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济桥
康济桥位于广东省珠海市南溪村,是香山县历史上著名的桥梁之一。
历史沿革
康济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据《道光-香山县志卷二》记载,大坑桥是康济桥的前身,最初采用石材建造,但在道光五年(1825)之前多次倒塌,最终在同年使用木材重建。到了同治元年(1862),大坑桥再次使用石材重建,并更名为康济桥。《香山县志续篇卷四—梁津》中提到,康济桥是由当地居民郑潮等人倡议修建的,得到了南屏乡陈军守善周的支持,筹集了一万余银元资金。该桥在咸丰十一年(1860)开始建设,于同治元年(1862)完工。康济桥是一座花岗石条砌成的石拱桥,拥有七个相同的孔洞,因此也被称为“七眼桥”。桥身两侧分别镌刻有“康济桥”和“万派朝宗”的字样。随着时代的发展,康济桥成为了岐关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这条公路上唯一一座宏伟的石拱桥。然而,在上世纪60、70、80年代,康济桥经历了三次改造,最后一次改造是为了拓宽岐关公路,改建为四孔桥,原有的石刻和古朴风貌未能得到保存。尽管如此,康济桥仍然屹立在原地,只是缺少了明显的标识。
传说轶事
康济桥在当地有着丰富的民间传说。其中一则广为人知的是关于一位名为薛欢的大力士的故事。据说,这位生活在清乾隆的大力士居住在南溪村,以其超凡的力量和惊人的食欲闻名。他在农闲时节会前往澳门购买货物转售,或者帮助他人搬运货物以获取额外收入。在康济桥的重建过程中,由于巨石过于沉重,工人们难以将其提升至所需高度。此时,薛欢挺身而出,凭借其强大的力量独自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令众人惊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