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怀满
覃怀满(原名覃三耀),生于元至顺二年(1331年),山东青州府青州市人,是中国历史所记载的第五位覃姓后裔,远祖是尧舜禹时虞官伯益,伯益后裔封于山东谭国(在今山东省章丘区境),国人以国为姓,为谭氏。
覃三耀少年时练得一身好武艺且胆略出众,青年时劝其父谭景山组织民众起兵反元。谭景山不幸在一次战斗中阵亡,覃三耀继为首领。其后义军入伙者众,队伍不断壮大。谭三耀被称为“天下兵马大元帅”,队伍所向披靡,战绩卓著。明洪武元年(1368年)谭三耀率领的这支义军被朱元璋部兼并,隶属于明平章征南将军廖永忠麾下。谭三耀为了隐瞒首领身份,改名覃怀满。
人物生平
谭三耀约生于元至顺年间。时逢乱世,少年时期练成一身武艺,他身躯魁梧、臂力过人,胆略出众。二十岁时天下大乱“元至顺时期,元朝统治进入末期,政治、经济、军事都更腐败,很多地方出现了农民起义。”谭三耀父亲谭景山与韩三童、刘福通,“同时举事”号称“红巾军”。1357年间兵分三路进行北伐,已把元朝在北方的统治力量基本打垮,这是北方红巾最兴盛时期。(注②)
谭三耀随父出征,屡建战功,父阵亡,众望所归充当首领,遂称“天下兵马大元帅”继续出征,战功卓著。(注③)
但北方“红巾军”各树山头,即反元军又相互火并,无统一领导,受挫后内部分裂。至顺年间明军进军山东、河南时,谭三耀率领的一支义军被朱元璋打败后“收编”。隶属明平章部,廖永忠摩下。谭三耀又成为明军的一员将领(注④),转战河南、安徽到浙江明州(今宁波)取海道追击元军残部方国珍,进击福州、再航海到广东的潮州、惠州、广东东莞,沿西进入广西梧州、浔州(今桂平)六月二十九日明军抵达南宁后,便兼程疾进,七月初一日,谭三耀指挥耿天壁追击元将阿思兰、师至宾州、象州元将投降,广西战事平定。(注⑤)
“战事平息后,屯兵数年,官兵无所事事,谭三耀与军中同僚韩天珍、谟辉烈相识,过往甚密,彼此言表,怨功无赏,同感前途渺茫,甚觉久滞军旅无益,另谋别途方为上计,三人约趁夜巡,一齐逃至杨老村,血誓盟,结为生死之交,为避通缉,经计议一致改名易姓。谭三耀改作覃怀满,韩天珍改作韦天贡,谟辉烈改作莫天辉。后又迫于明军通缉,又一齐逃到僻静之庆远府德胜里都街屯栖息。”
明洪武年间“东兰州有魏作文、魏作武两人为争夺承袭权,各自拉帮结派,大动干戈,殃及凤山、天峨、南丹、河池四邻,庆远府甚忧急,遂出榜招兵买马,并许愿能平乱者,奖赏和封世袭官职。覃、韦、莫三公得悉,自知原乃明军军官自有把握,三公前往应试均获录取,后随刘明烈、陈广辉两将军出征,三公英勇善战,又善谋略,终于捉二魏,押送斩首,平息匪患。战后授韦天贡为东兰州土司,其子韦玉龙为凤山州土司,授覃怀满为东兰州武官(巡检司),其子维昭(字真胜,乳名玉翰)为三旺分州堡目(亦称土司),授莫天辉为南丹土司,三公后裔于明清时期多为四州世袭官职,三公亲如手足,传为盛事。”(注④)
据覃氏谱牒传云,覃怀满生十一男一女,除长子玉熙(名维彦,字真仁),二子玉魁(名维真,字真贤),三子玉翰(名维昭,字真胜)。三随父征战致功而享官禄和因防不测三人多立名字外,尚有玉林、玉景、玉金、玉琢、玉茂、玉明、玉亮、玉堂和女美宽等,均乃平民百姓故其名不变。由于身任要职,公务缠身,甚难顾及众子女衣食起居,故各寻出路,分居各地,自立谋生。(注⑤)
维昭生与保、与业、逢健三子。与保生企盼、企望二子。两代无人承袭官职,终为异氏取而代之。后企望公持家有道,善于耕耘,家境富庶,取二妻生十二男,其三子覃李,守东兰原籍,四子覃炮(字覃宝,乳名覃晋),明朝中期,勤读诗书,又善武术,继任三旺分州堡目(亦称土司)。其余诸子则分居各处(详见后面宗支总表页)。(注⑥)
覃怀满子孙一支由东兰迁入南宁马山,现已发展至生、国、家、仟、万辈。由南宁马山分离出来的一支已发展至建辈。由于讲壮语,被划分为壮族。
注:①以上史实辈见《恩栋覃氏谱牒》第2页,《上林县志》十二卷第74页。
②参见白寿奕编的《中国通史纲要》(272-274页)、《上林县志》(74页)、《恩栋覃氏谱牒》(第3页)。
③见《上林县志》74页、《恩栋牒序》第3页。
④参见李培浩编的《中国通史讲稿》(123页)、《上林县志》(74页)、《恩栋覃氏谱牒》(第3页)
⑤参见《广西通志》、《恩栋覃氏谱牒》修正本第4页。
⑥见《恩栋覃氏谱牒》第5-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