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云龙
鲍云龙(1226-1296),南宋时期的人物,字景翔,自号鲁斋,出生于徽州歙县霞峰(现属于安徽省歙县上丰乡霞江村)。他在学术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尤其精通易学。鲍云龙曾在宋宝佑六年(1258年)成为举人,并在景定年间(1260-1264年)获得进士头衔。他的教育生涯主要是在家乡教授学生,进入元朝后,他选择不再担任官职,直至去世。鲍云龙的主要作品包括《天原发微》、《大月令》和《筮章研几》等,其中《天原发微》被收录于《四库全书》。
人物经历
鲍云龙在学术上的贡献尤为突出,尤其是在易学领域的研究。他认为秦汉时期的学者对于天道的研究要么过于注重技术细节,要么陷入虚无主义,导致人们无法真正理解宇宙的本质。因此,他撰写了《天原发微》一书,通过结合《周易》来探究天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天地人神的道理。书中首先列举了其他学者的观点,然后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鲍云龙根据《易大传》中提到的天数二十五,将书籍分为二十五个篇章,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察和分析。这些篇章涵盖了诸如太极、动静、静动、辨方、元浑、分二、衍五、观象、太阳、太阴、少阳、少阴、天枢、岁会、司气、卦气、盈缩、象数、先后、左右、二中、阳复、数原、鬼神和变化等多个主题。在他的解释中,太极被视为一切事物的根本,而动静则描述了万物的发展变化。他还探讨了体用关系、方位理论、天道运行、阴阳分化、八卦形成、星象配置、大衍之数、十二次、七十二候、易经与历法的关系、挂气说、闰年的计算方法、河图洛书的意义、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的区别、左旋右旋的概念、数字的重要性、复卦的地位以及天人变化的规律。鲍云龙的作品虽然引用了扬雄的一些观点,但也因为这个原因显得有些庞杂。然而,总体来说,《天原发微》结构严谨,对于《易大传》的义理有所创新,对于象数之学也有不少补充和完善之处。这本书在元代元贞年间由同乡郑昭祖出资印刷,方回和戴表元为其撰写序言。到了明代初期,鲍云龙的族人鲍宁根据赵汸的说法,在书中加入了上百条注释,并重新编写了篇目的名称,还摘录了鲍云龙与方回的对话作为重要内容放在书的开头。尽管如此,鲍宁对原著的改动较大,使得版本与元贞刊本有所不同。目前流传较广的版本是《四库全书》中的版本。
轶事
鲍云龙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学者,也是历史上首批登上黄山最高峰——莲花峰的人之一。这一壮举发生在宋咸淳四年(1268年),当时他与国史院编校吴龙翰、文士宋复一同游黄山,他们携带食物,经过三天的努力,成功攀登至莲花峰顶。在这次旅行中,他们在山顶过夜,欣赏了美丽的星空。吴龙翰后来记录下了这次旅程的经历,并创作了一篇文章和诗歌,这是目前已知最早有关游览莲花峰的文字资料。遗憾的是,鲍云龙在登山过程中吟诵的诗歌并未保存下来。他们的这次探险活动比明朝著名旅游家徐霞客的黄山之旅早了大约三百年。
参考资料
《天原发微》五卷.彩版,南宋鲍云龙撰.秘术网 .2024-08-13
趣说黄山:古代谁第一个界定了黄山最高峰 .个人图书馆.2024-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