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应龙
莽应龙(Bayinnaung;1516年1月16日-1581年10月10日),是缅甸东吁王朝的第三代国王(1550至1581年在位)。他早年作为东吁王莽瑞体的妹夫和心腹参与战争,并展现出勇猛善战和策略才能。1550年,莽瑞体被刺杀后,缅甸陷入分裂状态。莽应龙带领军队四处征讨,用了四年时间重新统一了缅甸,将首都定在勃固。随后,他灭掉了阿瓦(1555年)、掸邦和清迈(1556年),降服了曼尼普尔(1560年),夺取了明属掸邦(1562年)。在1563年和1568年,他两次征服了阿瑜陀耶王朝,最终使其成为缅甸的附属国。他还在1574年攻占了万象,并迫使老挝臣服。1581年,莽应龙在准备征讨若开时去世,由他的儿子莽应里继位。莽应龙创造了东南亚历史上最强大的帝国,但在他儿子统治期间,缅甸本土以外的一些地区纷纷叛离。他被尊称为“十方征服者”,在缅甸广泛受到崇敬。
人物生平
背景介绍
在1287年蒲甘王国为元军击溃后,缅甸陷入长期的分裂割据。
到1530年,当时之缅甸声势最强者当属西北方新兴的孟养(麓川),他们将在几年后攻入阿瓦,成为缅甸北方的主人,如果不是后来由于治理不当引发缅族离心的话,也许能统一全缅也未可知。其次是缅甸“南北朝”时代的传统两强——北方的阿瓦王朝与南方的勃固王朝,这两国相互作战已有百余年历史,虽然其中涌现出了不少杰出人物,但任何一方都没能兼并另一方。另外还有地理超然的若开王国(阿拉干王朝),偏居西南一隅,安心从事孟加拉湾的贸易事业。最后是东吁和卑谬两个夹在南北朝中间的小国。
东吁原先只是阿瓦王的一个藩属封臣,在几十年前,阿瓦王可以随意撤换东吁的领主。后来随着阿瓦力量的衰微,东吁开始在阿瓦和勃固之间反复横跳。到了明吉瑜国王在位期间,阿瓦和勃固都趋于衰落。虽然明吉瑜在对外作战上只能说是互有胜负,不过他的长期执政将东吁治理得井井有条,为他的继承者将来的扩张做了良好的铺垫。
1530年,东吁王明吉瑜去世,其子德彬瑞梯即位。
接下来的五十年,将目睹东吁王朝在莽瑞体和莽应龙执政内的迅猛扩张——从一个小邦开始,不仅将分裂两百余年的全缅趋于一统,还将泰国、老挝等国也史无前例地置于同一帝国的控制之下。东南亚历史上的诸多王朝中,大概只有吴哥王朝、贡榜王朝和曼谷王朝的影响范围能与之相比。
早年征战
莽应龙出生于1516年1月16日,与国王莽瑞体同龄,大了三个月。据说他是莽瑞体乳母之子,也是莽瑞体从小的玩伴。(对于他的确切的血统还不清楚,当代没有现存记录。一直到莽应龙去世143年后的1724年,对东吁王朝的官方记录中才第一次宣布他的家谱。)
1530年,德彬瑞梯即位为东吁王,开启了缅甸最强盛的时代东吁王朝,尽管此时东吁还只是东南亚众多普通土邦中的一个。
1534年,19岁的莽瑞体初阵,以莽应龙为前锋,攻打南方的勃固王朝。莽瑞体与莽应龙前后三次攻打勃固,均未奏效。
1537年,莽瑞梯以反间计除去彬尼亚劳,彬尼亚江,第四次攻勃固,孟王都信得伽育毕(takayupti)弃守率军逃离北上。莽瑞梯追击。莽应龙率前锋部队不等主力到达即在囊优(naungyo)战役击溃孟人主力(据缅甸记载为10000vs80000之以少胜多之战役)。此战后,瑞梯王赐莽应龙【王兄】称号,也就是莽应龙名字的来源(Bayinnaung)。(囊优之战)
东吁虽然获得了勃固王朝的大部分资源,但其咄咄逼人的扩张态势也让其他缅甸割据势力感到了威胁,此后,东吁王朝等于说是在与整个其余缅甸作战,包括阿瓦、掸邦与若开。很快,北方的土司联军就打了过来。瑞梯王采纳莽应龙之计谋诱敌深入,在卑谬水战击败土司联军,随后回到汉达瓦底。(第一次卑谬之战)
