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西清真寺
1916年,经韩世荣、于耀、王子良等回族群众发起,在林西县几家大买卖商行捐集、克什克腾旗、赤峰等清真寺、商号资助、回族群众写“乜帖”募集资金后,在县城西街占地6亩建起1所小型中国清真寺。三间小“大殿”,系土木结构,形似道士帽,两头的两间突出,中间缩进一段檐廊,廊中有石墩木柱。大殿设两扇大门,堂室内便是礼拜诵经处。大殿北侧盖三间土房,供阿訇起居。此为林西清真寺雏形。
林西清真寺发展简史
1931年,在原小“大殿”南建起大殿,系砖木结构,大殿宏伟雄大,崇台列阶,飞檐流脊,雕窗漆柱,古色古香。殿堂内宽敞明亮,为“明五暗十五”结构,即表面看是五间,实际占地面积是十五间。殿内陈设典雅讲究,果子松地板,上铺三行条毡,供教民礼拜之用。大殿北侧设有三间北讲堂(阿訇住所)。
1941年,在右侧又盖南讲堂五间。后来南讲堂几经修,扩建了水房、沐浴室。沐浴室内,南面有炕,东北面有淋浴间,中间设水池,池边有石座,系“小净”之处。室内备有青铜汤瓶、漏灌。水房东备有膳房,置炊具,以便在圣会、法图麦会做查撒用。
1955年在政府关怀重视下,由从阿訇主持,将原小“大殿”拆除,扩北讲堂4间,筑围墙、建二门、铺甬路、修裙墙。清真寺院更加肃穆幽静。“文化大革命”期间,林西清真寺亦遭受破坏,礼拜大殿、讲堂、水房均被移作它用。
1980年,县政府拨款将修复清真寺礼拜大殿,重新为回族群众所用。原礼拜大殿建筑70余年,基础塌陷,梁柱倾斜,有的大柁底柁变形,房脊受压严重,难能修复。
1995年,回民群众酝酿重新翻建礼拜大殿。在任阿訇从炳贤及寺管会组织成立重建大殿工程建筑领导小组。重建礼拜大殿工程,自1996年5 月设计施工,到1997年竣工交付使用,历时一年零四个月。此次建成的大殿,堪称为古典建筑风格与现代建筑技术的完美合璧,从前出檐廊,合有复厦的巧构,到钢筋混凝土的基座,殿顶月牙的雕饰,琉璃瓦的飞檐流脊,都给新大殿增添几分风采。新大殿设计师为李德明,由林西建筑工程队施工,队长为回族人李化阁,建筑总监工为陈振文。建筑资金来源:自治区、赤峰市、林西县、林西镇四级政府拨款资助;外埠清真寺寺管会及穆斯林捐助资;部分县直机关及回族聚居地的回民营子和西街居委会捐助;回族群众自愿捐献“乜帖”。为了对建大殿给予资助的单位和个人表示嘉赏,在清真寺院内增修了一面大理石屏风,屏风正面镌刻阿拉伯语“清真言”,背面镌刻《敬修清真寺,弘扬伊斯兰》的碑文。上列各级政府、各机关单位捐资情况,开列了无私捐献“乜帖”的穆斯林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