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唢呐
藏族唢呐(藏语: རྒྱ་གླིང་།,藏语拼音:Gyaling,威利转写:rgya gling),又因为藏语读音称做“嘉令”,形制与汉族唢呐近似,是藏族常用的双簧竖吹乐器。
藏族唢呐发音低沉,音色浑厚。过去用于演奏宗教音乐,现也用于器乐合奏或歌舞伴奏。流行于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四川省、云南省、甘肃省等省。藏族唢呐杆身木制,呈圆推形,上面开有8个(前7后1)音孔,音孔间镶有金属环饰。杆身上端装有铜质浸子,侵子上套有气牌和唢呐哨,杆身下端安着铜质唢呐碗。唢呐哨用芦苇制成,上口是扁平状的双簧簧片,下口为圆形哨座,套于侵子上。气牌为两块圆形薄钢片,分上下套在侵子上,中间夹有椎形装饰物,上片在吹奏时用以托住嘴唇,下片用来压紧杆身。
简介
藏族唢呐虽与汉族地区的唢呐构造一样,但杆身和唢呐碗都较粗大,全长约60厘米。通体装饰精细,外资美观。在铜唢呐碗上雕刻或镶嵌有对称的环形图案和花卉纹饰,并设有拴系飘带的铜环。整个唢呐犹如一件精美的工艺品,有欣赏和收藏价值。
构成
藏族唢呐由管身、喇叭口、芯子、气牌、簧哨构成,通长48厘米—72厘米。管身木制,多采用红木、乌木或檀香木等优质硬重木料制作,尤其用栗色檀香木制的最为名贵。管身呈圆锥形,后小前大,管体中空,两端通透,管上多开有8个(前七后一)圆形按音孔,音孔之间设有银,上面还嵌有色彩鲜艳的淡蓝色的松耳 石装饰。尤为独特的是,在布达拉宫嘎尔乐队里使用的嘉令,管身首端是由可以拔出的双层套管组成的。管首置有芯子,管尾套有可以活动的喇叭口。喇叭口又称碗,多用薄铜片卷制而成,也有使用银片制作的。一般碗长14厘米—26厘米,碗口直径12厘米—18厘米,在碗的上口、中部和碗口部分,分别嵌有对称的环形凸条图案或雕刻出花卉纹饰,碗口边缘一侧缀有铜或银环,供拴系丝穗飘带之用。芯子铜或银制,气牌为两块圆形铜片,分上下套于芯子上,中间夹以两个铜制圆球形装饰物。簧哨用芦苇制成,以采用当地高原水塘所产之芦苇为佳,上口是扁平的双簧簧片,下口为圆形哨座套于芯子上口。
吹奏
吹奏方法
藏族唢呐的吹奏方法是由弱吹渐变为强吹时,首先需要吹奏者找到弱起吹的正确感觉和方法:在气息沉下来的基础上,气流要细而缓,哨口要小,口腔要小但不要失去膨胀感,嘴唇要少含哨片,使哨片的振动面积由大变小。为了保持弱吹时腔体的膨胀感,喉、咽腔一定 要打开,气流一定要打到上腭处,共鸣腔里的声音要集中成一个“点”。当我们需要音量渐强时,首先要加强吸气肌肉的用力同时,呼气肌肉开始逐渐加大力量。口缝逐渐加大,哨口逐渐加宽,逐渐加大的气流始终冲向软、硬腭处;下颌骨逐渐向下拉,口腔也是由小到大,但要保持口腔内的控制力。在完成这一系列要求的过程中,感觉声音由一条线逐渐膨胀为满腔灌的强大声音。当然,这些只是对声音力度渐强的宏观控制概念,但由于在实践中,唢呐高、中、低声部的不同,不同调的唢呐以及在同一支唢呐上的不同音区、还有不同的簧片、不同的吹奏风格等等,使共鸣管、腔的位置及用力位置都有着复杂的变化,语言很难表达清楚,所以还是通过惯用的唢呐上、下把位高、低八度的不同吹奏对比,来实现对唢呐声音渐强的吹奏方法的宏观把握。
定调和音域
普遍藏族唢呐使用的D调高音唢呐,音域a1-b3。它的低音区发音厚实,略带沙沙声;中音区的音色刚健、明朗。容易发挥各种技巧,富有表现力;高音区的发音响亮、紧张,最高音则尖锐、刺耳,很少使用。经过改革的加键唢呐,已成为民族乐队中一组完善的乐器。高音加键唢呐,音域从g1-b3,音色柔和。
