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晴祺
李晴祺,男,1931年1月6日出生于山东省牟平区,毕业于原山东农业大学(现山东农业大学),曾任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兼任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常委及麦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科技攻关作物育种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种子协会常务理事等职。
从事作物遗传育种学教学及小麦遗传育种科研近50年。“九五”以来,李晴祺参加国家科技攻关及省“三O工程”多项小麦育种课题,获得9项科技成果奖励。主持完成的“冬小麦矮杆、多抗、高产新种质‘矮孟牛’的创造及利用”项目,经鉴定是小麦种质创新和育种研究的一次重要突破,达到国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获近些年来唯一的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997年,首位)。利用‘矮孟牛’在全国已培育出18个小麦新品种,截止1999年已累计推广4.58亿亩,增产小麦158.57亿公斤,新增经济效益100.07亿元,社会经济效益巨大,影响深远。
2022年2月18日,因病医治无效,在泰安市不幸逝世,享年92岁。
获得荣誉
“冬小麦矮秆、多抗、高产新种质‘矮孟牛’的创造及利用”项目获得中国共产党山东省委员会、省政府重奖科技成果一等奖(2000年)、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倡设和主评的“亿利达”科技奖(1999年)、杜邦科技创新奖(2000年)等。
“优质、高产、多抗小麦新品种选育”及“小麦亲本评价与创新研究”分别获得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重大科技成果奖(1996年,首位)。
“九五”以来共发表论文16篇,主编和参编的科技著作2部。主编的《冬小麦种质创新与评价利用》专著,是中国第一部以小麦为对象系统研究种质创新与评价利用的研究专著,有不少学术建树,受到同行著名专家高度评价。
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暨科技进步奖(科技著作)一等奖(1999年,皆为第一位)。
获全国文教先进工作者(1960)、山东省优秀教师(1985)、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1998)等多种荣誉称号。获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重大成果奖;1989年国家教委、农业部、林业部联合授予“支农、扶贫和为农业服务成绩突出先进个人”称号;1992年省委、省政府授予“科技兴鲁”先进个人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89年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第一完成人),1993年荣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第五完成人)。
社会任职
曾任山东农业大学农学系主任及小麦遗传育种研究室主任;曾兼任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常委及麦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八五”科技攻关作物育种专家委员会委员及小麦专家组成员、中国种子协会常务理事等。
人物评价
李晴祺教授长期从事小麦遗传育种研究及教学工作,在小麦育种理论与实践、以及人才培养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获国家、省部级科研与教学成果奖13项,是著名小麦育种家。主持完成的“冬小麦矮秆、多抗、高产新种质‘矮孟牛’的创造及利用”项目,获199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该项目经著名专家鉴定是小麦种质创新和育种研究的一次重要突破,达到国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对我国小麦育种和生产产生了重大影响。截止1997年统计, 利用“矮孟牛”在全国已培育出14个新品种、78个优良新品系,加工出96份衍生资源收入国家种质库;育成品种累计推广3.47亿亩,增产119.31亿公斤,经济和社会效益巨大。主持育成高8、白高38、山农587、鲁麦1号、鲁麦5号、鲁麦8号、鲁麦11号、鲁215953等8个大面积推广的小麦品种,累计推广2亿亩以上,增产70多亿公斤,为黄淮麦区小麦生产作出重大贡献。
主要成就
创造出矮孟牛
历经26年主持完成“冬小麦矮秆、多抗、高产新种质‘矮孟牛’的创造及利用”研究项目,解决了矮秆与多抗、高产、熟期适中等多方面优异性状难以全面结合的技术难题,创造出综合性状优异、遗传特点突出(配合力好、遗传传递能力强、含有利的显性基因多等)的新种质“矮孟牛”,经著名同行专家鉴定“是我国小麦种质创新和育种研究的一次重要突破”,“达到了国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该成果获199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该项目影响重大,意义深远。1983——1997年统计,利用“矮孟牛”在全国已培育出14个小麦新品种,其中国家级推广品种6个、年推广面积500万亩以上的品种7个、1000万亩以上的品种5个;累计推广3.47亿亩,增产小麦119.31亿公斤,新增经济效益60.97亿元,社会经济效益巨大;还选育出78个优良新品系,加工出96份衍生资源被收入国家长期种质资源库保存,丰富了我国小麦育种的物质基础。
推广小麦品种
先后主持育成高8、白高38、山农587、鲁麦1号、鲁麦5号、鲁麦8号、鲁麦11号、鲁215953等不同类型的小麦品种。其中鲁麦1号较好地协调了高产性与多抗性及广泛适应性的结合,在生产上推广近20年,年推广面积曾达1000万亩以上;大粒型矮秆高产品种鲁215953,解决了大面积亩产500公斤水平上高产与倒伏的矛盾,在山东省桓台县连续多年占该县小麦面积的90%左右,为该县建成我国北方第一个吨粮县和全国第一个小麦千斤县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后,省内外许多县市的吨粮田建设也利用该品种作为主体品种,带动了北方小麦大面积高产水平的发展;鲁麦5号从杂交到审定推广仅用6年时间,其速度之快,在冬小麦育种上尚未见报道。上述品种在山东、河南省、江苏省、河北省、安徽等省累计推广,增产小麦70多亿公斤,取得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为黄淮麦区小麦生产生产做出了重大贡献。
学术专著
主编的《冬小麦种质创新与评价利用》研究专著,是近30年的研究结晶,中国科学院庄巧生院士、李振声院士认为“这是第一部以小麦为对象研究种质创新与评价利用的优秀专著”,“该书的出版将对我国小麦种质创新和育种工作产生重要影响”。还参编《作物育种学》(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统编教材)、《小麦育种学》《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作物卷》《中国小麦育种研究进展》等多部学术著作,发表论文40余篇。
建立了“种质创新一品种选育一试验示范一繁育推广”的育种工作体系,提出了有特色的种质创新技术路线,创用了“大群体类型优选法”,深化了种质创新与评价利用的机理,开拓出快速利用新种质的有效途径。
治学严谨
在教学上坚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于律己,学风正派,治学严谨,勇于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培养新型高级人才的教学新模式与新体制。
为祖国服务
作为一名侨眷,李晴祺教授关心祖国的统一大业,满腔热情地参加侨界的各种活动,利用各种机会向海外和国外的亲友及学生宣传祖国的大好形势,以自己对祖国、对党挚着的爱,对教学、科研事业的追求和奉献精神,以及所取得的显著成就教育、影响着国外亲友、学生,使他们心系祖国和人民,以各种形式支持和参加祖国的改革和建设,94年被评为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
个人生活
家庭生活
他的胞姐一家定居加拿大,姐夫杨培监先生在烟台牟平区设立了“杨培监奖学基金”。外甥杨世杭先生是香港特别行政区青年企业家,现任山东省九届政协委员,在蒙阴县、烟台市、沈阳市等地都有投资项目,为祖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儿子李健在美国圣迭戈Soripps医学基础研究所(副教授)从事癌基因工程研究,成绩显著,98年山东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天南地北山东人”曾予报导。
人物逝世
2022年2月18日,中国著名小麦育种家、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获得者、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李晴祺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泰安市不幸逝世。
参考资料
先生走好!我国著名小麦育种家李晴祺去世 享年92岁.闪电新闻-头条号.2022-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