气勃发,飞跃发展,饮誉世界。

学校地址

地址:棠下大道10

参考资料

广东江门棠下中学.中国校长网.2024-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