中音加键唢呐,音域从a-d3,是乐队中较理想的中音乐器,常担任主奏、独奏、领奏,并能同拉弦或弹弦乐器组合作。次中音加键唢呐,音域比中音加键唢呐低四度,从e-a2,发音坚实有力。低音加键唢呐,音域从G-a1,音色低沉浑厚。这组加键唢呐,音域达四个八度,音色协调一致,丰富了民族乐队的色彩与和声效果。吹奏唢呐,要用手指把音孔按满,音孔按不严,就会使发音不准或容易出噪音。演奏唢呐较为费气,音越高耗气量越大,一般不宜无间歇地长时间吹奏,但经过训练的演奏者,尤其是民间艺人,讲究有持久的耐力,时常运用“循环换气法”,使乐音不间断地长时间延续,甚至全曲一气呵成。
藏族唢呐的演奏技巧极为丰富,大致可分为口内技巧和手指技巧,在演奏中常常两者结合运用,其中有连奏、单吐、双吐、三吐、弹音、花舌、箫音、滑音、颤音、叠音和垫音等,还可以模仿鸟纲和昆虫的鸣叫。
唢呐的历史
唢呐于金、元时代由阿拉伯传入中国。唢呐:俗称“喇叭”。在中国各地广泛流传的民间乐器。发音高亢、嘹亮,过去多在民间的吹歌会、秧歌会、鼓乐班和地方曲艺、戏曲的伴奏中应用。经过不断发展,丰富了演奏技巧,提高了表现力,已成为一件具有特色的独奏乐器,并用于民族乐队合奏或戏曲、歌舞伴奏。
最初是流传于波斯、阿拉伯一带的乐器,就连唢呐这个名称,也是阿拉伯语Zurnā的音译。唢呐大约在公元三世纪在中国出现,新疆拜城克孜尔石窟第38窟中的伎乐壁画已有吹奏唢呐形象。在700多年前的金、元时代,传到中国中原地区。到了明代,古籍中始有藏族唢呐的记载: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唢呐已在中国普遍应用。明代武将戚继光(1527-1587)曾把唢呐用于军乐之中。在他《纪效新书·武备志》中说:”凡掌号笛,即是吹唢呐。”较详细的记载见于明王圻编《三才图会》(1607年刊):唢呐,其制如喇叭,七孔;首尾以铜为之,管则用木。不知起于何代,当军中之乐也。今民间多用之。”明朝王磐《朝天子.咏喇叭》则是描述唢呐最好的文章:“喇叭,唢哪,曲儿小,腔儿大。来往官船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器乐选购与维护
器乐选购
制作藏族唢呐的木料,选材必须是很讲究的。我从小到大吹过很多种类木料的唢呐,适和制作藏族唢呐的木料有以下几种:大红木,花梨木,枣木,红酸枝,乌木,红木,老红木,黑檀木,大叶紫檀木,小叶紫檀木,这些木料都生长在热带雨林,生长缓慢。木料坚硬结!但是用太硬的木料制作唢呐音色不震动!发音好一些的要属老红木和檀香紫檀。紫檀木有两种,一种是大叶紫檀木,一种是小叶紫檀木。在视觉怎么分辨大叶紫檀和小叶紫檀唢呐呢?大叶紫檀——首先看大叶紫檀的木纹图案,线条宽,棕眼长,表面光滑。新做出来的大叶紫檀唢呐颜色为紫红色,2,3个月后唢呐木料颜色根据接触空气,氧化明显变深紫黑色,或黑褐色,无檀香味!大叶紫檀的木沫为紫红色,如途在衣服上或手巾上不容易掉,像血状。也有人称之为鸡血檀!大叶紫檀唢呐的木料震动声音,明亮,干脆,浑厚,比较适用于吹合奏曲的唢呐!再说说檀香紫檀,外观看,木料颜色为棕红色,木纹细腻,棕眼细小,光滑。木料里散发着淡淡的檀香味。小叶紫檀的声音震动也为比较脆亮,但缺少点柔和的音色。比较适用于吹合奏曲。红酸枝,一般的清代的古家具有一些是真正的老红木,现在的老红木已经很稀有了,很难买的到。在木料厂找老红木,很难找到,上万根木料里也就能找出1到2根是本色纯黑的老红木。有的木料厂没有这种纯黑老红木,一般都是用普通的浅颜色红木,用一些化工原料加以处理后,使木料颜变深,充当老红木卖。