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式手枪
64式手枪,全名1964年式7.62毫米手枪,是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种手枪,以德制PPK手枪为蓝本进行仿制,于1964年设计定型,1980年开始批量生产。
64式手枪,长度155mm,口径7.62mm,空枪重量560g,有效射程为50m,弹匣容弹量7发。该枪为自由枪机式自动方式,惯性闭锁,可单、双动发射,具有结构简单、性能优异,便于隐蔽携带等优点。
该枪主要装备部队中高级军官、人民警察、司法和安全保卫等部门。此外,该枪曾是配备中国军队高级指挥员和外交使节的自卫武器,并可作为礼品赠送国外要人,故爱称其为“将军手枪”。
发展沿革
研发背景
1951年,由于51式手枪供不应求,且体积重大,且难以满足公安部门的需求。面对这一情况,中国兵工部门决定仿制德国PPK自动手枪,该手枪在性能和装备量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由于长期战争中缴获了大量PPK手枪,选择以其为蓝本生产了52式手枪。然而,由于原材料和加工工艺的限制,52式手枪在精致度和耐用性上不如原版PPK。
52式手枪的外形和内部结构完全模仿PPK手枪,但加工粗糙,防腐工艺不过关,容易锈蚀。钢材质量较差,导致许多手枪的扳机护圈变形。由于中国未生产7.65×17mmSR手枪弹,必须向东欧购买或改装美制.30英寸卡宾枪弹。面临这些问题,中国军工部门开始在六十年代研制新一代手枪。
研发历程
在64式手枪的研制过程中,首要问题是选择合适的弹药。设计师们面临口径大小的抉择,因为大口径弹药的停止作用更好,但对于公安、军官和保卫人员来说,轻便且便于携带才是最重要的。为解决这一难题,设计师们专门为64式手枪设计了一种独特的弹药——7.62×17mm手枪弹,也称为1964年式7.62mm手枪弹。这种弹药威力与7.65×17mmSR手枪弹相当,但体积更小,重量更轻。不过,由于两者弹壳设计不同,无法通用。7.65mm手枪弹底缘直径为9.06mm、长度17.3mm,而64式手枪弹则底缘直径为8.44mm、长度16.8mm。
此外,在64式手枪研制过程中,还出现了一场小规模的争议。一方认为直接沿用52式手枪的基本结构,这样可以显著缩短研制时间和降低经费,因为该结构已经成熟完善。另一方则主张对结构进行大幅修改,因为52式手枪的某些设计已经过时,不符合人机工程学原则,例如其保险机构设计存在不合理之处。最终,后者的意见占据主导,决定独立研制新型手枪。
64式手枪是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支手枪,而且装备的对象非同一般,所以对手枪外观的要求非常严格,甚至到了苛刻的地步。通过了解,外观形象要反映这样一些要求:手枪要小巧精致,配置匀称,美观大方;应体现民族风格,适合中国人的体形特点及使用习惯。由于对64式手枪的外观有较高的要求,广大科研人员在设计时便极力“雕琢”,如设计手枪握把时请解放军画报社设计外形,在十几种方案中,最终选择了带八一五星军徽及民族特色花纹的方案,装备枪为黑色握把,礼品枪为栗色握把。这一设计,赢得了使用各方的赞同。
64式手枪的枪、弹、药均为新研制产品,三者互相制约,紧密联系,各种因素对系统的影响相互交织在一起。研制中,射击精度一度成为突出的问题。通过研究试验,得出射击精度与枪管的结构及加工质量、枪弹、枪管固定方式等因素有关,还与枪弹的结构、枪管和枪弹的配合尺寸、射手的熟练程度、固定枪架等因素有关,而枪管震动是影响精度的最重要因素。通过采用单锥坡膛弹膛结构改进枪弹的起始条件,控制线膛尺寸和枪管壁厚差,严格控制并提高枪管平直度,用机械擦铅、阳线抛光、内膛镀铬等技术措施,较好地解决了射击精度问题,满足了设计使用要求。
研制中,曾出现过因自动机运动速度过高而引起的空膛、跟机及空仓不挂机(详见文后“编者注”)等故障。通过增加套筒质量和增加自动机行程,改进击锤待击而、阻铁支撑面结构,增大阻铁簧扭矩,选取适当的扳机簧力,增加自动机工作行程等技术措施,较好地解决了机构动作可靠性问题。
与手枪配套的1964年式7.62mm手枪弹,是和64式手枪同时研制的,也是中国第一种自行研制的手枪弹,与国外7.65mm手枪弹性能相近,而初速略高于国外同类产品。由于手枪自动机质量较小,因此当使用者连续发射多发枪弹时,感到虎口疼痛,即射击时震手问题。分析认为,自动机在后坐过程中,其剩余能量造成的到位剧烈撞击,形成强大的冲击振动,是产生震手问题的主要原因。采用弹膛开螺旋槽的技术措施以后,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增大了抽壳阻力,降低了自动机的后坐速度,减小了自动机后坐到位撞击时的动能,因而很好地解决了射击时的震手问题。由于自动机的后坐速度降低,同时解决了空仓不挂机故障。
