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阔叶丰花草

阔叶丰花草

阔叶丰花草(学名:Borreria latifolia (Aubl.) K. Schum.)是茜草科纽扣草属披散、粗壮草本植物,被毛;茎和枝均为明显的四棱柱形,叶片椭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度变化大,边缘波浪形,鲜时黄绿色,叶面平滑;叶柄扁平;托叶膜质,花数朵丛生于托叶鞘内,无梗;小苞片长于花萼;萼管圆筒形,花冠漏斗形,浅紫色,裂片线形。果椭圆形,种子近椭圆形,两端钝,5-7月开花结果。

原产南美洲。约1937年引进广东省等地繁殖作军马饲料。

该种生长快,现已逸为野生,多见于废墟和荒地上。

形态特征

披散、粗壮草本,被毛;茎和枝均为明显的四棱柱形,棱上具狭翅。

叶椭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度变化大,长2-7.5厘米,宽1-4厘米,顶端锐尖或钝,基部阔楔形而下延,边缘波浪形,鲜时黄绿色,叶面平滑;侧脉每边5-6条,略明显;叶柄长4-10毫米,扁平;托叶膜质,被粗毛,顶部有数条长于鞘的刺毛。

花数朵丛生于托叶鞘内,无梗;小苞片略长于花萼;萼管圆筒形,长约1毫米,被粗毛,萼檐4裂,裂片长2毫米;花冠漏斗形,浅紫色,罕有白色,长3-6毫米,里面被疏散柔毛,基部具1毛环,顶部4裂,裂片外面被毛或无毛;花柱长5-7毫米,柱头2,裂片线形。蒴果椭圆形,长约3毫米,直径约2毫米,被毛,成熟时从顶部纵裂至基部,隔膜不脱落或1个分果爿的隔膜脱落;种子近椭圆形,两端钝,长约2毫米,直径约1毫米,干后浅褐色或黑褐色,无光泽,有小颗粒。花果期5-7月。

产地生境

常生于红壤上,见于1000米以下废墟、荒地、沟渠边、山坡路旁或为田园杂草。为喜光性杂草,常生于红壤上。

原产南美洲。分布于广东南部,海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省福建省南部和浙江省南部。

主要价值

1937年引进广东省等地作为军马饲料,70年代常作为地被植物栽培。

植物危害

一般性杂草。为中国华南地区常见杂草,入侵茶园、桑园、果园、咖啡园、橡胶园以及花生、甘蔗、蔬菜等旱作物地,对花生的危害尤为严重。生长繁殖迅速。

阔叶丰花草主要在夏秋季节危害农作物,具有惊人的繁殖能力,其幼苗一旦长出即迅速生长,并很快形成很大的种群,对作物尤其是作物的幼苗造成很大的危害。同时,它还能在其生长的环境中分泌一种有毒物质,抑制其他种类植物的生长,从而达到快速扩张和群集生长的目的,因此,一些植物学者或专家形象地将其称之为“草中鲨鱼”或“绿色植物癌症”。

阔叶丰花草在其发生地全年均可发生,喜生于阳光充足或有散射光的地方,多发生于旱坡地及路边蔗地,沟渠、村寨边、地角空地及管理粗放的蔗地也较为常见,一般于4月底至5月初开始萌发,并初显群集生长的势头。阔叶丰花草在5月后进入生长盛期,大部分6月开始至10月陆续开花结果,部分花期可延伸到12月份。在一年的发生消长过程中,很大一部分发生阔叶丰花草的蔗地会随着甘蔗中耕管理和伸长封行而有所回落,但是由于其具有很强的营养繁殖能力,斩断的茎节仍能长成新的植株,一旦条件适宜,便又可再次发生为害,因此,阔叶丰花草在临沧部分蔗区的发生呈现出逐年扩张的趋势。

防治方法

该种的茎叶稍多汁,不耐高温、荫蔽和脱水,应在开花结果前将其拔除,亦可配合伏耕和秋耕除草,降低其长势和繁殖力。可利用草甘膦或四丙酸钠等除草剂防治。

对阔叶丰花草的防除,一定要坚持治早治小的原则和持之以恒、综合防治的办法,才能收到明显的效果。

人工铲除抓住其茎叶多汁,不耐高温、荫蔽和脱水的特点,在发生初期或开花结果前结合中耕管理将其拔除或铲除,同时认真清理和处理其残体(例如烧毁或用作沤肥),尽可能降低其长势和繁殖力。

化学除草剂杀灭充分利用化学除草剂的作用机理,选择低毒高效的除草剂进行防除,施药时,注意保持喷头与标靶植物的距离,防止发生药效漂移伤害甘蔗;由于阔叶丰花草属于双子叶作物,建议选用具有选择和内吸传导性的激素型苯氧乙酸类除草剂二甲四氯防除,其效果较为理想。

1.人工铲除抓住其茎叶多汁,不耐高温、荫蔽和脱水的特点,在发生初期或开花结果前结合中耕管理将其拔除或铲除,同时认真清理和处理其残体(例如烧毁或用作沤肥),尽可能降低其长势和繁殖力。

2.化学除草剂杀灭充分利用化学除草剂的作用机理,选择低毒高效的除草剂进行防除,施药时,注意保持喷头与标靶植物的距离,防止发生药效漂移伤害甘蔗;由于阔叶丰花草属于双子叶作物,建议选用具有选择和内吸传导性的激素型苯氧乙酸类除草剂二甲四氯防除,其效果较为理想。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