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西铺村

西铺村

王村镇西铺村位于王村东南约1.4公里处。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属长山县正西乡

西铺村文化底蕴深厚,毕氏家族文化源远流长,明末曾出过一门二尚书。清代康熙年间,著名文学巨匠蒲松龄应邀来毕家设馆授徒, 历经30余年。蒲松龄一面教书,一面博览毕府内万卷藏书,在万卷楼旁一座名为聊斋的砖瓦房内完成了脍炙人口的《耳中人》、全部俚曲及其他杂著。

村中的蒲松龄故居分馆(蒲松龄书馆)是明末户部尚书毕自严家 宅的一部分,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毕氏故居原以狮子大门、仪门、过厅、对厅、五层家眷楼、石隐园为中轴线,附带东、西跨院的明清古建筑群,建有绰然堂、振衣阁、万卷楼等,占地45亩,后由毕自严的儿子毕际有缩建为25亩。分馆位于毕宅东跨院,约占毕府总面积的十分之一。

地理环境

石隐园位于泌阳河之畔,系毕自严所建。园内有引泌水修成的人工湖,假山傍水,怪石林立,亭台碑廊错落有致,布局严谨,具有江南园林特色。万纺山小有峥嵘,拥有各具特色的玄象、灵壁、魁星、月窟、菡萏、凤翔、垂云、太仆、秋鹰、峨豸等石景,号称“十友”,石隐园也因此而得名。石隐园内建有远山亭、迟月亭、霞绮轩、同春堂、碑廊等景观,引人入胜。园内有两株古银杏树,传为明代所植。霞绮轩是石隐园中的重要建筑,原为毕氏家祠,当年蒲松龄曾在这里避暑写作。

万卷楼是毕府东跨院最后边一幢主体建筑,高三层,四开间,两进深,四周回廊,面积800平方米,始建于明末。抱柱上原有“万卷藏书宜子弟,十年树木起风云”楹联。万卷楼内原有藏书近五万册,种类繁多,是当年著名的私家藏书楼,明清时为中国八大藏书楼之一,与宁波市天一阁”齐名。后因战乱等原因将藏书移于振衣阁,万卷楼辟为他用,1964年原楼被毁,2000年在原址重建万卷楼。

建筑设计

振衣阁是一幢砖木结构的双层楼阁建筑,面积180平方米,建于明崇祯八年(1635年)。原在毕氏后花园“石隐园”中,后由毕际有挪于“厅事,左贮先振衣阁与蝴蝶松少保遗书”。当时正值毕自严遭诬陷免官一年后又被朝廷重新起用时,振衣阁便寄寓了拂拭衣衫不使尘垢污身、冤狱得洗后心情舒畅之意。原匾额有“崇祯乙亥荷月上浣练坡佐书”字样,“文革”中被毁。振衣阁分上、下两层。一层墙壁上原挂有一幅蒲松龄亲笔书写的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现在悬一幅国画《会晤图》,描绘蒲松龄与享誉大江南北的文坛领袖王士祯会面时的场景。

从振衣阁楼上凭栏俯视,有一株醒目的“蝴蝶松”。它是中国北方少见的日本五针松,明末由江南移来毕府前已经整成蝴蝶型,整株犹如巨蝶展须振翅。当年蒲松龄在闲暇时常来观赏奇景,寄托情思。此松于1964年开过花,花小而密,直到1970年代后期还枝青叶绿,但因后 来管理不善死亡,今仅存枝干。

绰然堂原建于明崇祯七年(1634年),是毕自严晚年为子孙设立的家庭学馆。也是蒲松龄教书、读书、著书和冬日休息的地方。后于清光绪年间倾,1984年在原址重建。“绰然堂”取意《孟子。公孙丑下》:“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乎哉?”。绰然堂青砖灰瓦、斗拱飞檐。原有浑然天成的隶书匾额,落款是“崇祯甲戌白阳老人题”,是毕自严明崇祯七年(1634年)所书。史料记载,蒲松龄当年教的是毕际有的8个孙子。蒲松龄在此编写了《小学节要》《宋七律诗选》《日用俗字》等许多启蒙教材和通俗读物。

毕自严纪念馆原是毕自严所建的毕氏先祠,建于明崇祯八年(1635年),其孙毕盛钜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把毕自严的画像、圣旨、遗物藏于此处。2003年对毕氏家祠进行抢救性保护,改建为“毕自严纪念馆”。

毕氏家族在明朝末年富甲一方,科举连第,共计得到了万历天启崇祯三代皇帝的封、赠、褒奖的圣旨33道之多。毕家把这些圣旨视为传家宝,密藏在石隐园振衣阁中。后因后裔分家,圣旨也分藏于各家。“文革”时,大多被当作四旧查抄烧毁,有4道圣旨侥幸保存至今。

参考资料

周村区王村镇中心学校“蒲松龄书馆”研学游.周村区人民政府.2024-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