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守灵

守灵

守灵是一种民间习俗,守在灵床、灵柩或灵位旁。守灵也称守夜。古人认为人死后三天内要回家探望,因此子女守候在灵堂内,等他的灵魂归来。每夜都有亲友伴守,直到遗体大殓入棺为止。演变到现在,守灵便是亲人们聚在一起,悼念死者,抒发缅怀之情。

引证解释

1、道家对心脏的别称。

《黄庭内景经·心神》:心神丹元字守灵。梁丘子 注:心为藏府之元,南方火色栖神之宅,故言守灵也。

2、守护在灵床、灵柩或灵位旁。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三:儿媳两个也不守灵。

《红楼梦》第一一○回:宝玉、贾环、贾兰是亲孙,年纪又小,都应守灵。

《醒世姻缘传》第六十回:狄希陈道:“我在此守灵哩。爷爷与相大叔俱在这里,我怎好去的?”

沈从文《边城》二十:剩下几个人还得照规矩在棺木前守灵过夜。

基本含义

它是一种民间的习俗,就像古代新娘子要坐花轿,过年要分压岁钱一样。活着的人对去世的亲人的一种纪念。因为活着的人认为,亲人虽然死了,但灵魂还在人间。所以在去阴间前,回到家里看一看。亲人怕灵魂在回家的路上迷路,会点一盏灯,放在亡灵旁边。活着的人害怕灯熄灭了,而使亡灵找不到家,于是就彻夜坐在遗体旁边,保证那盏指路灯是一直燃烧的。故曰“守灵”。

人死后,遗体要在家中稍事停留,谓“停灵”。入夜,则由家属守护在旁,以尽孝道。守灵基本上以三天为限,有在住宅内的灵棚、灵堂内守灵的,也有在殡仪馆内租礼厅守夜的。在郊县现在还有"搁三朝"之举。《礼记·问丧》中有“三日而后殓者,以俟其生也。三日而不生,亦不生矣。孝之心亦益已衰亦。家室之计,衣服之具亦已成矣。亲戚之远者亦可以至矣。是故圣人为之决断,以三日为之礼制也。”所以守灵三夜,并不完全出于迷信,而是三天的时间,准备工作都全了,远方的亲戚、朋友也能赶到,足以尽人情。

古时候,达官贵人死后会有不少的陪葬物,其中会有活物,比如,陪葬的人、公鸡等。在他们陪葬前会请一些法师禁他们的灵魂,使他们永久地守护主人。以人殉葬的制度是终止于明朝朱祁镇皇帝(朱祁镇)末年的,当然后代的人都越来越懂得尊敬生命了。

守灵方式

过去守灵大多在家庭进行。随着人口的增加而同时带来的住房紧张问题,使原来在家庭进行的守灵活动受到 限制,因此,守灵的方式也出现了变化。主要有家庭守灵和在殡仪馆守灵二种。

家庭守灵

家庭守灵就是在家中腾出房间,按灵堂的要求布置,亲友和子女日夜守候在灵堂,接待前来吊丧的亲朋好友。家庭守灵,既要安排好守灵人,准备午夜的点心和应急备用的药品,又要注意电、煤气、火烛的使用安全。

殡仪馆守灵

在家中守灵布置起来比较麻烦,事后还要拆除整理。要腾出地方做灵堂,这对住房不宽裕的城里人更是捉襟见肘。如今,殡仪馆内已经有了守灵这一服务项目,既可以开追悼会,又可以守灵。守灵厅内家常用具一应俱全,省却了丧家许多烦繁琐之事。

苗族守灵

老人去世后苗族人守灵,媳妇必须身着盛装、佩带银饰守在灵旁。

参考资料

资料.汉典.201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