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唢呐
彝族唢呐,彝族双簧气鸣乐器。彝语称莫合、莫轰、拜来、泽乃等。因其全体制作材料为木料,又称彝族木唢呐。主要流行于贵州威宁、毕节市、六盘水市以及凉山彝族自治州的甘洛县、喜德县、布拖县等地。
形态特征
彝族唢呐造型古朴,尺寸大于常见的铜碗唢呐。其组成部分包括簧哨、芯子、管身和喇叭筒。不同规格的唢呐高度差异显著,最小的约45厘米,最大的可达90厘米,普遍见的高度大约为72厘米。簧哨采用芦苇或麦秆制成,长度通常为2厘米。芯子材质多样,既可以是木质也可以是金属,形状为上细下粗的锥形管状体,顶端套入簧哨,底部插入管首。有些芯子则是漏斗状,与气牌一体成型,直径和高度均约为5厘米,内部设有插管用于固定簧哨,末端同样插入管首。管身通常由红木、梨木或椿木打造,长度约45厘米,尾部外径2.4厘米,表面分布着七个或八个圆形按音孔,七孔版本无背孔,八孔版本的第八孔位于背部,孔径0.6厘米。管身下方连接的是用椿木或棕榈杆旋制的喇叭筒,筒身纤细,口径较小,高度22厘米,上口外径4厘米,内径2.3厘米,下口外径12厘米。
参考资料
非遗名录:大号唢呐 .彝族人网 .2024-09-25
寻访藏在彝寨里的非遗——唢呐.麻辣社区.2024-09-25
听!会理彝族长号唢呐声声话传承.凉山新闻网.2024-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