如果经常吹这把唢呐,手指和木料经常摩擦,两个月左右,在唢呐音孔上或唢呐杆的内堂颜色就会变浅,或变白。这就是假木料!有些厂家用一些烂杂木做的唢呐!用小刀或者是用砂纸在你的乐器不明显的地方稍微的弄一点木削下来,马上就会水落石出。也有一些厂家用乌木和黑檀木充当红酸枝乐器卖。那么老红木和普通的红木在声音上有什么区别呢?一般年久的老唢呐吹出来的音色,要比新买的唢呐音色要好很多,音色熟,不刺耳。木管乐器要比铜管乐器体现更明显些,这说明新乐器新木料是需要一段期间磨合的,要演奏者把乐器的声音吹开!一般厂家做木管乐器也是这样,先买完木料,先存放1到2年在制作。这样木料里一些水分和物质自然的氧化后,做出的乐器才好用,而且做出的乐器还不容易裂!老红木也是这样,原木是很早就被砍伐的了,也许是在热带雨林里枯死的老红木树,或者是砍伐后,当时没人运走,经受常年的风吹雨打,木料自然氧化变黑。只有这种红木才能称之为红酸枝。檀香紫檀名贵但好买,这种老红木实在难买!这种老木料做出的唢呐,音色钢中有柔,不管是吹歌或吹曲,都含有水亮的优美音色!普通的老红木则音色稍软,缺少刚亮的音色。
器乐修护
藏族唢呐的整修能力,几乎占了整个唢呐演奏能力的一半以上。由于还没有完全掌握修哨子的方法,因此经常可以看见的情况是:哨子容易损坏,变形,或者不好吹。总之初学唢呐者最大的障碍,就是哨子的问题。各地的唢呐规格出入颇大,相对的,所用的哨子也是五花八门,各异其趣。从材料、尺寸规格、制作方法,乃至于演奏方法,都有所不同。唢呐种类,包括了台湾唢呐、藏族唢呐、两种广州市唢呐、三种北京唢呐、两种苏州市唢呐,以及其他一些少用的地方性唢呐。其中合奏使用的唢呐就有近十种之多。而所用过的哨子,种类也不少,大概也有近十种之多。如果把这十种哨子。
如果只要求有声音,音可以吹准的话,大概八成都可以互相套用,只有少数规格特殊,差异过大的才无法任意配套使用。但是如果要能吹得顺手,可能比率就会大幅降低到少数几种,甚至于只有唯一的对应而已。由此可以发现,哨子与唢呐的配合,是相当重要的。以一般合奏用的国乐唢呐来说,市面上可用的哨子较多。然而即使是同样的藏族唢呐
,对于不同的人来说,也必须选用不同的哨子。这是由于演奏者个人的演奏习惯所决定的。
哨子,是随着自己吹法的改变,也有相当的变动。所以整个看来,藏族唢呐的哨子实在很难订出一个标准:
1. 哨子的差别,包括了软硬、厚薄、长短、宽窄、肥瘦、大小、扇面角度,以及其他无法描述的细微型制上的差异。挑选的时候,主要还是凭藉经验的累积。
2. 芦苇原本是圆形的,经过烫烙以及绑哨的步骤,才成为哨子的模样。而这两个步骤都是由手工操作的,自然会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对于哨子的烫烙以及绑哨步骤,必须拥有能够自行处理调整的能力。
3. 根据使用目的之不同,应使用不同的哨子,并以不同的方式整修之。看乐曲需要的音色、音量、融合度等要求,来整修出不同目的的哨子。
4. 在第3点的不同处理过程中,应该尽量维持音准的稳定性以及规格性。也就是说在换用哨子时,不至于对音准的控制造成负担为原则。
5. 由于哨子纤维从不稳定到稳定乃至老化,有一定的进程与寿命,因此维持适当数量以及哨龄的备用哨子,是相当重要的。最低限度应该有各相差一周的两个备用哨才够。
6. 修哨属于唢呐根本技术之一,因此不可假手他人。
7. 修哨难免有挫折,而且成功比率有时较低,在精神以及金钱方面造成损失。此时唯有体认修哨不易的事实,并努力磨练修哨技巧,掌握正确吹奏方法,才能较快进入状况。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