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力牧

力牧

力牧,相传为黄帝时期的国相,后用“力牧”以代指贤臣。

力牧出自晋皇甫谥《帝王世纪》。黄帝梦见一个人手执千钧之弩,驱赶着一万群羊。黄帝醒来以后感叹说:“手持千钧之弩,是有奇异力量的人;驱赶一万群羊,是能领导民众为善的人。他该是国内姓力名牧的人吧!”于是在全国寻求,果然在大湖边找到了力牧,提拔他做了将军。

为纪念力牧的贡献,后人以他的名字命名了一座台,这座台名力牧台,该台历经数千年仍保存至今。在力牧台,位于黄帝宫南2公里的高地,是一处四层夯土筑成的方形高台。据《河南通志》和《密县志》等古籍记载,力牧台又被称为黄台岗、拜将台、熊台等,与黄帝有关。传说中,黄帝在此举行武事活动,也用于封拜力牧。台上原有一深穴,被当地人称为摩旗穴,相传是黄帝拜将摩旗的地方。另外力牧在《史记》与西汉文献中均有记载。

名称由来

民间传说,远古时代有个畜牧氏族的首领,被黄帝请去做大将,并为他取了个名叫力牧。力牧就是牧姓的始祖。力牧不但善于牧羊,还善于射箭,力量大而能拉开强弓,所以又有传说,黄帝曾任命他为丞相

神祇源流

在上古时期,黄帝登基成为天子后,常因缺乏贤能之臣以巩固王权和治理国土而忧心。某夜,黄帝梦中见大风清扫世间污垢,随后又见一人手持重弩驱赶无数牛羊。梦醒后,黄帝深思此梦含义,终有所悟:风象征号令与执政,垢去土即“后”,暗示姓风名后者将掌管国事;重弩代表力量,驱牛羊则象征牧民施善,预示姓力名牧者将辅政安天下。黄帝随即下令寻觅此人,终在海岸边找到风后,于大泽中发现力牧。黄帝任命二人为相,国家随之安定繁荣。

传说事迹

在一次向北迁移的行动中,黄帝及其随行人员遭遇了猛烈的风暴,迫使他们寻找临时避难所。期间,黄帝不慎丢失了他的帽子,这一事件虽小,但在力牧眼中却显露出了重要信息。风暴过后,力牧通过实验发现简单的圆形结构在滚动时稳定性不足。因此,他改进设计,增加了十字架结构以增强稳定性,并成功地使结构能够长距离滚动而不倒。 随后,根据风后的建议,力牧进一步将两个圆圈增加到四个,通过木质连接,形成了一个更加稳定的移动结构。这种结构的展示吸引了众多旁观者,他们对这个新发明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最终,在仓颉的建议下,众人一致同意将力牧的这项发明命名为“车”。 华夏民族首次的地面运输工具问世,由力牧创造。他所设计的车轮显著提升了社会进步的速度,并且对后代产生了持久而深刻的影响。

庙宇祭祀

力牧台,位于黄帝宫南2公里的高地,是一处四层夯土筑成的方形高台。据《河南通志》和《密县志》等古籍记载,力牧台又被称为黄台岗、拜将台、熊台等,与黄帝有关。传说中,黄帝在此举行武事活动,也用于封拜力牧。台上原有一深穴,被当地人称为摩旗穴,相传是黄帝拜将摩旗的地方。 刘峰亭先生指出,这个祭祀地点就在洧水北侧四里处。 黄帝在云岩宫期间,招募人才和训练军队。他在东海遇到风后,在大泽发现力牧,并在力牧台将其任命为大将和师傅。力牧在涿鹿之战中为黄帝立下汗马功劳,助力黄帝统一天下。为纪念力牧的贡献,后人以他的名字命名了一座台,该台历经数千年仍保存至今,彰显了世人对力牧的尊敬。另外力牧台高约15米,东西长约120米,南北宽约120米,为夯土筑成的土台,台上有秦、汉时期的砖瓦和红烧土遗存,是当时高台建筑遗址。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献记载

牧姓的起源

起源

黄帝梦见风清垢土,弩驱牛羊,寓意有贤臣能助治国。寻得风后与力牧,任为相,天下大治。力牧功大,后代以力牧为姓,称牧氏。

郡望

弘农郡刘彻鼎四年置郡,相当于今河南省内乡以西、陕西省华山以南的地区。治所弘农,在今河南省灵宝市北部。

堂号

善治堂:黄帝有臣叫力牧,最善于治理天下,他帮助黄帝把天下治理得很好。

迁徙分布

牧姓望族居住在弘农(今天的河南省灵宝县)。

历史名人

牧仲:又名牧中。春秋时期鲁国有名的贤人。与同样是名贤的乐正求关系很好。他们都是孟献子的好朋友。

牧相:明代广西壮族自治区参议,余姚人,与理学大家王守仁同时是王华的学生,后来考中了进士,被授为南京兵科给事中,直言,敢于犯上。

参考资料

黄帝宫——黄帝屯兵备战的大本营系列之三 遗留在新密的黄帝足迹 .新浪.2024-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