1540年瑞梯王进攻莫塔马(mataban),围城一月,后听从德门巴尤之计以火攻摧毁葡人之船,拔城。(马达班围攻战)
1541年10月瑞梯王再攻卑谬,阿瓦王思洪法、翁榜土司等前来支援。瑞梯王委任莽应龙陆战败掸邦联军。围攻卑谬。若开军前来支援。莽应龙又以诱敌败若开军。1542年5月卑谬最终投降。(第二次卑谬之战)
1543年明基仰瑙杀阿瓦王思汗法,立孔迈艾为阿瓦王。11月掸邦联军攻击卑谬镇,不克。瑞梯王北上。瑞梯王令莽应龙部署作战。东吁水军先胜,封锁了掸军水运粮草。次年1月,掸军粮食不济,撤军,东吁军追击破之。(第三次卑谬之战)
1545年瑞梯王加冕。东吁进攻若开,不克,议和而还。(妙乌之围)
1548年瑞梯王攻阿瑜陀耶,诱敌破罗军,至大城下,围城一月,不克而返,归途中,莽应龙击破阿瑜陀耶追击部队。(大城府之战)
德彬瑞梯在位后期,东吁王朝治下的领土已经覆盖了缅甸的中部和南部。然而这位年轻国王过早地失去斗志。1547年,莽瑞体回到下缅甸之后,与一个精于酒食饮宴之方的葡萄牙人终日饮酒取乐,生活慢慢腐化,把统一大业抛之脑后。1550年孟人发动的复国运动,最终不仅导致莽瑞体的惨死,而且使这个新生的缅甸第二帝国面临昙花一现的风险。
统一全缅
1550年5月1日,东吁王莽瑞体在狩猎途中遭孟族侍卫刺杀。莽瑞体死后,东吁王朝分崩离析,地方各自为政。时莽应龙正率军在外镇压孟人叛乱。然而,甚至连他的亲弟弟,东吁领主明康都不听从莽应龙的号令而自立为王。此时的莽应龙成了一位“没有王国的国王”,需要重新赢得自己的王国。
莽应龙以勃固孟人势力过大,将当地许多城镇分封给孟族大臣,而优先回军征服缅族领地。因遭孟人迫害,许多缅族大臣来投莽应龙。莽应龙之后绕开勃固,攻打弟弟割据的东吁本处,经过四个月的围城,到1551年1月,王弟明康出城投降,得到了莽应龙的宽恕。
正当莽应龙重建缅人帝国时,两支孟人势力间却发生了内乱。斯弥陶依仗自己是前白古王的异母弟,根本不把锡唐侯出身的斯弥修都放在眼里。斯弥陶及其追随者杀害了已先自立为国王的修都,这造成孟人内部的分裂,大量不满于他行为的臣民转而加入到莽应龙麾下。
1551年3月,莽应龙和他的弟弟一同攻打临近东吁的卑谬。在他们强大的攻势下,卑谬沦陷,那里的国王暨莽应龙的另一个弟弟在突围战中被击毙于战象之上。这样,经过不到两年的时间,莽应龙重又将缅人团结起来,接下来要对付的是复辟的白古王朝了。
1552年(或1553年),莽应龙的大军将勃固团团围住的时候,斯弥陶终于意识到自己的军队根本不可能战胜如此强大的敌人。然而,他骨子里充满着数百年来白古国王骄傲的血统,斯弥陶不甘于就这样灭亡,他勇猛的提出要和莽应龙单打独斗。莽应龙居然答应了,这表现了他的自信,同时也是为了振奋军心,减小攻打坚固城池的损失。斯弥陶和身经百战的莽应龙之间实力相差非常悬殊,他的败北在当时看来就显而易见。当这位复辟的国王仓皇逃跑时,缅军就顺势攻入勃固,以较小的代价取得了胜利。斯弥陶本人虽然多次奇迹般从缅军手下逃脱,致使莽应龙颇为忧虑,但国家已亡,他又能去往何处呢?终究没能避免不了被处死的命运,白古至此灭亡了。莽应龙仅用了4年就恢复了莽瑞体建立的第二缅甸帝国,重新将中南缅甸统一在一道,并再次使缅人和孟人在文化甚至血统上互相融合,向着一个真正的统一帝国迈进。
1554年莽应龙之子莽应里等率军试探性的攻击了阿瓦王朝(今曼德勒)。下一年,当莽应龙由步兵、象兵和葡萄牙帝国火枪手组成庞大军团到来时,便势如破竹,很快就攻占了阿瓦城。(自从1543年国王被杀之后,阿瓦几乎失去了与其它几国竞争的能力。)布朗族国王试图乔装逃出城,结果被捕,随后废为平民。至此,拥有近两百年历史,初创时连强大的元朝兵马都无法战胜的阿瓦王朝就这样灭亡了。随着白古和阿瓦这两个分裂时期的王朝相继灭亡,标志着缅甸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至此,除了若开(阿拉干王朝)仍然独立外,全缅都处于东吁王朝的控制之下。
