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治明
梁治明是东南大学教授与基础科学系副主任,著作有主编《材料力学》等。
梁治明
他的大哥就是中国当代大学者,散文家、教育家梁实秋先生。1936年7月他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系,后在昆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任教,1941年10月考取清华大学第五届公费出国留学,1945年10月在美国获得麻省理工学院(MIT)科学博士学位,立即回国。1946年8月起任中央大学土木系教授、土木系主任,解放后续任任南京大学土木系教授、系主任主任。1952年院系调整,成立东南大学力学教研组,他任主任,1954年前后,梁治明兼任南京工学院教务部主任。1958年前后,由数学、物理、化学、力学、体育等教研组组建成基础课部,梁治明兼任部主任。1961年更名为基础科学系后,任系主任,直到1966年,因政治形势剧变和身体欠佳,不再担任行政职务。
50年代梁治明是全国力学编审委员会材料力学编审小组成员,后来又担任过材料力学编审小组副组长。
教材和教学方法
1952年院系调整后,采用苏联的教材和教学方法。当时,多数教师对苏联教材和教学方法感到不太适应。梁治明积极带头组织与参加教学活动,对有些难处理的内容和难掌握的方法,他给大家作示范性讲课。其他教师试讲时,他都积极地提出建议和看法,对大家有很多启发和帮助。对个别特别难讲、难懂的内容,他常与有关主讲老师研究、讨论,使这些难点内容得到较好的解决。对教研组一些具体,细小的工作,梁治明也关心过问,从不马虎。由于他的积极领导和身体力行,力学教研组的工作很快有了起色,得到院领导的赞赏。在以后的长时期内,力学教研组成为全院工作搞得较好的教研组之一。
讲学内容
梁治明主讲"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等多门课程;为本教研组教师的进修提高,讲过"弹性力学"和"光测弹性力学"等;又为南京市有关高校教师和科技人员讲过"塑性力学"课程;还为其他院校讲过"工程制图"和"土力学"等。
梁治明讲课深入浅出,精辟生动,板书清楚,其"治学严谨、明理尚实"一直为师生所称颂。50年代就被公认为全院讲课特别好的几位名师之一。兄弟院校有关教师来校观摩听课时,都专门来听梁治明的课。1952年,为了垫补1954年无毕业生招了二年制的大专班,梁治明主动承担这个班级的讲课任务。虽然讲课时数少,学生程度不齐,但由于梁治明的课讲得好,使这个班的学生感到对学习力学困难不大。长期以来,凡是听过梁治明讲课的师生,无不异口同声的称赞他的课讲的真精彩,认为听他讲课是一种享受。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梁治明一向有其高见。他认为有些教师水平不低,但就是讲课不好,学生听不懂,问题可能就出在没有把自己对问题的思考过程,来龙去脉,源源本本地讲给学生听。
1955年起东南大学力学教研组承担了全国统编教材《材料力学》的编写任务。梁治明带领几位教师认真编写,于1958年正式出版,之后一再印刷再版,在国内沿用了几十年,得到较好的评价。
50年代学校以教学为主,科研相对较少。从那时起,梁治明常为业务单位无偿地解决一些实际工程问题。60年代初起,梁治明开始带研究生,较多的参加科研工作。
人格品行
梁先生作风正派,平易近人,他是二级教授,但没有大教授的架子。对教研组的年轻同志,更是关怀备至,他既是年轻教师的领导,又是师长。几十年来梁治明勤勤恳恳为高等教育事业倾注了毕业精力,为国家培养了数千名工程技术人才,而他自己始终是两袖清风,1990年临"走"前嘱咐梁师母,走后随即火化,不换衣服,不留骨灰,不开追悼会,不举行告别仪式,在人生旅程的最后一站更是表现了高风亮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