经过数年的努力,1964年,中国自主设计开发的新一代自卫手枪终于设计定型,并被命名为1964年式7.62毫米手枪(简称64式手枪)。但随后而来的文化大革命严重的冲击了社会的各行各业,兵工行业也不能幸免,已经定型的64式手枪只能停止研制。一直到文革结束后,兵工行业逐步恢复了生机,64式手枪也1980年开始批量生产。
基本设计
整体设计
该枪基于中国先前生产过仿制PPK的52式和仿制马卡洛夫的59式手枪,在64式手枪上也有诸多结构沿袭了这两种手枪上较为先进成和熟的部分。照门、保险、击针、弹匣、击锤联动缺口与59式手枪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套筒座、扳机、空仓挂机则沿用了52式手枪的结构.。52式和59式手枪上较为复杂或脆弱的地方都尽量弃了,改为自行设计,如阻铁就是自行设计的。该枪全长152.8毫米,空枪重量为560克,弹匣容量7发。根据中国的相关杀伤动能标准,杀伤人体所需动能为80焦耳,而杀伤马匹的动能则为180焦耳,所以该枪的枪口动能设定为220焦耳,其威力能满足日常自卫的需要。
动作原理
该枪为自由枪机式自动方式,惯性闭锁,可单、双动发射。保险机构非常完善,除手动保险外,还有跌落保险、击针保险和不到位保险等,最大限度的满足了安全可靠的设计要求。同时还具备了弹膛有弹指示和空仓挂机解脱等机构,是小型自卫手枪中较为先进的。
保险机构
用拇指轻轻拨动位于套筒左侧的手动保险,发现与52式的设计刚好相反——往上扳动是保险状态,而往下拨动则是射击状态,这样的设计很是顺手,毕竟往下拨动保险要方便得多,也不易脱手。将手动保险扳动至保险位置时,击锤便自动释放,值得注意的是,此时击锤并未接触到击针,所以这个过程是安全的。而实现这一功能则是靠击锤上的半缺口下方凹槽和保险顶端的突出结构相互配合实现的,且在安全释放击锤的同时锁住击锤、套筒、扳机。在保险关上后,套筒不能拉动、击锤无法扳倒、扳机也扣不动。
弹匣弹药
该枪的弹匣底盖和枪底把下平面的间隙有1.2~2.6毫米。装入实弹匣后,用力将弹匣向上拍到位,弹匣左侧的突起(近似于梯形)的斜面,顶住抛壳挺,迫使其顺时针回转,解脱空仓挂机。在弹匣底盖没有受力的情况下(如正常射击中),由于托弹簧力的作用,弹匣保持在下方位置。因为有上述间隙,弹匣侧面的突起与抛壳挺不起作用。弹匣打空时,托弹板将抛壳挺后端顶起(从左侧看,逆时针回转),形成空仓挂机。除了上述方法外,也可在装入实弹匣后用手拉动套筒再释放的方法解脱空仓挂机。
64式手枪使用的是一种新设计的专用弹药——7.65×17毫米手枪弹,也称为1964年式7.62毫米手枪弹。该弹的威力基本上与7.65×17毫米SR手枪弹相当,初速略高,两弹并不通用。原因是:7.65毫米手枪弹采用半凸缘式底缘弹壳,弹壳底缘直径是9.06毫米,弹壳长17.3毫米;而64式手枪弹则是采用无凸缘式底缘弹壳,弹壳底缘直径是8.44毫米,弹壳长16.8毫米。
瞄准具
套筒上方、照门和准星之间加工了一道贯穿整个套筒表面的滚花纹,其目的是为了防止套筒表面反光对射手的干扰。扳动击锤至待击位置,露出了击针和击针上方的膛内有弹指示器。当弹膛内装有子弹时,子弹底部将膛内有弹指示器推出套筒尾部,瞄准时用眼睛的余光便可看到。如果是夜间,也可以用手触摸确定膛内是否有弹。如果退出膛内的子弹,膛内有弹指示器便在弹簧的拉力下缩进套筒内。
维护保养
由于在设计过程中秉承了一件多用的设计理念,该枪日常分解保养时仅需分解成四大部件。如该枪的枪管兼具复进簧导杆的功能,复进簧直接套在枪管上。而握把护板则是一个独立的部件,不像一般的手枪分成左右两半,仅需卸下一颗螺钉便可将其拆除。击锤簧座的下方则加工成环状,从握把底部突出来,作为枪纲挂环使用。64式手枪设计最为巧妙的应该是抛壳挺了,除具有抛壳功能外,同时还兼具空仓挂机功能。
64式手枪不完全分解无需工具,徒手即可完成。如果要完全分解的话,也仅需一把镊子和一把平口螺丝刀,无需专用工具。枪支在分解前,需先退出弹匣,然后拉动套筒确定膛内无弹,这也是必须要养成的好习惯。在验明膛内无弹后,将扳机护圈向下拉动直至解脱,然后将扳机护圈向左或向右板,使其抵在套筒座内的扳机护圈槽内。随后将套筒向后拉至最大限制位后向上抬起套筒后端,再将其向前推出,然后将套在枪管上的复进簧取下,64式手枪的不完全分解即可完成。
技术参数
(资料来源)
服役情况
该枪结构简单、性能优异,主要装备部队中高级军官、人民警察、司法和安全保卫等部门。因此物外形小巧玲珑,便于隐蔽携带,加上其使用的1964年式7.62毫米手枪弹装药量较少,射击时声响不大,所以被广大公安民警戏称为“小砸炮”。该枪也是中国常见的警用武器之一,深受使用者喜爱。
此外,该枪曾是配备中国军队高级指挥员和外交使节的自卫武器,并可作为礼品赠送国外要人,故爱称其为“将军手枪”。
参考资料
国产64手枪的前世今生.环球网.2024-02-29
新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支手枪:人称“64小砸炮”,至今仍在服役.澎湃新闻.2024-02-29
“将军”手中走过的枪:64式7.62mm手枪(组图).新浪军事.2024-03-02
1964 年式手枪.枪炮世界.2024-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