东进之路
莽应龙的征服野心并未至此停顿。
1556年,缅甸军队占领今泰国北部的清迈(兰那泰王国),将其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流派王室成员带重兵驻守。兰那泰长期处于周围各大国的争夺之下,饱受战乱,而崇尚佛教,不好杀生,被称为“慈悲国”。可是,慈悲也挽救不了他们灭亡的命运,东吁王朝夺取兰那泰的目的并不是仅此而已,莽应龙的目光早已指向了更远的地方。兰那泰是通往泰国和老挝的重要跳板,也是进入中国明朝领地的另一条途径。此时的泰国阿瑜陀耶王朝和老挝澜沧王国都缺乏和缅甸抗争的能力,但是澜沧王国(老挝)的国王塞塔提腊却并非易于之辈。
1558年,澜沧国的军队进入清迈,莽应龙即刻认识到自己的威信受到了挑战。他果断的发兵反击,并在击退来犯之敌后又追击入老挝本土,夺取明朝封给老挝国王的官印,并在老挝的土地上劫掠。
1559年,塞塔提腊不得不和一向为敌的暹罗阿瑜陀耶王朝结为同盟,迁居新都,加强防备。同时,老挝北方在今云南省境内的车里国也表示臣服。缅甸的势力渗透到了湄公河流域。
1560年,莽应龙派部将彬尼亚德拉降服曼尼普尔,凭借东吁的声威,彬尼亚德拉与曼尼普尔王很快完成了外交谈判。
1562年7月-1563年6月,莽应龙听从彬尼亚德拉的谋划,派大军前去威吓边境土司,以便夺取明属掸邦地区。由于明朝未能给予该地足够的重视,诸多土司倒向了东吁王朝。即使后来东吁王朝在纳黎萱的反击之下元气大伤,“近缅诸部仍附之如初”。
两征暹罗
1548年至1549年,莽应龙曾跟随德彬瑞梯攻打过阿瑜陀耶王朝,但阿瑜陀耶城城坚难克,加之围城日久暹罗各地援军赶来而不得不撤军。
1563年,暹罗王摩诃查克腊帕克(素丽瑶泰之夫)获白象,白象在东南亚算是一种吉祥的象征,莽应龙之前的许多缅甸国王都以获得的白象作为称号,例如“一象主”、“五象主”等等。莽应龙本人也对此感兴趣,于是前去索要,泰国经商议后最终拒绝,给了莽应龙进犯的口实。
1563年11月,莽应龙采纳了彬尼亚德拉“断其羽翼”的策略,准备优先各个击破暹罗的外围据点。并且改换进军路线,越过锡唐河流域进入清迈,然后从北方由甘烹碧和素可泰府迅速逼近阿瑜陀耶王朝城。
由于暹罗战略失误,再加上驸马暨彭世洛知府摩诃昙摩罗阇(纳黎萱之父)降缅,缅军势如破竹,自北方奇袭阿瑜陀耶城,在城下大败暹军,随后缅军开始围攻阿瑜陀耶城。莽应龙深知暹罗内部主战派和主和派之矛盾,于是提出了可以不把阿瑜陀耶作为战败国议和的意见,使得主和派一时嚣张起来,逼迫暹罗王与缅甸议和。
开战仅3月后,暹王摩诃·查克腊帕克被迫与莽应龙订立城下之盟,交出主战的副王(王储)拉梅萱等人入缅为质,向缅甸进贡,阿瑜陀耶王朝遂沦为缅甸的保护国。然后,莽应龙回师平定了清迈的叛乱(1564),以及勃固的农民-战俘起义(1565)。
1565年,莽应龙派其子莽应里和阿瓦的德多明绍进攻老挝,但受阻于塞塔提腊的山地游击战术。
1566年,莽应龙任命彬尼亚德拉为建筑师,设计重建了汉达瓦底(勃固)城。当时勃固城凭借其优越地位成为东南亚最富裕的城镇之一,但这只对勃固的市民有影响:由于连年战争和兵役,当地农民的日子并不好过。
暹罗人并不会长久甘居人下。1568年5月,暹罗在摩诃·查克拉帕特王带领下宣告独立,但在缅甸看来这无异于叛乱。暹罗还得到老挝的塞塔提腊王的鼓动,双方达成联盟,并且出兵威逼已在1563年战争时降缅的彭世洛知府摩诃昙摩罗阇投降,失败后就发兵包围了该城。这使得莽应龙不得不重新发动对暹罗的全面战争。关于莽应龙所调动军队的数量有不同说法,20万、50万,最多竟然有90万之众的说法。考虑到古代东南亚的人口数量不过千万,也许需要采用最保守的估计。
