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国家深海基地

国家深海基地

国家深海基地,位于山东省青岛市,是中国首个、世界第五个深海技术支撑基地,于2022年6月通过竣工验收。

国家深海基地占地390亩,海域62.5公顷,总建筑面积约2.6万平方米,由青岛建安集团承建,项目一期工程总投资4.95亿元人民币。该基地建有科考船专用码头、深海装备维修保障车间、试验检测水池、深海超高压环境模拟实验室、向阳红81船、综合科研业务办公楼等基础设施。此外,该基地承担了一批中国国家级重点项目,如国际海底管理局历史上首个联合培训和研究中心——“中国—国际海底管理局联合培训和研究中心”在此举办和成立。

2015年3月,国家深海基地正式启用,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向阳红09号”母船停靠在该基地码头。

基地简介

国家深海基地项目占地390亩,征用海域62.7公顷。项目一期工程总投资4.95亿元人民币,总建筑面积24526平方米。

深海基地项目在国内史无前例,是继俄罗斯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深海技术支撑基地,将建成面向全国具有多功能、全开放的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为实现中华民族“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宏伟夙愿,维护中国的海洋安全和海洋权益具有长远战略意义。

未来的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将凝聚全国深海科学研究的力量,吸引国内外海洋科技高端人才,成为深海科学技术开发的引擎以及深海产业孵化的桥头堡;将为青岛市蓝色经济区建设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引导青岛成为深海装备及相关产业的重要基地,成为带动青岛市经济持续发展的引擎。

国家深海基地是面向全国深海科学研究、海洋资源调查、深海装备研发和试验、海洋新兴产业服务的多功能、全面开放的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为深潜器及其工作母船提供地面保障,在山东省青岛市所辖即墨区山卫镇东南部建设,批准征地面积390亩,征用海域62.7公顷,总建筑面积24526平方米,一期总投资为4.95亿元。国家深海基地将分两期建设,第一期完成包括码头、厂房和实验室等在内的基本设施建设,具备业务化运行能力;第二期完成深海潜水器工作母船在内的全部基础建设并投入业务化运行。国家深海基地筹备组正在进行项目规划设计、国内外调研、办理征地和征海等工作。深海基地能为各类深海科研提供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深海科研所需装备和技术支撑,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发挥国家级深海研究基础平台的作用,以大量的第一手科考信息,开展多学科、综合性的科学研究;推动以深海生物基因为代表的深海产业发展,并承担深海科学普及等任务。

国家深海基地不仅是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业务化运营单位,还将为中国各类深海科研提供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深海科研所需装备和技术支撑,发挥国家级深海研究基础平台的作用。深海基地也是潜航员选拔和培训地,正在做潜航员选拔、培训和定级标准的研究,并计划2013年招收中国第二批潜航员,人数为4至6名。截至2012年7月,中国有三名潜航员,分别是“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主任设计师叶聪,中国自主选拔、培养的首批潜航员唐嘉陵和付文韬。

规划方案

2012年6月12日,国家海洋局对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报送的《国家深海基地总体规划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作了批复,原则同意深海中心提出的《方案》,并要求深海中心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建设的原则组织实施。《方案》依据《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国际海域资源调查与开发“十二五”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国家深海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等文件要求,结合深海中心的功能定位及主要职责而制定,将满足深海中心的各项功能要求放在规划设计的首位,并充分考虑业务发展的前瞻性和建设规划的完整性,同时也为长远发展预留了余地和拓展空间。深海基地主要用于深海和大洋资源的勘探、调查、深海观测,深海大型装备的维护、设备改造,以及对7000米级载人潜水器——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维护、维修、保障以及对潜航员的选拔培训和管理等。

国家深海基地总规划用地26公顷,用海62.7公顷,建设内容具体包括综合科研办公区、维修保障区、码头作业区、学术交流与科普教育区、港口导航及大洋通信岸台天线区、VHF(指频带为30MHz~300MHz的无线电电波)水声通信设施区、科研仪器试验区和生活服务区8个功能分区。

2012年7月1日,国家深海基地发布了经过国家批复的规划图,进入了详细修订规划阶段,预计年底动工,2013年全部建成,2014年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入驻。此外,国家深海基地明年将招收第二批潜航员,再造一个载人潜水器。

国家海洋局批复的总体规划图由四家设计单位同时设计,经过上百次修改才形成了国家最后批复的方案采取“一心、三轴、八区”的分区原则对项目区进行了功能分区,一心是南北中轴和东西轴线的交点,位于项目区几何中心,是全区的,标志和统领性位置。三轴是东西、南北方向三条贯穿整个基地的规划轴线,包括基地中轴线、交通联系轴和生产联系轴。靠中心位置的欧式建筑是综合科研办公区,旁边的维修保障区负责对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等深潜器和各种深海科研设施与设备、仪器等进行维修、保养、检测、试验。码头作业区是停靠、栖息蛟龙号、大洋科考船,并完成货物装运、物资补给的地方。科研仪器试验区旁边的学术交流与科普教育区位于西侧的主入口处,建成后这里是对外交流、科普及培训的地方,到时市民也可以来参观。

建设情况

为实现中华民族“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宏伟夙愿,维护中国的海洋安全和海洋权益具有长远战略意义。

国家深海基地项目占地390亩,海域62.5公顷,总建筑面积约2.6万平方米,建设有科考船专用码头、深海装备维修保障车间、试验检测水池、深海超高压环境模拟实验室、向阳红81船、综合科研业务办公楼等基础设施。该项目建成了面向全国深海科学研究、资源环境调查、深海装备研发试验、海洋新兴产业和服务提供支撑保障的多功能、全开放的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将全面支撑深海资源勘探、科学考察和环境监测等深海活动,推动中国深海事业发展。

项目试运行以来,“蛟龙、海龙、潜龙”深潜装备、“深海一号”科考船正式入驻,在载人潜水器作业应用技术等方面发挥了引领作用,在深渊科学研究、资源与环境精细化勘查领域实现了新突破。同时,承担了一批国家级重点项目,如国际海底管理局历史上首个联合培训和研究中心——中国-国际海底管理局联合培训和研究中心在此举办和成立,并于5月24日-26日举行了首期“深海资源勘探开发国际人才网络培训班”,公共平台建设成效初显,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

2022年6月,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三龙”业务化能力建设工作也在稳步推进。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技术性能优化项目完成海试验收,潜水器水下作业效率及安全性大大提高,结构、电气等关键系统得到优化。“海龙”“潜龙”深海潜水器重大装备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潜龙二号”通过了国家重点研发专项绩效评审,“潜龙三号”由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顺利移交,“海龙三号”ROV移交工作稳步推进。

2022年,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将整合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国家深海基因库、国家深海大数据中心和国家深海标本样品馆建设,打造集深海标本样品、数据资料与深海业务活动要素深度融合的国家级平台。构建基于“深海一号”的“三龙”装备作业体系,形成独具特色的深海精细化综合调查能力。同时,持续推动深海领域国际合作与交流,拓展国际深海“朋友圈”。

参考资料

国家深海基地项目通过竣工验收.山东省人民政府.2024-02-28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简介.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2024-02-28

青岛建安集团承建的国家深海基地喜迎 “蛟龙号”正式入驻.中青建安集团.2024-02-28

国家深海基地正式启用 “蛟龙”将在青岛安家.手机环球网.2024-02-28

国家深海基地项目通过竣工验收 系我国第一个、世界第五个深海技术支撑基地.青岛发布-今日头条.2022-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