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姬蛙
花姬蛙(拉丁学名:Microhyla puichra Hallowell),两栖纲蛙形目姬蛙科姬林蛙属动物,由于体色鲜艳,花纹美丽,故名“花姬蛙”。
花姬蛙体略呈三角形,前肢极细弱,手指和脚趾端圆润,第一指短小,指长顺序为3、4、2、1,关节下瘤和掌突极为发达。后肢粗短,胫跗关节前达到眼部至肩部之间,左右脚跟部相互重叠,脚趾细长并有蹼,关节下瘤小而显著,内外突均发达且具有游离刃,相距较远。皮肤较为光滑,有少数分散的小疣粒。两眼睑后方枕部有横肤沟,在两外侧向后斜伸至肩部并环绕腹面咽部形成咽褶,腹面皮肤光滑。
花姬蛙生活时背面皮肤呈粉棕色,枕部肤沟处有黑色横纹,体侧由眼后至胯部有若断续的斜行黑棕色线,胯部至大腿前方为浅黄色。雄蛙体略小,有单一的咽下外声囊,咽部颜色较深。国内分布于浙江省、福建省、湖北、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云南省等地。
花姬蛙因为被大量捕杀,于2000年8月1日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形态特征
成体
花姬蛙体略呈三角形,雄蛙体长23-32毫米,雌蛙体长28-37毫米。头小,头宽大于头长;吻端钝尖,突出于下唇,吻棱不显;鼻孔近吻端,鼻间距略小于眼间距而略大于上眼睑宽;鼓膜不显;无犁骨齿;舌后端圆。
花姬蛙前肢细弱,前臂及手长小于体长之半;指端圆,无吸盘,背面无纵沟;第一指短小,第二、第四指几乎等长,达第三指的第二关节下瘤;关节下瘤发达;外掌突大于内掌突。后肢粗壮,向前伸贴体时胫驸关节达眼,左、右跟部重叠;胫长大于体长之半,足比胫短;趾端圆,无吸盘也无纵沟;趾间半蹼,趾侧缘膜达趾端;内、外蹠突强,具游离刃。
花姬蛙背面皮肤较光滑,散有少量小疣粒;两眼后方有一横沟,向两外侧斜伸至肩部并绕至腹面横贯咽喉部而形成咽褶。后腹部、股下方及肛孔附近小疣颇多;其余腹面光滑。
花姬蛙生活时体色鲜艳,背面粉棕色缀有黑棕及浅棕色花纹;两眼间有连续或断续的黑棕色短横纹;眼后方至体侧后部有若断若续的斜行黑棕色花纹;背面由肩部上方中央开始,向后延伸成“∧”形黑棕色斑;在此“∧”形斑内,又有断断续续略呈“∧”形的黑斑或呈条状或近于圆形或点状黑斑;介于体侧黑棕色斜纹与背部黑棕色“∧”形斑之间,一般有3条弧形浅棕色线纹,中间一条较宽,在此3条弧形线纹之间又有更细的、颜色更浅的弧形线纹,吻部也有与此类似的线纹,于是在背面有许多重叠相套的“∧”形线纹;四肢背面有粗、细相间的黑棕色横纹;肛两侧有黑棕色斑块;股部前后方及胯部为绿柠檬黄色、浅黄色或绿黄色。腹部白色略带黄色;雄蛙咽喉部密布深色小点,雌蛙色较浅。液浸标本深色斑纹明显。
第二性征
花姬蛙雄蛙体略小,具单咽下外声囊;咽部色深;雄性线明显。
卵
花姬蛙卵群粘连成片状,卵片单层,略成圆形,直径100-145毫米,漂浮于水面。卵粒直径1.1毫米左右,动物极黑褐色,植物极乳黄色或乳白色;卵粒外有胶膜2层。
蝌蚪
第29-31期的蝌蚪全长约30.0毫米,头体长9.0毫米左右,尾长约为头体长的233.3%。生活时背面黄绿色,散有稀疏的绯红色细点;尾基部至末端均为浅色,略透明,散有少数绯红色细点;体侧及腹面透明。液浸标本背面浅棕色。背正中自两眼间向后有两条深色短纵纹,二者在中部相距较宽,后端合而为一。一个第31期蝌蚪,后肢长3.5毫米,全长33毫米,头体长10毫米,尾长为头体长的2.3倍。头体背面扁平而体高;尾肌发达,尾鳍很宽,尤以下尾鳍为甚,尾高明显大于体高;尾肌及尾鳍由前向后逐渐窄细。吻宽圆;早期蝌蚪无外鼻孔;眼位于头部两极侧;出水孔在后腹部中线上;肛孔开口于尾基腹面中央;口位于吻前上方;均无唇齿和角质颌,上唇缘平滑,下唇缘有薄膜状的唇褶,其边缘有少数突起。一个第42期的变态期蝌,前肢刚伸出体外,体长11.0毫米,尾长24.0毫米;外鼻孔明显,下唇褶及突起尚存,背面斑纹开始出现。
生活习性
花姬蛙栖息海拔600米~700米的稻田边的草丛中、水粪池旁的土隙内、或小水坑里,多在夜间和清晨活动取食,以昆虫为食。在不同的环境下,花姬蛙的体色会有一定程度的变化,以更好地隐蔽于环境中,避免被天敌发现。
分布
花姬蛙世界分布:柬埔寨、中国、老挝、泰国、越南。
花姬蛙中原地区分布: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最北达甘肃文县,如云南省(河口瑶族自治县、屏边苗族自治县、景洪市、勐腊县、绿春县)、贵州省(罗甸县、望谟县、安龙县、兴义市、榕江县、荔波县、三都水族自治县)、湖北(宜昌市)、江西省(宜丰县、九连山)、浙江(南部的雁荡山、浙江天目山)、湖南(宜章、长沙、湘阴、南岳及衡山、江永、炎陵)、福建(诏安、漳州、龙岩、长汀、连城、厦门)、广东省(广州市、饶平县、大埔县、三水区、紫金县、电白区、吴川市、罗浮山、博罗县、惠东县、封开县、信宜市)、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澄迈县、三亚、崖县、文昌市、琼中五指山、陵水吊罗山、昌江坝王岭、五指山市、僭州、白沙、乐昌尖峰岭)、广西(凭祥、龙州、宁明、大瑶山、南宁、都安、阳朔、宜山、桂林、钟山、玉林、德保、那坡、桂平、平南县、东兴市、田林岑王老山、上思县十万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浦北县六万大山、容县大容山)。
繁殖方式
花姬蛙繁殖季节为3-7月,3月大雨后产卵,卵产于水田或静水坑内,卵产于水田或静水坑内,卵群粘连成片状,单层漂浮于水面略成圆形,一般在100-500枚。雌蛙每年可产卵两次。一个刚完成变态者,体长10.5毫米,背面斑纹清晰,已具成体主要特征。
物种保护
2004年,花姬蛙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花姬蛙被列入中原地区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药用价值
【性味归经】辛、苦,温。入肺、肝、脾、肾四经。
【功效主治】活血祛、祛风通络生骨胶囊,可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腰扭伤痛。
【用法用量】内服:泡酒服,50毫升。
【参考出处】《中国药用动物志》
参考资料
[科普中国]-花姬蛙.www.kepuchina.cn.2024-03-23
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林草局网站.2024-08-14
仙湖缤纷生命丨渐层纹饰,花姬蛙.深圳市仙湖植物园.2024-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