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三三

三三

《三三》是作家沈从文创作于1931年8月的短篇小说,是他在青岛市期间为学生示范如何叙述平凡事而写。小说发表于1931年《文艺月刊》第2卷第9号。

《三三》讲述了天真浪漫的少女三三在父亲去世后和母亲在碾坊一起生活,母女两人生活平静且幸福,直到“城里人”的出现,母女两人对“城里人”和城市生活产生了一系列幻想,“城里人”突然死亡后,这种幻想结束,三三回归平常生活。《三三》呈现的是乡村中国的自然人发现都市人的病态及荒谬性,解剖了中国乡村与城市人的第一次相遇,乡村人对都市梦幻的破灭。而“三三”这一形象则是作者理想中爱和美的化身。

创作背景

《三三》创作于1931年8月,正是沈从文张兆和(沈从文后来的夫人)开始追求而尚未结婚的时期,而张兆和在家排行老三,一贯浪漫文艺的沈从文便以“三三”唤她。不难理解,沈从文对真实生活中三三的倾慕,便不自觉地投射到小说中的少女三三身上。

《三三》也是沈从文在青岛市任教期间为学生作的范文,是他在青岛期间为学生示范如何叙述平凡事而写。

出版历史

《三三》发表于1931年9月15日出版的《文艺月刊》第2卷第9号。

内容简介

父亲早年去世,三三跟着母亲同父亲留下的碾坊一起生活,由于碾坊带来的收入没有变化,三三的生活也没有什么变化。直到“城里人”来看碾坊和三三母女之后,三三母女二人开始对城里人和城市生活滋生了想象,三三产生了朦胧的情意。但实际“城里人”并未表现出要和三三成亲的意愿,三三母女却因为旁人的几句玩笑话产生了一系列的幻想。随着“城里人”的突然死亡,这种幻想宣告结束,三三继续和往常一样,和母亲一起幸福生活下去。

人物角色

三三

精力充沛、生命力旺盛、活泼灵动,是沈从文笔下“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理想女性形象。在父亲去世后,和母亲一起生活在父亲留下的碾坊中,“城里人”来到碾坊后,对城里人和城市生活产生了一系列的想象,“城里人”突然死后,三三继续和母亲幸福生活在一起。

主题思想

三十年代起,沈从文开始用小说构造他心中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世界”,他以“乡下人”的主体视角审视当时城乡对峙的现状,批判现代文明在进入中原地区的过程中所显露的丑陋。《三三》正是这个阶段的作品。《三三》呈现的是乡村中国的自然人发现都市人的病态及荒谬性,解剖了中国乡村与城市人的第一次相遇,乡村人对都市梦幻的破灭。而“三三”这一形象则是作者理想中爱和美的化身。

艺术特色

意象

沈从文常常直接将主体情绪投注到人象和物象之中,使之带上鲜明的情绪色彩。

鱼的意象

鱼在苗族心中具有生生不息的力量:生殖力强、灵动活跃、生机勃勃,鱼的旺盛生命和灵动特质无形中契合了三三所具备的性情:精力充沛、生命旺盛、活泼灵动。在小说中,三三和城里人白脸少爷也是因为钓鱼相遇,鱼便有了传统文化中联系情感的媒介意味。

水的意象

沈从文曾说“我写的多数是水边的故事”,《三三》中,“水”意象构成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世界里的环境。三三家的碾坊依水而建,水中又有很多鱼,水惠及人,“人”和“水”生活交融。此外,“水”也道出了作者的忧郁,《三三》里借水抒发少女怅然若失的心境。

梦境

沈从文认为小说包含“社会现象”和“梦的现象”两个部分,“写小说必须把现实和梦两种成分相融合”。他的小说为了追求理想的人生形式掺入了梦的成分,因而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征。在《三三》这部作品中一共出现了三次梦境,第一次是“鱼跳起来吃鸭子”的梦境,细腻地表现少女的内心世界,展现出少女三三潜意识中性爱意识的萌芽或者觉醒,含蓄而又大胆,隐秘而又纯洁。第二个梦境是三三拿着红纸灯笼在溪边走着,这事只有鱼知道,同时展现出鱼知道的秘密还有在堡里看到接亲的事情后,三三心里那种无法排解的莫名忧愁。最后一个梦在三三和白脸少爷相识后,三三梦到白脸少爷在现实中相遇,白脸少爷用烟杆钓到很多鱼的情景。这意味着三三对白脸少爷的欲望,现实生活中羞于表达的三三,在梦境中以一种大胆主动的方式得到欲望的满足。

沈从文以梦的形式描写乡下人对都市存在物的美好想象,都市不再做为乡村的对立物而存在,而是充满爱情的的朦胧想象。梦诉说着人们的愿望,母女二人城市想象梦的幻灭,意味着乡下人试图融入都市生活念想的破灭。母女二人并未因幻梦破灭感到痛苦,依旧在惯常的乡村生活中感到自足快乐,预示着乡村淳朴美好的人性与灵动秀丽的生存环境对都市文明的战胜。

语言

沈从文的小说语言具有独立的风貌,“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凸出,少夸饰,不铺张,单纯而厚实,朴讷却又传神”。他的小说很少用“的”“了”等虚词,既又浅近文言文的简约凝练,又有口语的生动活泼。

作品评价

凌宇在《看云者 从边城走向世界》中谈到,沈从文的小说多写意、少工笔,在色彩上,取青绿,他总是将故事置于河上、水边。水的颜色、声音、特性,染上了作者主观情感色彩,《三三》就是在水边演出人物的悲欢离合。沈从文总是将情感渗透在人物、景物、场面的描写中,在娓娓而谈里自然透出,平淡而辽远,不烈却撩人。

刘学明在《20世纪中国文学民族性与现代性的双重变奏》一书中谈到,在书写《三三》时,沈从文在简洁明了的叙述中,有意淡化故事的传奇色彩,着力描述跟主人公生活看似不相关联的生活场景。将人物置于特定的社会文化空间,使人物的行为和情感态度呈现出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质,文字朴素,意境悠远。

《三三》实现了文学对历史的叙事性补充,揭示了近代中国的独特面向。——封面新闻评

参考资料

新书上架|《乡下人》:从沈从文的视角看中国.百家号.2024-01-29