这次缅甸同样很快攻到了阿瑜陀耶城下,不过暹罗方面的抵抗就比上一次坚决得多了。虽然莽应龙已经做好了长期围城的准备,并且成功围点打援,驱逐了塞塔提腊派来的老挝援军,但这座城市的顽强抵抗还是出乎他的意料之外。由于阿瑜陀耶城四面环水,虽经多次强攻,均为奏效。从1568年11月缅军包围阿瑜陀耶城,直到1569年8月方才攻克,据缅方记载,缅军伤亡逾万人。阿瑜陀耶城据守了10个月之久,其间一直与缅甸抗争的暹罗王摩诃查克腊帕克去世,新王摩欣继位。
莽应龙利用主少国疑之机,施反间计剪除了泰国的股肱战将披耶蓝摩,而后又放回了1563年战争中入缅为质的披耶却克里(在缅期间已叛变),佯称从缅甸冒死逃回,请缨守城。摩欣王不知是计,委以重任,在披耶却克里的里应外合之下,莽应龙得以攻入阿瑜陀耶王朝,俘获摩欣王及众臣。这也是缅甸军队历史上唯二强行攻陷阿瑜陀耶城,(第二次是贡榜王朝在1767年攻破阿瑜陀耶,彻底灭亡阿瑜陀耶王朝,但贡榜王朝拥有当时先进的欧洲火炮和教官,这些是雍籍牙进攻沙廉时用巧计从法国殖民者那里缴获的)。
莽应龙在大肆劫掠之后将阿瑜陀耶的臣民一并携带回勃固,只留下不到一万的居民,并平毁了城墙(后来因抵挡柬埔寨人需要又重新造起)。而摩诃昙摩罗阇则被莽应龙册立为傀儡王。至此缅甸开始了对泰国长达15年的间接统治,这种局面直到莽应龙死后的1584年才因纳黎萱(摩诃昙摩罗阇之子)的反抗而结束。
平定老挝
莽应龙的一生,从19岁随德彬瑞梯起兵以来,直至65岁去世,纵横东南亚鲜逢敌手。关于他统治时期的事件的朴素记载表明,他一直不停地东征西讨,以维护自己的权力:这是一份战役目录单。他几乎无一年不在战争中,如同老而弥坚的东罗马帝国皇帝巴西尔二世(19岁到67岁)那样。
东吁王朝极盛时期版图疆域
而其一生所逢诸多敌手中,最难缠的并非兵力优势的掸邦联军、死而不僵的勃固王朝、异或是坐拥坚城的阿瑜陀耶王朝,而是老挝的塞塔提腊国王。
早在1565年7-8月,莽应龙就安排莽应里和彬尼亚德拉追击清迈叛臣到万象境内,击败万象军。但由于万象王塞塔提腊避而不战,粮草不济而撤退。1569年阿瑜陀耶围城时,老挝援军也给莽应龙制造了一些麻烦。莽应龙随后征讨老挝,但塞塔提腊遁入深山之中进行游击战,缅军因供给不足而损耗不小,最后莽应龙不得不于1570年1月撤军。
直到塞塔提腊在1572年8月意外身亡之后,老挝南掌的抵抗才趋于瓦解。
1574年莽应龙亲征万象,意图扶植其子乌巴律成为老挝王。新任老挝王因与臣子就战和争执不下,于是老挝王让勇士用臼炮轰死大臣,自己弃城而逃。莽应龙扶植乌巴律成为老挝王,自己在万象居住一年多,以稳定局势。
征服老挝后,三个泰国(暹罗、老挝、兰那)都处于缅甸的控制下,东吁王朝的疆域达到了极盛。
北地阴影
北方的孟养、孟拱等邦虽然在1560年左右就为莽应龙所征服,但叛乱频繁,部分原因一是信仰佛教的莽应龙对他所征服的领主过于宽大为怀了,降而复叛不仅仅发生在暹罗,还发生在其他莽应龙征服的地区。二是孟养麓川乃是缅族之世仇。
1574年10月,莽应龙派阿瓦的德多明绍征讨孟拱、孟养,无果。1575年7月,莽应龙从万象返回汉达瓦底后即部署进军孟拱、孟养事宜。莽应龙识破孟养的伏兵,击败之,孟养土司被阿瓦德多明绍阵斩。
(注:这里明史中关于缅甸与麓川孟养的作战过程说法不同。明史记载莽应龙被孟养土司思个多次击败,有一次还险些被击杀。缅甸记载莽应龙亲征一次就解决了问题。泰国史和霍尔的东南亚史没有提过,可能认为此事无关紧要。
明朝与缅甸在掸邦地区的“较量”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只有孟养对缅甸二十年如一日的不屈反抗罢了。如果读者对此感兴趣的话,可以参见《明史·云南土司传三》。
不过,双方记载有两点是一致的,一是明朝没有给予西南边地土司足够的重视;二是孟养没有得到明朝的帮助,无法与庞大的东吁匹敌,在抗争十多年后,最终消亡。)
莽应里和阿瓦王德多明绍追捕孟拱土司而不得,退走。
1576年11月莽应龙让幼子明达锡征讨孟拱、孟养。
1577年10月其子将孟拱土司捕获抓回。莽应龙宽恕了此人,但将其同谋百余人运往印度加尔各答出售。此后在缅甸记载中就没有孟拱孟养叛乱的记录了。在明史中也接近这个时间点。
1579年10月莽应龙派莽应里前往万象帮助稳定局势。
1580年10月因若开王违约侵犯疆土,莽应龙有征讨之的意向。
1580年10月31日,葡萄牙船长贡卡洛-瓦兹在马达班湾海战中击败了东吁王朝海军。
1581年8月,莽应龙在部署对若开作战时去世,年65岁。其子莽应里继承王位。
尾声
莽应里继承了王位后,没过多久,他的姐夫——阿瓦王朝的德多明绍就起兵叛乱。虽然莽应里镇压了这场叛乱,但泰国又在纳黎萱王的带领下宣布独立了。从1584年到1595年,莽应里前后六次发兵攻打暹罗,均失利,其长子也战死沙场。老挝也脱离了缅甸的控制。
1595年后,纳黎萱反攻进入东吁本土,而缅北的各诸侯离异之心渐起。
1598年后,缅甸陷入内战中,勃固城被东吁侯与若开王的联军洗劫一空。
最后,莽应龙家族的阿那毕隆在1612年驱逐了沙廉的葡萄牙殖民者,结束了分裂局面。不过东吁王朝再也没有之前那样的实力和机遇去欺压暹罗等邻国了。
关于东吁帝国衰亡的深层原因,可以参考贺圣达《缅甸史》中的论述。
成就评价
成就
1555年攻占阿瓦,后又征服北部各邦,完成了缅甸的第二次统一,使其疆域超越蒲甘王国,西至曼尼普尔,东至林城(今老挝万象)、景迈(今泰国清迈),北至中缅边境辖地,为缅甸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在位期间,政绩显著。
• 政治方面,为团结各民族,使枢密院内的权力不分掸、孟、缅,各民族一律平等,占有同样的席位。
• 经济方面,鼓励在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广种水稻以发展农业,利用俘获的工匠,发展从景迈传入的漆器和从曼尼普尔传入的编织、纺织、冶炼和玻璃制造等技术以发展手工业,制订统一的度量和货币制度,促进了国内外贸易的发展。
• 文化方面,从战俘中传入暹罗的音乐、舞蹈、戏剧、雕刻等文化艺术。为振兴佛教,又于1575年从斯里兰卡迎来佛牙。
• 立法方面,除令编《著名法典》和《法典九集》外,并将其亲自判决的案件汇编成史称《白象王判卷》的法典,作为全国官吏审理案件的依据。
• 交通方面,由于战争需要,兴建由白古(今勃固)至东吁和至卑谬的两条主要干线,为国内交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但因穷兵武,多次对泰国用兵,致农田荒芜,民不聊生,导致1564年的勃固农民起义和1567年的大饥荒,动摇了东吁王朝的统治。
人物评价
貌丁昂《缅甸史》:“毫无疑问,在莽应龙统治期间,他的人格影响了整个印度支那半岛,赢得了各种民族集团的敬畏。”
1569年访问勃固城的威尼斯人卡萨·弗雷德里克曾经写道:“勃固王(指莽应龙)在海上没有什么军队或势力,但在陆地上,就居民,版图和金银而言,在财富和实力方面,他远远超过了大土耳其的势力。”(考虑到苏莱曼时期奥斯曼帝国的实力,似乎是有所夸张了。)
家族成员
• 妻舅:莽瑞体
• 儿子:莽应里
参考资料
缅甸大帝:莽应龙传.全历史 - 完全的历史.2023-11-29
莽应龙.全历史 - 完全的历史.2023-11-29
泰缅战争.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